成都大學 都大 CHENGDU UNIVERSITY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1 2.《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 3.《计算机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大纲 13 4.《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16 5.《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9 6.《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8 7.《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32 8.《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37 9.《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41 10.《大众传播学(1)》课程教学大纲 45 11.《大众传播学(2)》课程教学大纲 51 12.《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57 13.《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63 14.《文艺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69 15.《影像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73 16.《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81 17.《网络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86 18.《纪录片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90 19.《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大纲 97 20.《数字多媒体产品创作》教学大纲. 104 21.《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110 22.《写作样式》课程教学大纲 115 23.《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20 24.《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 25.《西方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133 26.《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138 (二)实验课程 27.《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45 28.《计算机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实验教学大纲 .154 29.《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大纲..157
目 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1 2.《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 3.《计算机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大纲...............................................13 4.《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16 5.《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9 6.《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8 7.《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2 8.《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37 9.《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41 10.《大众传播学(1)》课程教学大纲.................................................................45 11.《大众传播学(2)》课程教学大纲................................................................. 51 12.《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57 13.《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63 14.《文艺评论》课程教学大纲.............................................................................69 15.《影像工程》课程教学大纲.............................................................................73 16.《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生产》课程教学大纲.....................................................81 17.《网络编辑》课程教学大纲.............................................................................86 18.《纪录片制作》课程教学大纲.........................................................................90 19.《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教学大纲.........................................................97 20.《数字多媒体产品创作》教学大纲...............................................................104 21.《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110 22.《写作样式》课程教学大纲........................................................................... 115 23.《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20 24.《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127 25.《西方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133 26.《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138 (二)实验课程 27.《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45 28.《计算机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实验教学大纲...........................................154 29.《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大纲.......................................................................157
30.《影像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161 (三)实践课程 31.《网络文化传播》实践教学大纲 .167 32.《社会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172 33.《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大纲 177 34.《新闻评论》实践教学大纲.… 182 35.《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186 36.《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192 37.《广告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195 38.《大写作》实践教学大纲 .199 39.《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生产》实践教学大纲. 203 40.《纪录片制作》实践教学大纲. 208 41.《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实践教学大纲. 213 42.《数字多媒体产品创作》实践教学大纲 219 43.《非线性编辑》实践教学大纲 227 44.《写作样式》实践教学大纲 232
30.《影像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61 (三)实践课程 31.《网络文化传播》实践教学大纲...................................................................167 32.《社会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172 33.《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大纲...........................................177 34.《新闻评论》实践教学大纲...........................................................................182 35.《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186 36.《毕业论文》教学大纲...................................................................................192 37.《广告学概论》实践教学大纲.......................................................................195 38.《大写作》实践教学大纲...............................................................................199 39.《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生产》实践教学大纲...................................................203 40.《纪录片制作》实践教学大纲.......................................................................208 41.《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实践教学大纲.......................................................213 42.《数字多媒体产品创作》实践教学大纲.......................................................219 43.《非线性编辑》实践教学大纲.......................................................................227 44.《写作样式》实践教学大纲...........................................................................232
《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04070 课程名称:网络文化传播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传播学网络新闻学概论思维辅助工具等 适用专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网络文化传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的定义,掌握网络文化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 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网络文化对信息传播 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网络文化时代的转变;掌握网络文化对新闻职业伦理 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 把握网络文化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 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网络文化传播》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指标点 1.1.1)片 2.教学目标2: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释融合新闻现象 和规律(指标点1.12): 3.教学目标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指标点1.13): 4.教学目标4: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释传播现象和规 律(指标点1.2.1) 5.教学目标5: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6.1.1)。 6.教学目标6: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6.2.1): 7.教学目标7: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指标点631) 1
1 《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04070 课程名称:网络文化传播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传播学 网络新闻学概论 思维辅助工具等 适用专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网络文化传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的定义,掌握网络文化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 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网络文化对信息传播 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网络文化时代的转变;掌握网络文化对新闻职业伦理 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 把握网络文化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 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网络文化传播》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 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指标点 1.1.1); 2. 教学目标 2: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释融合新闻现象 和规律(指标点 1.1.2); 3. 教学目标 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指标点 1.1.3); 4. 教学目标 4: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释传播现象和规 律(指标点 1.2.1) 5. 教学目标 5: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 6.1.1)。 6. 教学目标 6: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 6.2.1); 7. 教学目标 7: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指标点 6.3.1)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 毕业要求6: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2.1, (1)指标点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121: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释传播现象和 规律; (3)指标点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4)指标点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5)指标点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网络文化传播 任课教师:李立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基础 1.1:掌握新闻理论。 理论解释网络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新闻学及研究领域、新闻学发展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和规律。 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对新闻现 1.1.2: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 象、新闻活动和新闻生产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考试。 释融合新闻现象和规律。 1.1.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半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基础 1.2:掌握传播理论 理论解释网络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1.2.1: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传播学及研究领域、传播学发展 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 的历史、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传播学研 释传播现象和规律。 究具体方法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对人类传播现象、 人类传播活动和社会传播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问题,进行研究甚至 6.1.1掌握研究方法 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 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社会科学及研究领域、传播学发 征 展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马克思主义传 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播学的方法论、传播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调查方法与实 征 践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质化研究方法,了解量 2
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 毕业要求 6: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 2.1, (1)指标点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 1.2.1: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释传播现象和 规律; (3)指标点 6.1.1 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4)指标点 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5)指标点 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网络文化传播》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 网络文化传播 任课教师:李立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掌握新闻理论。 1.1.1:掌握基础新闻理论,并能 使用基础新闻理论解释新闻现象 和规律。 1.1.2:掌握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 并能使用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解 释融合新闻现象和规律。 1.1.3: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基础 理论解释网络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新闻学及研究领域、新闻学发展 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融合新闻学基础理论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对新闻现 象、新闻活动和新闻生产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 1: 1.2:掌握传播理论 1.2.1: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 并能使用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解 释传播现象和规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基础 理论解释网络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传播学及研究领域、传播学发展 的历史、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传播学研 究具体方法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对人类传播现象、 人类传播活动和社会传播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考试。 毕业要求 6: 6.1.1 掌握研究方法 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征 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征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问题,进行研究甚至 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社会科学及研究领域、传播学发 展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马克思主义传 播学的方法论、传播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调查方法与实 践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质化研究方法,了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