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谢有顺 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他写出了一种 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 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 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 托邦精神。 通俗小说的雅化,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所谓的“雅化”,不仅仅是指作品中对诗词 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运用,更是指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有很多人 生的感怀,甚至还有罪与罚、受难与救赎式的存在主义思想,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 有白 金庸笔下的侠客,大致可分为三类:儒家侠、道家侠、佛家侠。早期金庸多写儒家侠,“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郭靖明知襄阳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陈家洛、袁 承志、萧峰,虽然也有灰心、归隐的思想,但其壮年,却一直是带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的抱负,只要是为国家、民族,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到中期以后,金庸大量写到道家侠, 那种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侠客。除此之外,还有佛家侠,就是那种有宽 恕之心,悲悯之心的侠客,以少林和尚为代表。金庸通过这些侠客形象的塑造,把影响中国 社会和中国人思想的儒道释文化的精髓通俗化、感性化了。这有利于一般读者理解中国文化 的特性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谢有顺 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他写出了一种 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 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 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 托邦精神。 通俗小说的雅化,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所谓的“雅化”,不仅仅是指作品中对诗词、 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运用,更是指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有很多人 生的感怀,甚至还有罪与罚、受难与救赎式的存在主义思想,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 有的。 金庸笔下的侠客,大致可分为三类:儒家侠、道家侠、佛家侠。早期金庸多写儒家侠,“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郭靖明知襄阳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陈家洛、袁 承志、萧峰,虽然也有灰心、归隐的思想,但其壮年,却一直是带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的抱负,只要是为国家、民族,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到中期以后,金庸大量写到道家侠, 那种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侠客。除此之外,还有佛家侠,就是那种有宽 恕之心,悲悯之心的侠客,以少林和尚为代表。金庸通过这些侠客形象的塑造,把影响中国 社会和中国人思想的儒道释文化的精髓通俗化、感性化了。这有利于一般读者理解中国文化 的特性
最有深度的也许是《天龙八部》。它里面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用金庸的朋 友陈世骧的话来说,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也就是说,这部小说里的人,都蒙受着巨大 的冤屈,而这部小说里的情感,也几乎都是孽缘。每个人生来似乎就是有罪的,他的人生不 过是受难,不过是赎罪,在这样一个望远皆悲的背景下写人性,就会发生人性和生存本身 其实都是困境。 这种人生情怀、哲学思考,都不是通俗文学这个帽子可以涵括得了的。所以说金庸小说 的内涵,比之前所有的通俗文学都要深,他是在俗小说的壳里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英雄哲学。张无忌这么一个衣衫褴褛、头 发蓬乱的少年,在光明顶上,想以一己之力平息六大门派与明教之间的恩怨,这是何等的英 雄!萧峰以一己生命平息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干戈,这是何等的英雄!襄阳城外大兵压境,杨 过身处绝境居然打死蒙古皇帝,蒙古被迫退兵,而郭靖夫妇二人齐心,死守襄阳城几十年, 这是何等的英雄!这些伟大的事情,我们在现实中做不到,这些伟大的个人,我们在生活中 恐怕永远也不会见到,然而,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满足了我们 对自己角色的一种想象,使我们以角色替换的方式参与、体验了一回英雄的存在,感觉自己 也英雄了一回,这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梦幻和诗意。说到底,文学就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 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是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袁承志归隐海外, 郭襄归隐峨眉,杨过和小龙女归隐古墓……“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他们的选择, 一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生充满了劳绩,所以向往诗意的栖居。 1.下列不能直接表现“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关系的一项是() A.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B.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这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有的。 C.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带给读者梦幻和诗意。 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是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庸的小说探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的“江湖”,成为现代人的
最有深度的也许是《天龙八部》。它里面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用金庸的朋 友陈世骧的话来说,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也就是说,这部小说里的人,都蒙受着巨大 的冤屈,而这部小说里的情感,也几乎都是孽缘。每个人生来似乎就是有罪的,他的人生不 过是受难,不过是赎罪,在这样一个望远皆悲的背景下写人性,就会发生人性和生存本身, 其实都是困境。 这种人生情怀、哲学思考,都不是通俗文学这个帽子可以涵括得了的。所以说金庸小说 的内涵,比之前所有的通俗文学都要深,他是在俗小说的壳里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英雄哲学。张无忌这么一个衣衫褴褛、头 发蓬乱的少年,在光明顶上,想以一己之力平息六大门派与明教之间的恩怨,这是何等的英 雄!萧峰以一己生命平息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干戈,这是何等的英雄!襄阳城外大兵压境,杨 过身处绝境居然打死蒙古皇帝,蒙古被迫退兵,而郭靖夫妇二人齐心,死守襄阳城几十年, 这是何等的英雄!这些伟大的事情,我们在现实中做不到,这些伟大的个人,我们在生活中 恐怕永远也不会见到,然而,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满足了我们 对自己角色的一种想象,使我们以角色替换的方式参与、体验了一回英雄的存在,感觉自己 也英雄了一回,这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梦幻和诗意。说到底,文学就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 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是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袁承志归隐海外, 郭襄归隐峨眉,杨过和小龙女归隐古墓……“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他们的选择, 一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生充满了劳绩,所以向往诗意的栖居。 1.下列不能直接表现“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关系的一项是 ( ) A.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B.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有的。 C.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带给读者梦幻和诗意。 D.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是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金庸的小说探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的“江湖”,成为现代人的
精神避难所 B.“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也是青年金庸的精神面貌,故而早期金庸」 写儒家侠。 C.在原罪、赎罪思想背景下写出的《天龙八部》,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这也 使之成为金庸最深刻的小说。 D.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哲学,满足了读者自身想象的 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小说的乌托邦精神集中体现在,塑造了一些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 的干戈的孤独的英雄。 B.金庸通过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道家侠形象的塑造,使一般读者更易于 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C.金庸的小说内涵丰富,充满人生情怀、晢学思考,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已不是通俗 D.“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金庸小说中大量主人公“归隐”的选择,体现了人生充 满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湖畔雨趣 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 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 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精神避难所。 B.“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也是青年金庸的精神面貌,故而早期金庸多 写儒家侠。 C.在原罪、赎罪思想背景下写出的《天龙八部》,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这也 使之成为金庸最深刻的小说。 D.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哲学,满足了读者自身想象的 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庸小说的乌托邦精神集中体现在,塑造了一些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 的干戈的孤独的英雄。 B.金庸通过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道家侠形象的塑造,使一般读者更易于 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C.金庸的小说内涵丰富,充满人生情怀、哲学思考,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已不是通俗 小说。 D.“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金庸小说中大量主人公“归隐”的选择,体现了人生充 满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4 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湖畔雨趣 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 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 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 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 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 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 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 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 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 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 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 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 从早下到晩,渐渐,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 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一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 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 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 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 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 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 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 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 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 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 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 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 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 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 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 从早下到晚,渐渐,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 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 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 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 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 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
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 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 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 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 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 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 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 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 1.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分)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1)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2)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
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 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 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 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 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 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 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 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 1.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 分) (1)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