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 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 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的 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 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 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 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 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 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 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 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③⑤ 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四 诞人春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 2015 届高三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6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 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 。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 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 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 的 用心坚持。 A.不胜其烦 落差 细水长流 B.不厌其烦 落差 滴水穿石 C.不胜其烦 失落 细水长流 D.不厌其烦 失落 滴水穿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 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 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 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 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 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 1915 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 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 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 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③⑤ 4.阅读右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 分)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 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 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分) 采访者: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 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 美”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 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 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 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 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 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 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 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②送 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 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 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 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 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 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 岁月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 其贱而献其愚。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 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惟:想,认为 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沈:通“沉”,沉着 C.听其废置听:使……听从 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启:开导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从)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 人做好表率。 5.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摄影者访谈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推断 采访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要求语言简明,符合语境。(3 分) 采访者: 受访者:新闻摄影要求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 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 美”首先是自然。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 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 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 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 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 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余,而胜百战 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三十年之余, 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复关念,自非海陵②送 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为何事也。况望其愤故国之耻,而相率以发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师为金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石晋失卢龙一道,以成开运之祸,盖丙午、丁未岁也。明年,艺祖皇帝始从郭太 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而丁未、戊申之间,真宗皇 帝东封西祀,以告太平,盖本朝极盛之时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 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为靖康之祸。天独启陛 下于是年,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间尔。天 道六十年一变,陛下岂可不有以应其变乎?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 岁月也。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 其贱而献其愚。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龙川集卷一》,有删节) [注]①偏方:这里指南宋管辖的江南地区。②海陵:指金废帝完颜亮,亦称海陵 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 惟:想,认为 B.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 沈:通“沉”,沉着 C.听其废置 听:使……听从 D.而又启陛下以北向复仇之志 启:开导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郁遏而久不得骋(因而) B.卒能以奔败之余(凭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败于澶渊(从) D.今乃驱委庸人(却、竟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分)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分) 9.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适莽苍者,,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4),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7)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8),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蝉声 郭枫 (1)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2)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3)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 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 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 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 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4)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 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 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 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5)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 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 拉拉队。 6)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 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
(1)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3 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实以丁未岁即位,国家之事于是一变矣。(3 分) (3)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3 分) 9.请简要概括最后两段中陈亮给宋孝宗的治国建议。(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 分)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 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4)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7)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8) ,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 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 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 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 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 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 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 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 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 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 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
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 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7)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 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 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 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 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 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 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8)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 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 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 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 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 回家。沿着髙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9)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 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00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α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 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⑩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 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 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 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 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 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14.“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 些丰富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 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 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 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 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 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 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 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 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 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 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 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 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 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 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 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 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 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 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 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 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 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 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 这热切的蝉声。 (1968 年写于台湾) 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 分) 1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 分) 14.“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 分) 15.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 些丰富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 1977 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 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 5 年,尼克松也下台了 3 年,但是尼克松 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 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 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 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 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 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 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 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 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 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 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 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汘牛充栋, 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 忆、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 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 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 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 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 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 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 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 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 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 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 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 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这句话包 含了哪些深意?(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 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 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 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 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尼克松 30 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 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 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 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 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 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 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 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 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 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 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 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 忆、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 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 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 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 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 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 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 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 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 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 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 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 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这句话包 含了哪些深意?(6 分)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 分)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 56 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 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 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 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 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