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 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3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 里?(3分) 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7.(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 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 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8.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10.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 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 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 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 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 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 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 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 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 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 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 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 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 钟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 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 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 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剌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 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 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 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 字左右)(3 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 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 里?(3 分) 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7.(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 没能教育好儿子感 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 贫贱观念、平等 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8.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示 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10.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 格上说.人人都是 平等的。 2010 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 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 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 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 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 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 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 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 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 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 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 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 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 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 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 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 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 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 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一,噢一—”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 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 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7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8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 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 (1)《山就这么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 字左右)(5分) 7“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 (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例: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 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一10题。(13分) 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一 一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 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 摧毁了 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 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 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 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 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 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 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 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 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 年 5 月,有改动) 7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8 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 分) (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 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 写出其生活哲理。(3 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 字左右)(5 分) 7 “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 (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 (2) “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 (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 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2010 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 一 10 题。(13 分)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 —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 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 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 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 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 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 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 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
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 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 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 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 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 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 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 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 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 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 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 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 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 写着的名字是一一艾莱特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4期, 有删改) 7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筹款遭拒 富翁来访一得到善款 8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3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9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3分) 10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 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 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 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 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①学校被毁②种植花生一一匚③准备材料 (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 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 呢? 9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 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0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 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2010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 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 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 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 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 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 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 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 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 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 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 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 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 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 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 年第 4 期, 有删改) 7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4 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8 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 字左右) 9 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 3 分) 10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 80 字)(4 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 37 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 400 多场义演, 捐赠钱物近 300 万元,是 178 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 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 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 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7 ① 学校被毁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8 (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 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 呢? 9 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 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0 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 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2010 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3分)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 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 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 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 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 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 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 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 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绘派出所扛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国是自的孩王划单:我们将重担全部煮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 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 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 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 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 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 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 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 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 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 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 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 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 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母亲身 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 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够做到吗? 《读者》2010.9 8.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2分) 9.“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0.当事件发生后,文中母亲是如何处理的?(3分 11.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字进行赏析。(3分)
(一)(13 分) 2010 年 1 月 24 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 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 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 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 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 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 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 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 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 ....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 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 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 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 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 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 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 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 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 所有的车 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 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 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 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 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 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母亲身 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 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够做到吗? 《读者》2010.9 8.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2 分) 9.“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分) 10.当事件发生后,文中母亲是如何处理的?(3 分) 11.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字进行赏析。(3 分)
1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 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3分) 8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9星期天,杭州两个小男孩用利器划破停在小区里的十几辆小车。 10行动很多,只要写出其中的三个即可 11“毫不犹豫”体现了母亲不迟疑,坚决的态度,说明这位母亲是位有责任心的人 12有责任心,教子有方(从母亲自身角度和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说即可)如孟母,岳母等 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塞外的春天①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 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 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 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 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 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 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 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 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 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 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 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 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 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 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 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 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 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 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 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 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 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 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 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 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 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 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舂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 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夭青日自,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洄
1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 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3 分) 8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9 星期天,杭州两个小男孩用利器划破停在小区里的十几辆小车。 10 行动很多,只要写出其中的三个即可 11 “毫不犹豫”体现了母亲不迟疑,坚决的态度,说明这位母亲是位有责任心的人。 12 有责任心,教子有方(从母亲自身角度和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说即可)如孟母,岳母等 2010 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塞外的春天①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 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 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 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 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 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 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 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 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 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 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 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 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 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 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 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 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 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 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 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 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 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 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 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 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 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 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 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