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 略目标和“314”总体部署相衔接,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 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五个重 庆”、内陆开放、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 著;到2015年,在2010年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5%。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基本建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 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一西部增长极逐步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 12.5%左右,达到1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50000元。建成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工业总产值超过 25000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三大中心”基本建成。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 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金融业增加 值比重超过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物 流成本大幅度降低,科教、文化、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地,对 长江上游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三个差距”逐步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缩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 略目标和“314”总体部署相衔接,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 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 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五个重 庆”、内陆开放、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 著;到 2015 年,在 2010 年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5%。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基本建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 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西部增长极逐步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 12.5%左右,达到 150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50000 元。建成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工业总产值超过 25000 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95%,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三大中心”基本建成。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 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金融业增加 值比重超过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6000 亿元,物 流成本大幅度降低,科教、文化、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地,对 长江上游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三个差距”逐步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缩
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 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缩小到2.5:1左右。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圈翼” 区域差距缩小到2:1左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个重庆”基本建成。“宜居重庆”,生活舒适、 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成为西部最宜居城市之一 “畅通重庆”,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新增 近1000公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森林 重庆”,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绿地增量提质,林业综 合效益明显。“平安重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 业,投资者安全放心。“健康重庆”,市民健康指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卫生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民生十条”得到全面贯彻落 实,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继续保持一半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实 现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 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城乡医 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一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素 质全面提升。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民 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 高。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一内陆开放高地建成。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
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 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缩小到 2.5∶1 左右。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圈翼” 区域差距缩小到 2∶1 左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个重庆”基本建成。“宜居重庆”,生活舒适、 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成为西部最宜居城市之一。 “畅通重庆”,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新增 近 1000 公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森林 重庆”,森林覆盖率达到 45%,城市绿地增量提质,林业综 合效益明显。“平安重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 业,投资者安全放心。“健康重庆”,市民健康指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卫生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民生十条”得到全面贯彻落 实,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继续保持一半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实 现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社会保障 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80%,城乡医 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人口素 质全面提升。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民 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 高。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内陆开放高地建成。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
段性成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开 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累 计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建成 内陆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综合改革重大突破。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 机制,户籍、住房、收入分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 得明显进展,逐步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 化配置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减少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耕地保有量确保220.85万公顷。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主城区空气环境质 量满足Ⅱ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11天以上 专栏2"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序 指标名称 单位2010年2015年 指标属性 别号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780015000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变价) 12.5 预期性 %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27000 50000 预期性 3工业总产值 亿元1000025000 预期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5000】预期性 增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2880.16000 预期性 亿美 长 6 进出口总值 1243 1000 预期性 元 7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18000】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 元 【500】 预期性 结 城镇化率 构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3 60 预期性 质 #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31 50
段性成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开 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总值突破 1000 亿美元,累 计实际利用外资 500 亿美元、境外投资 300 亿美元,建成 内陆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综合改革重大突破。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 机制,户籍、住房、收入分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 得明显进展,逐步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 化配置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减少 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17%。耕地保有量确保 220.85 万公顷。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主城区空气环境质 量满足Ⅱ级以上天数保持在 311 天以上。 专栏 2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指标属性 经 济 增 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800 15000 预期性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变价) % 12.5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27000 50000 预期性 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000 25000 预期性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5000】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880.1 6000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值 亿美 元 124.3 1000 预期性 7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18000】 预期性 8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 元 【500】 预期性 结 构 质 9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3 60 预期性 #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 31 50
类 号 指标名称 单位2010年 2015年指标属性 量 10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913 95 预期性 11金融业增加值比重 % 6 10 预期性 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11 25 预期性 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23 0.1 约束性 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14 % 1.3 预期性 值比重 2.0 15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年1000 4000 预期性 资16人口自然增长率 %0 3.93 <5.5 约束性 源 17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 类 Ⅱ一Ⅲ总体Ⅱ 预期性 环18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捉Ⅱ级天数 天 311 >311 预期性 境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15】约束性 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17】 约束性 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25】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 【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二氧化硫 22 % 【8】 约束性 氨氨 【10】 氨氧化物 【10】 耕地保有量 万公 顷 221.67 220.85 23 约束性 万公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83.33183.33 顷 2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80 约束性 25森林覆盖率 % 37 45 约束性 26城植居民人均可古配收入 元 1753231000 预期性 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520012000 预期性 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2 预期性 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 881 95 约束性 会 3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岁76.7772 预期性 民 31公租房面积 万平 【4000】 约束性 生 米 32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58 80 约束性 33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 %90 95 约束性 34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4 预期性
类 别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指标属性 量 10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 91.3 95 预期性 11 金融业增加值比重 % 6 10 预期性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 11 25 预期性 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 元 0.23 0.1 约束性 1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值比重 % 1.3 2.0 预期性 15 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年 1000 4000 预期性 资 源 环 境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 3.93 <5.5 约束性 17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 类 Ⅱ—Ⅲ 总体Ⅱ 预期性 18 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天数 天 311 >311 预期性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15】 约束性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17】 约束性 2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25】 约束性 2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 化学需氧量 % 【8】 约束性 二氧化硫 【8】 氨氮 【10】 氮氧化物 【10】 23 耕地保有量 万公 顷 221.67 220.85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万公 顷 183.33 183.33 2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0 80 约束性 25 森林覆盖率 % 37 45 约束性 社 会 民 生 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7532 31000 预期性 2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5200 12000 预期性 28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0 12 预期性 2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88.1 95 约束性 3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岁 76.7 77.2 预期性 31 公租房面积 万平 米 【4000】 约束性 32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 58 80 约束性 33 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95 约束性 3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9 <4 预期性
备注:经济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为规划期累计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加快率先发展 第二章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加快培育战略 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 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一节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创新模式、集 群发展”的原侧,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加快发展以信 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 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 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 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 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 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 物医药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 性新兴产业高地 专栏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2大基地: 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加快建设西永微电园和空港新城笔记本电脑整机项目,加 快发展外围设备、显示器件、电子部件、光电器件和精密模具等集聚度相对较高的配套厂 业,加快建设铝材、镁材、钢材、化学材料等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笔记本电脑整机 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总部功能区,引导关键部件和模块的开发与产业化。充分发挥惠普亚太 结算中心服务电脑制造的金融结算功能,积极引进其他跨国公司或国内龙头企业设立为制
备注:经济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为规划期累计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加快率先发展 第二章 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加快培育战略 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 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一节 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创新模式、集 群发展”的原则,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加快发展以信 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 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 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 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 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 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 物医药 10 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 性新兴产业高地。 专栏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2 大基地: 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加快建设西永微电园和空港新城笔记本电脑整机项目,加 快发展外围设备、显示器件、电子部件、光电器件和精密模具等集聚度相对较高的配套产 业。加快建设铝材、镁材、钢材、化学材料等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笔记本电脑整机 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总部功能区,引导关键部件和模块的开发与产业化。充分发挥惠普亚太 结算中心服务电脑制造的金融结算功能,积极引进其他跨国公司或国内龙头企业设立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