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2012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错的一句是(3分)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 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 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C.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就像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 发展。 D.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不足为训地说几句, 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 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 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 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 指 4.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5分 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 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 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归纳其风格为壮美,论述贾谊散文风 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 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 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 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 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 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 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 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 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
江苏镇江市 2012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错的一句是(3 分)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 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 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C.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就像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 发展。 D.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不足为训地说几句, 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 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 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 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 指: 4.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5 分) 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 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 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归纳其风格为壮美,论述贾谊散文风 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 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 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 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 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 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 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 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 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
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 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 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 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 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 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⑥ D.④⑤ 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 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 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 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髙下,以及世事得 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 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 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 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 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 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 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 ⑤ C.②③⑥ D.④⑤ 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 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 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 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 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 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荀子·劝学》) (3)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 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 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 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 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卜。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 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颤,再不敢向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 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 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 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 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 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 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 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 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 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 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 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4 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 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荀子·劝学》) (3)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 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 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 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 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 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 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 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 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 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 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 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 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 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 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 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 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 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
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 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 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 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 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 “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 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 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 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3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考题。(18分) 阅读《药》的故事梗概,联系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 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 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 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 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 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 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华”“夏”这两个具有 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 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 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 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 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 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 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 人心的效果。 15.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6分) 16.《药》里的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请简述你对夏瑜形象 的理解。(6分) 17.《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 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根据要求作文
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 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 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 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 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 “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 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 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 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3 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 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考题。(18 分) 阅读《药》的故事梗概,联系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药》是以 1907 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 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 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 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 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 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 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华”“夏”这两个具有 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 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 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 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 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 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 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 人心的效果。 15.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6 分) 16.《药》里的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请简述你对夏瑜形象 的理解。(6 分) 17.《药》是以 1907 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 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6 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根据要求作文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 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孟子·公孙丑上》 请以“乐取于人以为善”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参考答案 1.B感悟:继续关注多音字,同时也要适当把握音随意转的形近字。原则是有 限(毋易毋难毋超量)有效(范围有限,过关有序,薄弱突出)。 2.D(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和法则,应该用轻描淡写。)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评分建议:(1)环境优势可写成:综合环境好/环境好/综合环境优势/ 软环境硬环境好。(②2)生产要素集聚可写成:生产要素集中/吸引生产要素集中/ 促进生产要素集中/集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集聚快。(3)促进发展可写成:加快发 展/发展加快/发展迅速/提高发展速度 感悟:压缩题是最常考的语言表达题,该题复习的关键一是学会删除(四项删 除:重复信息、例举信息、非主干信息、修饰语),二是用足字数资源,宁多 不漏。 4.贾谊(1分)散文(2分)风格(文风)(2分)(人格、壮美、影响,给1分) 5.B(3分)感悟:1)实词不仅考查单音节词,还考查双音节词。还考到活用 法和句式。 2)实词复习时需要回归教材,筛选最常用的文言实词,汇总文言固定句式3) 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4)原则是有限(毋易毋难毋超量)有效(范围有限, 过关有序,薄弱突出) 6.B(3分)感悟:筛选信息题的最基本方法是排除法。排除的关键在于学生理 解语意,学生理解语意的关键在于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 7.C(3分)感悟:答对该题有两个基础:一是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二是归 纳该题设错的四种方法(搅乱时间、搅乱地点、搅乱人物、搅乱语意逻辑)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 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孟子·公孙丑上》) 请以“乐取于人以为善”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参考答案 1.B 感悟:继续关注多音字,同时也要适当把握音随意转的形近字。原则是有 限(毋易毋难毋超量)有效(范围有限,过关有序,薄弱突出)。 2.D(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和法则,应该用轻描淡写。)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评分建议:(1)环境优势可写成:综合环境好/环境好/综合环境优势/ 软环境硬环境好。(2)生产要素集聚可写成:生产要素集中/吸引生产要素集中/ 促进生产要素集中/集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集聚快。(3)促进发展可写成:加快发 展/发展加快/发展迅速/提高发展速度。 感悟:压缩题是最常考的语言表达题,该题复习的关键一是学会删除(四项删 除:重复信息、例举信息、非主干信息、修饰语),二是用足字数资源,宁多 不漏。 4.贾谊(1 分)散文(2 分)风格(文风)(2 分)(人格、壮美、影响,给 1 分) 5 .B(3 分)感悟:1)实词不仅考查单音节词,还考查双音节词。还考到活用 法和句式。 2)实词复习时需要回归教材,筛选最常用的文言实词,汇总文言固定句式。3) 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4)原则是有限(毋易毋难毋超量)有效(范围有限, 过关有序,薄弱突出)。 6. B(3 分)感悟:筛选信息题的最基本方法是排除法。排除的关键在于学生理 解语意,学生理解语意的关键在于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 7. C(3 分)感悟:答对该题有两个基础:一是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二是归 纳该题设错的四种方法(搅乱时间、搅乱地点、搅乱人物、搅乱语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