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诅咒(z) 恫吓(dong) 谙熟(an) 嘈嘈切切(cao) B.濒临(pin) 便笺(qi0n) 炽热(chi) 卓有成效(zhuo) C.蜷缩(qudn)青冢( zhong) 镣铐(lido) 乍暖还寒(zha) D.伺机(ci) 幽咽(yan) 吮吸(shin)坚毅不挠(no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我们的弟兄已经奔赴战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充耳不闻呢?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 这样做吧!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 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C.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而且正由于它事关重大,我们的辩论 就必须做到各有千秋。 D.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将下列文字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4分) 第四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昨天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日本首相和韩国 总统出席会议。在会后发表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中,三国认为,核安全信息共享与 交流,对建立和维护核设施安全运行的信心至关重要,决定加强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 ▲ 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请 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5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文言文阅读(19分)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江苏省镇江市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诅.咒(zǔ) 恫.吓(dòng) 谙.熟(ān) 嘈.嘈切切(cáo) B.濒.临(pín) 便笺.(qiān) 炽.热(chì) 卓.有成效(zhuó) C.蜷.缩(quán) 青冢.(zhǒng) 镣.铐(liáo) 乍.暖还寒(zhà) D.伺.机(cì) 幽咽.(yàn) 吮.吸(shǔn) 坚毅不挠.(n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分) A.我们的弟兄已经奔赴战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充耳不闻 ....呢?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 这样做吧!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 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C.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而且正由于它事关重大,我们的辩论 就必须做到各有千秋 ....。 D.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 ....的损失。 3.将下列文字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第四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昨天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日本首相和韩国 总统出席会议。在会后发表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中,三国认为,核安全信息共享与 交流,对建立和维护核设施安全运行的信心至关重要,决定加强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 ▲ 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请 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5 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 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 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填然鼓之 鼓:击鼓 B.弃甲曳兵而走 走:走路 C.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D.树之以桑 树:种植 6.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王道之成”的道理的一项是(3分)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材木不可胜用 ⑤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分析了“民不多加”的原因。考虑到梁惠王的孤傲心理,孟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 误的做法,而是用战争中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 B.第四段中,孟子从正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 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 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 下的根本保证。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 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 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填然鼓.之 鼓:击鼓 B.弃甲曳兵而走. 走:走路 C.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D.树.之以桑 树:种植 6.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王道之成”的道理的一项是(3 分)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材木不可胜用 ⑤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分析了“民不多加”的原因。考虑到梁惠王的孤傲心理,孟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 误的做法,而是用战争中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 B.第四段中,孟子从正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 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 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D.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 下的根本保证。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三、古诗鉴赏(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白居易《琵琶行》)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⑦)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8)人而无信, (《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戏剧,完成11~14题 《雷雨》节选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节选二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三、古诗鉴赏(8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 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_▲_ 。(李白《蜀道难》) (2)无边落木萧萧下, __ ▲ ___。(杜甫《登高》) (3)别有幽愁暗恨生, _▲_ 。(白居易《琵琶行》) (4) ___▲_ 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庄生晓梦迷蝴蝶, _▲_ 。(李商隐《锦瑟》) (6) _▲_ _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落霞与孤鹜齐飞, _▲_ 。(王勃《滕王阁序》) (8)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戏剧,完成 11~14 题 《雷雨》节选 节选一: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节选二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 道么?①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 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喘了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惊愕)什么? 节选三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一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 道么?①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 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 的。②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喘了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惊愕)什么? 节选三: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 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 必哭哭啼啼的。 11.节选一中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节选二中对周朴园的这番话①应如何理解?鲁侍萍说这番话②的目的是什么?(6分) 13.节选二中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4分) 14.节选三中的③④⑤句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的含义,试分析 这三句潜台词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思想观念?(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5~17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 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 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岀现了忐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 括得很怡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 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 同历史归于一类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岀他的文学定义, 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 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 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 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 必哭哭啼啼的。 11.节选一中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 12.节选二中对周朴园的这番话①应如何理解?鲁侍萍说这番话②的目的是什么? (6 分) 13.节选二中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4 分) 14.节选三中的③④⑤句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的含义,试分析 这三句潜台词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思想观念?(6 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 15~17 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 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 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 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 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 同历史归于一类。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 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 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 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