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 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 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 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 “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 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 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 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 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 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 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 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 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 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 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 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 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 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 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 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 鼎 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 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 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他会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 生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 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 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 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 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这所以取得成 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 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 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 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云南省昆明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 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现代文阅读(35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 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 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 “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 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 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 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 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 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 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 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 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 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 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 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 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书与国家的 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 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 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 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 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 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 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 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他会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 生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 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 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 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 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这所以取得成 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 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 达 1300 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 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 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 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 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 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 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官兴邦”。 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种博大精 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 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 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交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 它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 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 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 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 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 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 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 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 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 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 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 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 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 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 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官兴邦”。 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种博大精 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 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 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交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 它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 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 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 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 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 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 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 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 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 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 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 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 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 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 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 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 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 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 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 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 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 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 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 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 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 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 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 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 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 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 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 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 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 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 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 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 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 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 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 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 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 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 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 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 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 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 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 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 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 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 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 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 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 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 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 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 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 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 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 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 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 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 和无告全都哭了出 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E.本文 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 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 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 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 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 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 “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昵?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 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 和无告全都哭了出 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E.本文 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 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 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 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 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 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 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 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 “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 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 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 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 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 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査报告(节选)》,2015年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 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査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 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髙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査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査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 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分
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 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 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 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 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 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 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 “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 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 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 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 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 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 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 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 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 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 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 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 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 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 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