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含量分布分类生理功能95%脂肪脂肪组织、1.储脂供能血浆甘油三酯2.提供必需脂酸3.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热垫作用5.保护垫作用6.构成血浆脂蛋白类脂5%生物膜、神1.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经、血浆糖酯、胆固醇2.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及其酯、磷脂维生素、胆汁酸等3.构成血浆脂蛋白味
目录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甘油三酯 95﹪ 脂肪组织、 血浆 1. 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类脂 糖酯、胆固醇 及其酯、磷脂 5﹪ 生物膜、神 经、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脂酸的分类脂肪酸(fattyacids)简称脂酸,是由一条烷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羧酸。(一)脂酸根据其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脂酸·碳链长度<6的脂酸称为短链脂酸?6<碳链长度<12的脂酸称为中链脂酸·将碳链长度12的脂酸称为长链脂酸周录
目录 (一)脂酸根据其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 链脂酸 二、脂酸的分类 •碳链长度≤6的脂酸称为短链脂酸 • 6<碳链长度<12的脂酸称为中链脂酸 •将碳链长度≥12的脂酸称为长链脂酸 脂肪酸(fatty acids)简称脂酸,是由一条烷烃 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羧酸
(二)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和不饱和脂酸1.饱和脂酸的碳链不含双键饱和脂酸以乙酸(CH-COOH)为基本结构,不同的饱和脂酸的差别在于这两基团间亚甲基(-CH-)的数目不同。2.不饱和脂酸的碳链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单不饱和脂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多不饱和脂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录
目录 (二)脂酸根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 饱和脂酸和不饱和脂酸 1.饱和脂酸的碳链不含双键 饱和脂酸以乙酸(CH3 -COOH)为基本结构, 不同的饱和脂酸的差别在于这两基团间亚甲基 (-CH2 -)的数目不同。 2.不饱和脂酸的碳链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 ➢ 单不饱和脂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 多不饱和脂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系统命名法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W或五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录
目录 ➢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不饱和脂酸棕榈(软)油酸9-十六碳一烯酸16:1W-7CH(CH),CH-CH(CH),COOH(palmitoleic acid)9-十八碳一烯酸18:1油酸(oleicacid)CH(CH),CH-CH(CH),COOHw-9异油酸反式11-十八碳一烯18:1W-7CH(CH)CH=CH(CH,),COOH酸(Vaccenic acid)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18:2W-6CH(CH)(CH=CHCH)(CH),COOH(linoleic acid)a-亚麻酸9,12,15-十八碳三烯18:3W-3CH,CH(CH-CHCH)(CH).COOH酸(a-linolenic acid)g-亚麻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8:3W-6CH(CH)(CH-CHCH)(CH)COOH(g-linolenic acid)花生四烯酸58,11,14二十碳四20:4W-6CH(CH)(CH-CHCH)(CH),COOH烯酸(arachidonic acid)timnodonic acid5,8,11,14,17-二十碳205W-3CH,CH(CH-CHCH),(CH,),COOH(EPA)五烯酸clupanodonic acid7,10,1316,19二十二22:5W-3CH,CH(CH-CHCH)(CH),COOH(DPA)碳五烯酸4,7,10,13,16,19-二十22:6cervonicacid (DHA)W-3CH,CH(CH-CHCH,).CH,COOH二碳六烯酸
目录 不饱和脂酸 棕榈(软)油酸 (palmitoleic acid) 9-十六碳一烯酸 16:1 w-7 CH3 (CH2 ) 5CH═CH(CH2 ) 7COOH 油酸(oleic acid) 9-十八碳一烯酸 18:1 w-9 CH3 (CH2 ) 7CH═CH(CH2 ) 7COOH 异油酸 (Vaccenic acid) 反式11-十八碳一烯 酸 18:1 w-7 CH3 (CH2 ) 5CH═CH(CH2 ) 9COOH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 w-6 CH3 (CH2 ) 4 (CH═CHCH2 ) 2 (CH2 ) 6COOH a-亚麻酸 (a-linolenic acid) 9,12,15-十八碳三烯 酸 18:3 w-3 CH3CH2 (CH═CHCH2 ) 3 (CH2 ) 6COOH g-亚麻酸 (g-linolenic acid) 6,9,12-十八碳三烯酸 18:3 w-6 CH3 (CH2 ) 4 (CH═CHCH2 ) 3 (CH2 ) 3COOH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5,8,11,14-二十碳四 烯酸 20:4 w-6 CH3 (CH2 ) 4 (CH═CHCH2 ) 4 (CH2 ) 2COOH timnodonic acid (EPA) 5,8,11,14,17-二十碳 五烯酸 20:5 w-3 CH3CH2 (CH═CHCH2 ) 5 (CH2 ) 2COOH clupanodonic acid (DPA) 7,10,13,16,19-二十二 碳五烯酸 22:5 w-3 CH3CH2 (CH═CHCH2 ) 5 (CH2 ) 4COOH cervonic acid (DHA) 4, 7,10,13,16,19-二十 二碳六烯酸 22:6 w-3 CH3CH2 (CH═CHCH2 ) 6CH2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