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章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的有关概念 2、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的基本理论 3、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变化的相关过程 主题词:呼吸作用 呼吸跃变 呼吸强度 呼吸系数 呼吸高峰 乙烯生 物合成 蛋氨酸循环 自由基 茉莉酸 成熟 系统 I 乙烯 系统Ⅱ乙烯 蒸腾作用 结露现象休眠 生长 第一节 呼吸作用 农产品采收后,光合作用停止,但仍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商品处理、 运输、贮藏过程中继续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 由于农产品采收以后,脱离了母体,不能再继续获得水分和养料,而是不断地失 去水分和分解在生长过程中所累积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有新物质的合成,但这种 合成是建立在分解农产品体内原有物质的基础上,随着这些物质的消耗,农产品 步入后熟和衰老的历程。呼吸作用是农产品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也是生命存 在的重要标志。在贮藏和运输中,保持农产品尽可能低而又正常的呼吸代谢,是 新鲜农产品贮藏和运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因此,研究农产品成熟期间的呼吸作 用及其调控,不仅具有生物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控制农产品采后的品质变化、 生理失调、贮藏寿命、病原菌侵染、商品化处理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吸作用(respiration)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两大类型,其产物因呼吸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一)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 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 物称为呼吸底物,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脂肪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其 中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是最常被利用的呼吸底物。以葡萄糖 作为呼吸底物,则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如下:
21 第二章 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的有关概念 2、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的基本理论 3、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变化的相关过程 主题词:呼吸作用 呼吸跃变 呼吸强度 呼吸系数 呼吸高峰 乙烯生 物合成 蛋氨酸循环 自由基 茉莉酸 成熟 系统 I 乙烯 系统Ⅱ乙烯 蒸腾作用 结露现象休眠 生长 第一节 呼吸作用 农产品采收后,光合作用停止,但仍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商品处理、 运输、贮藏过程中继续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 由于农产品采收以后,脱离了母体,不能再继续获得水分和养料,而是不断地失 去水分和分解在生长过程中所累积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有新物质的合成,但这种 合成是建立在分解农产品体内原有物质的基础上,随着这些物质的消耗,农产品 步入后熟和衰老的历程。呼吸作用是农产品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也是生命存 在的重要标志。在贮藏和运输中,保持农产品尽可能低而又正常的呼吸代谢,是 新鲜农产品贮藏和运输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因此,研究农产品成熟期间的呼吸作 用及其调控,不仅具有生物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控制农产品采后的品质变化、 生理失调、贮藏寿命、病原菌侵染、商品化处理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吸作用(respiration)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两大类型,其产物因呼吸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一)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 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 物称为呼吸底物,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脂肪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其 中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是最常被利用的呼吸底物。以葡萄糖 作为呼吸底物,则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如下:
22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2.82×106 J(674kcal) 这一过程实际上需要经过50多个生物化学反应步骤,在有氧呼吸时,呼吸底 物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O2被还原为H2O。呼吸作用中,氧化作用分为多个步 骤进行,呼吸底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形成各种中间产物,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 转移到ATP和NADH分子中,成为随时可利用的贮备能,另一部分则以热的形式释 放。 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提到的呼吸作用,主要是 指有氧呼吸。 (二)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 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对于高等植物,这一过程 习惯上被称为无氧呼吸,在微生物学中则习惯上被称为发酵。高等植物无氧呼吸 可产生酒精,其过程与酒精发酵是相同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1.00×106 J(24kcal)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叶子和玉米胚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则产生乳 酸。反应式如下: C6H12O6→ 2CH3CHOHCOOH + 能量(18Kcal) 无氧呼吸的结果除少部分呼吸底物的碳被氧化成 CO2 外,大部分底物仍以有 机物的形式存在,因而所释放的能量远比有氧呼吸少。为了获得等量的能量,就 需要消耗更多的呼吸底物来补充,且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乙醛和酒精,对细胞有 毒害作用。因此,在农产品贮藏中,无氧呼吸对产品是不利的。但是,农产品的 某些内层组织,气体交换比较困难,经常处于缺氧的条件,进行部分的无氧呼吸, 这正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这种无氧呼吸在整个呼吸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在 农产品贮藏中,不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无氧呼吸作用加强,都被看作是正常代谢 被干扰和破坏,对贮藏都是有害的。 某些农产品由于贮藏时间过长、包装过严、涂果蜡过厚或涂果蜡后存放的时 间过久等原因,使其长期处于无氧或氧气不足的条件下,通常会产生酒味,这是 农产品在缺氧情况下,酒精发酵的结果。 (三)呼吸代谢的途径
22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2.82×106 J(674kcal) 这一过程实际上需要经过50多个生物化学反应步骤,在有氧呼吸时,呼吸底 物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O2被还原为H2O。呼吸作用中,氧化作用分为多个步 骤进行,呼吸底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形成各种中间产物,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 转移到ATP和NADH分子中,成为随时可利用的贮备能,另一部分则以热的形式释 放。 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提到的呼吸作用,主要是 指有氧呼吸。 (二)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 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对于高等植物,这一过程 习惯上被称为无氧呼吸,在微生物学中则习惯上被称为发酵。高等植物无氧呼吸 可产生酒精,其过程与酒精发酵是相同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1.00×106 J(24kcal)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叶子和玉米胚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则产生乳 酸。反应式如下: C6H12O6→ 2CH3CHOHCOOH + 能量(18Kcal) 无氧呼吸的结果除少部分呼吸底物的碳被氧化成 CO2 外,大部分底物仍以有 机物的形式存在,因而所释放的能量远比有氧呼吸少。为了获得等量的能量,就 需要消耗更多的呼吸底物来补充,且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乙醛和酒精,对细胞有 毒害作用。因此,在农产品贮藏中,无氧呼吸对产品是不利的。但是,农产品的 某些内层组织,气体交换比较困难,经常处于缺氧的条件,进行部分的无氧呼吸, 这正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这种无氧呼吸在整个呼吸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在 农产品贮藏中,不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无氧呼吸作用加强,都被看作是正常代谢 被干扰和破坏,对贮藏都是有害的。 某些农产品由于贮藏时间过长、包装过严、涂果蜡过厚或涂果蜡后存放的时 间过久等原因,使其长期处于无氧或氧气不足的条件下,通常会产生酒味,这是 农产品在缺氧情况下,酒精发酵的结果。 (三)呼吸代谢的途径
23 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着多条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体现。植物的呼吸途径主要有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戊糖 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等。 糖醇解途径的反应程序简图(3-1)如下: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 1,6-磷酸果糖 ↓ ↓ ↓ 磷酸二羟基丙酮 → 3-磷酸甘油醛 ↓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 2-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 → 三羧酸循环 图 糖酵解途径 1. 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是糖的磷酸化衍生物形成的过程,将己糖转化为两个分子丙酮酸, 其反应式如下: C6H12O6+2H3PO4+2NAD++2ADP→2CH3·CO·COOH+2ATP+2NADH+2H++2H2O
23 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着多条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体现。植物的呼吸途径主要有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戊糖 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等。 糖醇解途径的反应程序简图(3-1)如下: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 1,6-磷酸果糖 ↓ ↓ ↓ 磷酸二羟基丙酮 → 3-磷酸甘油醛 ↓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 2-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 → 三羧酸循环 图 糖酵解途径 1. 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是糖的磷酸化衍生物形成的过程,将己糖转化为两个分子丙酮酸, 其反应式如下: C6H12O6+2H3PO4+2NAD++2ADP→2CH3·CO·COOH+2ATP+2NADH+2H++2H2O
24 葡萄糖 丙酮酸 由于每摩尔的NADH+H+产生3molATP, 上式可知1mol的葡萄糖, 通过糖酵解 氧化为丙酮酸时, 可以释放出 8mol 的 ATP 为各种代谢作用提供能量。以后植物以 分裂磷酸盐键的方式利用能量,其反应式如下: ATP→ADP +Pi + 能量 无机磷酸盐 2.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糖酵解途径的最终产物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进一步氧化脱羧,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由于过程中产生含有三羧酸的有机酸,且过程最后形成一个循环, 因此,这一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 胞中,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的起始底物 CoA 不仅是糖代谢的中间产 物,也是脂肪酸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因此,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 质三大类物质的共同氧化途径,是生物利用糖和其他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主要途 径。其反应式如下: CH3·CO·COOH+5/2 O2→3CO2+2H2O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简图如图:每氧化 1mol 分子丙酮酸可得到 15mol 的 ATP,2mol 的 丙酮酸共得到 30mol 的 ATP,加上糖酵解途径得到的 8mol ATP,因此每分解 1mol 的葡萄糖总共可得到 38mol 的 ATP。 完全氧化 1mol 葡萄糖可以释放 2815.83kJ 的热量,每 1mol 的 ATP 最少可以 释放出 33.47kJ 的热量,由此 38molATP 最少可以将 1271.94kJ 的能量贮存起来, 占 总释放能量的 45.2%,其余的 1543.90kJ 能量以热的形式释发出来,约占总释放能 量的 54.8%, 这部分热量称为呼吸热。 在无氧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如果皮透性不良,农产品组织内的氧化酶缺乏活 性),丙酮酸就进行无氧呼吸或分子内呼吸,即发酵,此时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再被 NADH 还原为乙醇或直接还原为有机酸(乳酸)。 其反应的第一步是丙酮酸脱羧为乙醛: CH3·CO·COOHC 丙酮酸脱羧酶 → H3·CHO + CO2 丙酮酸 乙醛
24 葡萄糖 丙酮酸 由于每摩尔的NADH+H+产生3molATP, 上式可知1mol的葡萄糖, 通过糖酵解 氧化为丙酮酸时, 可以释放出 8mol 的 ATP 为各种代谢作用提供能量。以后植物以 分裂磷酸盐键的方式利用能量,其反应式如下: ATP→ADP +Pi + 能量 无机磷酸盐 2.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糖酵解途径的最终产物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进一步氧化脱羧,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由于过程中产生含有三羧酸的有机酸,且过程最后形成一个循环, 因此,这一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 胞中,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的起始底物 CoA 不仅是糖代谢的中间产 物,也是脂肪酸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因此,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 质三大类物质的共同氧化途径,是生物利用糖和其他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主要途 径。其反应式如下: CH3·CO·COOH+5/2 O2→3CO2+2H2O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简图如图:每氧化 1mol 分子丙酮酸可得到 15mol 的 ATP,2mol 的 丙酮酸共得到 30mol 的 ATP,加上糖酵解途径得到的 8mol ATP,因此每分解 1mol 的葡萄糖总共可得到 38mol 的 ATP。 完全氧化 1mol 葡萄糖可以释放 2815.83kJ 的热量,每 1mol 的 ATP 最少可以 释放出 33.47kJ 的热量,由此 38molATP 最少可以将 1271.94kJ 的能量贮存起来, 占 总释放能量的 45.2%,其余的 1543.90kJ 能量以热的形式释发出来,约占总释放能 量的 54.8%, 这部分热量称为呼吸热。 在无氧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如果皮透性不良,农产品组织内的氧化酶缺乏活 性),丙酮酸就进行无氧呼吸或分子内呼吸,即发酵,此时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再被 NADH 还原为乙醇或直接还原为有机酸(乳酸)。 其反应的第一步是丙酮酸脱羧为乙醛: CH3·CO·COOHC 丙酮酸脱羧酶 → H3·CHO + CO2 丙酮酸 乙醛
25 第二步反应是乙醛还原为乙醇: CH3·CHO+NADH+H+ 乙醇脱氢酶 → CH3·CH2OH+NAD+ 乙醛 乙醇 图 三羧酸循环 3.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戊糖磷酸途径(PPP)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HMP) 或己糖磷酸支路(shunt),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 葡萄糖开始,故也称为己糖磷酸途径。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6-磷酸葡萄糖脱氢氧化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自发水解生成 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
25 第二步反应是乙醛还原为乙醇: CH3·CHO+NADH+H+ 乙醇脱氢酶 → CH3·CH2OH+NAD+ 乙醛 乙醇 图 三羧酸循环 3.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戊糖磷酸途径(PPP)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HMP) 或己糖磷酸支路(shunt),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 葡萄糖开始,故也称为己糖磷酸途径。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6-磷酸葡萄糖脱氢氧化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自发水解生成 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