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指南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关于管理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普遍规律和 般方法的科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阐述了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的各项职能及一般管理原理的系统知识。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要对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职能、管理学的沿革有较全面的了解, 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加深对管理的本质、管理者的角色 的理解,学会从人本、系统、道德的原则考虑管理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作 好准备,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发展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四章 决策 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组织 第七章 领导 第八章 激励与沟通 4646666664 第九章 控制 第十章 管理创新 学时总计 第一章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征,理解管理的含义 职能、原理及管理者的角色理论,掌握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者的分类及各项技能等内容。 【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 1、管理的含义、特征 2、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管理的职能: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发展生产关系:具体职能:决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 《管理学》课程教学指南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关于管理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普遍规律和一 般方法的科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阐述了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的各项职能及一般管理原理的系统知识。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要对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职能、管理学的沿革有较全面的了解, 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加深对管理的本质、管理者的角色 的理解,学会从人本、系统、道德的原则考虑管理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作 好准备,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征,理解管理的含义、 职能、原理及管理者的角色理论,掌握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者的分类及各项技能等内容。 【知识点】 第一节 管理 1、管理的含义、特征 2、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管理的职能: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发展生产关系;具体职能:决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管理概述 4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发展 6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4 第四章 决策 6 第五章 计划 6 第六章 组织 6 第七章 领导 6 第八章 激励与沟通 6 第九章 控制 6 第十章 管理创新 4 学时总计 54
第二节管理者 1、管理者的含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第三节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含义 2、管理原理体系内容: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 第四节管理学 1、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管理学的特征: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用性 3、管理学的硏究方法:唯物辨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管 理丛林时期的各个代表理论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 理理论及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知识点】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传统管理理论阶段 ②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③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泰勒的贡献、对泰勒制的评价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泰勒与法约尔比较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贡 献、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2、人际关系论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论的比较 4、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区别 第三节现当代管理理论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 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组织文化理论 2、当代管理理论的进展: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企业文化 第三章道德与社会责任(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四种不同的道德观,了解崇尚道德组织的社会责任,掌握提升员工 道德修养的途径。 【知识点】 、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2
2 第二节 管理者 1、管理者的含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第三节 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含义 2、管理原理体系内容: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 第四节 管理学 1、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管理学的特征: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用性。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辨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管 理丛林时期的各个代表理论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 理理论及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知识点】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传统管理理论阶段 ②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③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泰勒的贡献、对泰勒制的评价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泰勒与法约尔比较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贡 献、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2、人际关系论后的行为科学理论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论的比较 4、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区别 第三节 现当代管理理论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 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组织文化理论 2、当代管理理论的进展: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企业文化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4 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四种不同的道德观,了解崇尚道德组织的社会责任,掌握提升员工 道德修养的途径。 【知识点】 一、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三、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四、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1、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确立道德准则 3、设定工作目标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五、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社会责任的定义 2、两种社会责任观 3、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四章决策(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理解决策的含义、分类、特征,掌握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知识点】 第一节决策基本理论 1、决策理论的演进: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20世纪50 年代以后)、当代决策理论 2、决策的含义 3、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决策的类型 ①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②根据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③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④按决策主体不同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⑤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⑥按决策问题是否用数量表现分: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⑦根据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5、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3 三、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四、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1、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确立道德准则 3、设定工作目标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五、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1、社会责任的定义 2、两种社会责任观 3、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四章 决 策(6 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理解决策的含义、分类、特征,掌握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知识点】 第一节 决策基本理论 1、决策理论的演进: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当代决策理论 2、决策的含义 3、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决策的类型 ①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②根据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③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④按决策主体不同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⑤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⑥按决策问题是否用数量表现分: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⑦根据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5、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6、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满意原则、层次原则、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效用原 则 7、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选择决策方案;方案的 执行:反馈(检查处理) 第二节决策的方法 1、定性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头脑激荡法 brain storming)、德尔菲法、名义群体 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大中取大法(或乐观决策法、极大极大损益值法)、小中取大法(或悲观决 策法、极小极大损益值法)、折衷原则、最小后悔值法(或大中取小法) 第五章计划(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理解计划职能的含义、性质及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掌握制定计 划的过程、方法,了解目标管理的程序及优缺点 【知识点】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 2、计划工作的内容:“5WlH” 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经济性(效率性)、创造性 3、计划工作的作用 4、计划的类型 ①按计划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②按计划的时间长短: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③按计划的形式: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④按计划的空间:综合计划和专业计划 ⑤按计划内容详尽程度: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 的总体行动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第二节计划的编制方法 1、滚动计划法 2、网络计划技术(PERT) 第三节目标与目标管理 1、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目标管理程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成果 评价:总结 4、目标管理评价: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第六章组织(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特点,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组 织文化的作用、形式,掌握组织结构形式及组织文化的含义、内容。 【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工作 1、组织的含义
4 6、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满意原则、层次原则、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效用原 则 7、决策的程序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选择决策方案;方案的 执行;反馈(检查处理) 第二节 决策的方法 1、定性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头脑激荡法 brain storming)、德尔菲法、名义群体 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大中取大法(或乐观决策法、极大极大损益值法)、小中取大法(或悲观决 策法、极小极大损益值法)、折衷原则、最小后悔值法(或大中取小法) 第五章 计 划(6 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理解计划职能的含义、性质及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掌握制定计 划的过程、方法,了解目标管理的程序及优缺点。 【知识点】 第一节 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 2、计划工作的内容:“5W1H” 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经济性(效率性)、创造性 3、计划工作的作用 4、计划的类型 ①按计划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②按计划的时间长短: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③按计划的形式: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④按计划的空间:综合计划和专业计划 ⑤按计划内容详尽程度: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 的总体行动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方法 1、滚动计划法 2、网络计划技术(PERT) 第三节 目标与目标管理 1、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目标管理程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成果 评价;总结 4、目标管理评价: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第六章 组 织(6 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特点,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组 织文化的作用、形式,掌握组织结构形式及组织文化的含义、内容。 【知识点】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工作 1、组织的含义
2、组织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 3、组织设计的原则:任务目标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命令统一原则(或统一指挥 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 4、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比较、非正式组织的影 响、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5、组织设计的基本问题: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划分问题、职权划分问题 第二节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2、职能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3、直线一职能制: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产品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区域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5、矩阵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 6、动态网络组织结构 7、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8、企业集团 9、新型组织结构:团队理论、扁平型组织 第三节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概念 2、人员配备的原则 3、员工招聘:工作分析、招聘渠道及分析 第四节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含义 2、为什么进行组织变革? 3、企业组织变革的征兆 4、组织变革的阻力 5、组织变革过程 第五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2、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容 3、组织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 4、组织文化的形式: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 5、组织文化的塑造:继承与融合,在塑造组织文化中处理好几种关系、组织文化塑造 的基本目标、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塑造组织文化的具体方法 第七章领导(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领导的含义、作用,领导者素质构成,理解领导的影响力 构成因素、领导的类型,掌握相关领导理论 【知识点】 第一节领导概述 1、领导定义 2、领导者的影响力 3、权力的含义 4、领导者的类型 5、领导的作用
5 2、组织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 3、组织设计的原则:任务目标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命令统一原则(或统一指挥 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 4、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比较、非正式组织的影 响、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5、组织设计的基本问题: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划分问题、职权划分问题 第二节 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2、职能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3、直线—职能制: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产品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区域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5、矩阵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 6、动态网络组织结构 7、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8、企业集团 9、新型组织结构:团队理论、扁平型组织 第三节 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概念 2、人员配备的原则 3、员工招聘:工作分析、招聘渠道及分析 第四节 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含义 2、为什么进行组织变革? 3、企业组织变革的征兆 4、组织变革的阻力 5、组织变革过程 第五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1、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2、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容 3、组织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 4、组织文化的形式: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 5、组织文化的塑造:继承与融合,在塑造组织文化中处理好几种关系、组织文化塑造 的基本目标、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塑造组织文化的具体方法 第七章 领 导(6 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领导的含义、作用,领导者素质构成,理解领导的影响力 构成因素、领导的类型,掌握相关领导理论。 【知识点】 第一节 领导概述 1、领导定义 2、领导者的影响力 3、权力的含义 4、领导者的类型 5、领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