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9 第十七章证券发行 586 $17.1州公司法问题 586 817.1.1认购协议 587 §17.1.2票面价值 587 §17.1.3创办人欺诈 §17.1.4优先购买权 817.2证券法:基本原理 596 817.2.1披露主义 §17.2.2关键条款:第5节 §17.2.3注册程序 §17.3证券法:豁免 §17.3.1私募发行 §17.3.2小额发行 §17.3.3受限证券的转售 606 §17.3.4控制方的出售 609 s17.3.5合并 611 §17.3.6其他豁免 613 §17.4证券法:责任 613 s17.4.1第11节下的责任 613 817.4.2第12节下的责任 615 §17.4.3第17节下的责任 616 §17.5对强制拔露制度的评论 617 §17.5.1持续和短暂披孱之间的失衡 617 §17.5.2非相关性数据的披露 619 817.5,3强制披露没有必要或有害吗? 621 §17.5,4有关效果的证据 624 第十八章封闭公司 633 $18.1引论 633 §18,2限制股份的自由转让 635 §18.2.1政策 635 818.2.2技术 636 818.2.3估价 637 §18.2.4规则 638 §18.2.5其他问题 641 §18.3调整权力结构 641 §18.3.1投票协议 642
10 公司法射 S18.3.2超级多数条款 643 $18.3.3 投票委托 818.3.4 类别股 6 §18.3.5 限制蘆事行为的协议 648 518.4解散法人 651 §18.4.1 问题和对策 §18.4.2 规则 65 §18.4.3解散的方法 51 附录A关于层级体系的特别说明 667 附录B股票估价 附:美国标准公司法 680
第一章导 言 §1,1公司组织形式的主导地位 §1.2同合伙的比较 §1.2.1投资人的责任 81,2.2投资人转移权益的能力 §1.2.3法人人格 §1.2.4管理权力的定位 §1.3封闭公司的特性 §1.4公司法和其他同公司有关的法律 §1.5本书的主赠 81.1公周组织形式的主导地位 公司的兴起 仅仅几百年以前,私有的营利性商业公司还没有出现。十 九世纪初,大部分商业和贸易都是由个体企业和合伙企业来经 营。而现在公司却是占支配地位的商业组织形式。例如,最近一 年来,同近1,300万的个体企业和100万合伙企业相比,美国 公司数量尽管仅有约30万,其营业收入却占了总营业收入的大 约9%]。此外,商业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可能采取公司的经 营方式。例如,在每年收人超过100万美元(按现在的标准,这 个数字仅仪比中等程度略大)的企业中,公司就占了6%以 上)。诚然,情况会随着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制造业、运输业、公共设施和批发业中,按获得收益的百 分比,公司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在批发、转口贸易和服务业 中,公司的比例通常达到40%。但是,在农业、林业和渔业中, 个体企业仍然最为重要,公司仅占这些行业收益的大约四分之 一。在某些大的经济部门,如高等教育和医疗,非营利性公司仍 是占支配地位的组织形式。但是总的看来,商业公司仍是这个国 家进行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公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组织形式, 这种类似的情况也在其他非共产主义的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发生或正在发生。 对公司主导地位的 这种惊人的历史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公司这种组织 质疑 形式会受到持久的青睐?这种青睐是否有可能成为现代经济的永 恒的现象?
公司法则 基于四项主要特性 我想对这些问题给出一种可能的答案。简单地说,公司作为 的解释 一种组织形式的成功,在于它的特性和使得这些特性发挥作用的 社会环境。为了方便,我将列出如下四种特性: (1)投资人的有限责任; (2)投资人权益的自由转让; (3)法人人格(实体权利、生命期和目的); (4)集中管理。 对公司形式有利的 这四种特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来自众多投 条件 资人的大量资金的有效集中,并使拥有众多股东和雇员的大型企 业得以有效运转。我认为,从十九世纪开始,社会上出现的三个 条件使得一种能够发挥这些作用的组织形式比其他组织形式更适 于生存和发展。 (1)大型企业 技术进步导致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即适宜组合在单个商业 组织内部的工人人数和资本设备量的巨大增长。这时就出现了一 种发展大型商业企业的趋势,因而需要一种适于大型企业的有效 的组织形式。铁路和电报系统树立了这种新型企业的光辉典范。 在殖民时代,商业企业有许多特长,但是雇工超过十二人的企业 很少[④闭。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许多企业雇佣员工达数千 人。 限制条件 在向大规模转变的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大,但不是 唯一的因素。例如,在许多工业企业中,技术革新使得一个中等 规模的工厂能够生产足够的产品,来满足可占有市场的大部分需 求。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家完全可以经营稍大的制造企业并且通 过独立的分销商来销售所有产品。然而,很多这类企业采取“一 体化导向”一他们建立或获取自己的分销系统,而且变得更 大。对此过程的一项重要的历史分析表明),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将生产活动同批发过程和零售过程更好地协调起来。那么,人们 为什么认为企业内部的协调比同企业外部的分销商的市场协调或 合同协调更好,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协调本身同通讯系统和交通运 输的技术进步相联系。管理人员开始发现新的方法以减少协调复 杂的商业活动的成本[6)。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业规模的扩大都纯粹是由规模经济的原 因引起的,有的是强力压翻竞争的产物。各种动机混合在一起, 很推有把握确定下来,但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现实经济的力量显 然是巨大的]。 (2)财富的分散 公司组织形式的第二个有利条件是财言的分配,尽管不可能
第一章导言 平等,却不会极端倾斜。这意味者建立和维持大型商业企业所需 的大量货币资本必须筹集和积聚起来,组成可以利用的集合基 金。商业活动必须寻求大批投资人,而不仅仅是和少数富素私下 磋商。 私有财产 第三个条件是投资财产的私人所有权作为杜会准则被接受。 这就排除了单纯依靠使政府通过税收强制储蓄和投资,以及由政 府经营大型企业等其他解决资本积累难题的办法。相反,大型企 业的发起人必须设法开发众多的私人投资者的储酱潜力。此外, 由于投资人阶层数量巨大,不可避免地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少 知道,或是有权力控制大企业的实际经营。 三个条件的一般结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一大的商业单元,相对较为富裕的 果 众多的投资人,以及财产私有制一助长了这种组织形式,它促 进大量来自众多的地域上分散的投资人的兴起,而后将自身交给 拥有众多雇员和所有人的大型企业的富有效率的管理层。在这些 方面,公司形式明显要优于它的对手:个体企业、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和商业信托。 由于这些确定无疑的特性,公司更适应它所成长的环境,并 且在事实上已经生存发展,并繁荣壮大起来。同样,如果社会环 境的三个确定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来发生剧烈变化的话,商业 公司完全可能会因其它组织形式的兴起而黯然失色。 黑暗面 然而,公司的发展并不仅是带来好处。如果把四个确定特性 中的每一个都视为一个论题的话,那么每一个论题都有其非常头 疼的反论题。这些特性产生可以预见的一系列冲突和问题,构成 公司制度的永恒的结构性特征。这些冲突和问题是公司法和证券 法规要处理的大部分实际问题。事实上,最好把公司法理解为综 合这些论题和反论题的尝试,即解决、缓和、或升华公司制度中 的这一系列永恒和可以预见的问题。 为什么研究下一节 如果你 (1)想了解公司的特性,它同其他商业形式的显著区别; (2)想了解公司为什么成为这样一种占支配地位的集体活动 的组织形式; (3)想能就商业组织形式之间的选择给委托人以良好建议; (4)想统一从而简化你对公司法的大部分特殊问题和法规的 理解; 你最好要认真掌握上述四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