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宇宙万物的同一性。 “道”又是“一”的同义语,常用来称述 事物的总体性、同一性。《庄子》认为既然事 物都源于气,各种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结 底其本质却是同一的,没有差别的,所谓事物 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全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各 种事物的生灭与变化,只是整个物质世界内部 发展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某一事物的消亡就意 味着另一事物的产生,这一事物的形成也同样 意味着他事物的分解与毁坏。千变万化的世界 便总是一大整体。归结起来就是“万物皆一” (《德充符》)和“道通为一”(《齐物 论》)
3.指宇宙万物的同一性。 “道”又是“一”的同义语,常用来称述 事物的总体性、同一性。《庄子》认为既然事 物都源于气,各种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结 底其本质却是同一的,没有差别的,所谓事物 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全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各 种事物的生灭与变化,只是整个物质世界内部 发展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某一事物的消亡就意 味着另一事物的产生,这一事物的形成也同样 意味着他事物的分解与毁坏。千变万化的世界 便总是一大整体。归结起来就是“万物皆一” (《德充符》)和“道通为一”(《齐物 论》)
4.指哲学领域里的一种境界 《庄子》中多次提到“体道”一事, “体道”其实是追求一种宇宙精神,追求 物我交融的心态,从这一角度说,“道” 又是一种精神境界
4.指哲学领域里的一种境界。 《庄子》中多次提到“体道”一事, “体道”其实是追求一种宇宙精神,追求 物我交融的心态,从这一角度说,“道” 又是一种精神境界
(二)相对论。 首先,事物总是相对的。 北海若曰.:(P90)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 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 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 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 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秋水》)
首先,事物总是相对的。 北海若曰……:(P90)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 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 吾未尝以此自多 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 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 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秋水》) (二)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