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修订 第一,充实了教学目的。增加了以下內容:培养健 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第二,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写、基础知识的分 年级要求。 °第三,确定了初、高中的基本课文篇目
1986年修订 • 第一,充实了教学目的。增加了以下内容:培养健 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 第二,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分 年级要求。 • 第三,确定了初、高中的基本课文篇目
1988年11月,《九年制义务数教育全日制 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第一次将小学和初中课程统一设计。同年,颁发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语文教掌 大纲(初审稿)》。 着眼于素质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强调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语文能力的训 练,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疝用能 注重了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良好语文行为习 惯的早期培养。教学内容峾当降低了难度。符合九 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精神,也合中国国情, 体现了棊些新,有较高的质量
1988年11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 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 第一次将小学和初中课程统一设计。同年,颁发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语文教学 大纲(初审稿)》。 • 着眼于素质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强调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语文能力的训 练,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能 力。 • 注重了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良好语文行为习 惯的早期培养,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难度,符合九 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精神,也符合中国国情, 体现了某些新意,有较高的质量
第四阶段:展和深化改草时期 (1990年至今) 1992年6月,便正式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和《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试用)》本。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 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年3月。敏育部对1992谜用本作了修订,颁 布了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 ·2002年4月在2000年大綱的基础上颁布了《九年义 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丈教学大纲》、《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敏学大纲》 8
第四阶段:发展和深化改革时期 (1990年至今) • 1992年6月,便正式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本和《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试用)》本。 •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 学大纲(供试验用)》 • 2000年3月,教育部对1992年试用本作了修订,颁 布了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 • 2002年4月在2000年大纲的基础上颁布了《九年义 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讣灲,用綱要的 形式來规范语文教掌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敏材编写、语文 教学、评佔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佔语文课程 的基础。 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9月正式走入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 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丈课程标准》及稍后相继出台的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它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语文教学 的指导思翘和规格要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因此, 教材的编写、敏掌的实施、教学的评价誉都些须循新课程 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 • 一、语文课程标准 •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计划,用纲要的 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 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语文课程 的基础。 • 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9月正式走入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 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稍后相继出台的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它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语文教学 的指导思想和规格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因此, 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等都必须遵循新课程 标准的规定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组成 ·“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 录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组成 • “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