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感悟 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 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 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 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 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 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 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已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 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 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 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 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 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 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 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 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 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 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 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 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 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 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 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我相信,在义和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和小人 002
生活态度 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 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 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 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 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都脱 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 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 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 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 “自我”。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 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 满足。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 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 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 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 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 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我的确感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 快乐的事情。“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 你的吸引力。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 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 ()
生命感儕、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 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 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 功名可比。 简单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 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 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 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 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 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 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 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 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 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 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 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 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殷纣 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 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 O0.4
生活态度 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 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乐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 虚。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 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 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直接的物 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 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 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但是,我相信 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 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 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 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 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 宽阔的。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 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 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 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 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 列入了日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 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已已经来H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 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 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 )(
生命感悟 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有了也许增色,没 有也无损本质,有一些东西则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复是生活。什 么东西不可缺,谁说都不算数,生养人类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权威。 自然规定了生命离不开阳光和土地,规定了人类必须耕耘和繁衍。 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 永恒核心。 不占有 所谓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倒未必专指那种唯利是图、贪得无 厌的行径。据我的理解,凡是过于看重人生的成败、荣辱、福祸、得 失,视成功和幸福为人生第一要义和至高目标者,即可归入此列。 因为这样做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看成了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 最大效益而后快。 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 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 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 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 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 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 实质的区别。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和我们的身外遭遇保持了 个距离,反而和我们的真实人生贴得更紧了,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 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 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 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 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 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