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1、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一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1)交感神经 (2)副交感神经 2、运动神经(主要支配骨骼肌)。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前膜 2、突触间隙 3、突出后膜 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 2、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全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运动神 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绝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3、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1)去甲肾上腺素(原料:酪氨酸:部位:神经末梢胞质) 合成: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多巴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转化为多巴胺,多 巴胺进入囊泡在多巴胺B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此反应在肾上腺髓质可以继续,在 PNMT作用下转化为肾上腺素)。 贮存:去甲肾上腺素、ATP、嗜铬颗粒蛋白共存于囊泡。 释放:神经冲动、钙离子内流、囊泡膜去极化,递质释放。 消除:75%-90%被囊泡重新摄取,其余被MAO、COMT降解。 (2)乙酰胆碱(原料:胆碱、乙酰辅酶A:部位:神经末梢胞质) 合成: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胆碱。 贮存:ACh、ATP、囊泡蛋白共存于囊泡。 释放:神经冲动、钙离子内流、囊泡膜去极化,递质释放。 消除:全部被胆碱酯酶降解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1、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1)交感神经 (2)副交感神经 2、运动神经(主要支配骨骼肌)。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前膜 2、突触间隙 3、突出后膜 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 2、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全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运动神 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绝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3、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1)去甲肾上腺素(原料:酪氨酸;部位:神经末梢胞质) 合成: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多巴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转化为多巴胺,多 巴胺进入囊泡在多巴胺β-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此反应在肾上腺髓质可以继续,在 PNMT作用下转化为肾上腺素)。 贮存:去甲肾上腺素、ATP、嗜铬颗粒蛋白共存于囊泡。 释放:神经冲动、钙离子内流、囊泡膜去极化,递质释放。 消除:75%-90%被囊泡重新摄取,其余被MAO、COMT降解。 (2)乙酰胆碱(原料:胆碱、乙酰辅酶A;部位:神经末梢胞质) 合成: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胆碱。 贮存:ACh、ATP、囊泡蛋白共存于囊泡。 释放:神经冲动、钙离子内流、囊泡膜去极化,递质释放。 消除:全部被胆碱酯酶降解
四、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一)胆碱受体 1、M胆碱受体 MR:主要分布在自主神经节、胃壁细胞、CNS。 M2R:主要分布在心脏、神经末梢、突触前膜、CNS。 M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CNS。 M4R:主要分布在CNS。 MsR:主要分布在CNS。 M样作用:M受体激动以后产生的效应,如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心脏抑制 等。 2、N胆碱授体: NR:主要分布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2R:主要分布在骨酪肌运动终板膜上。 N样作用:N受体激动以后的效应,如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骨骼肌兴奋收缩等 (二)肾上腺素受体 1、受体 αR: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内脏血管、虹膜辐射肌、小汗腺。 2R:主要分布在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2、受体 BR:主要分布在心脏、肾小球旁细胞上。 2R: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脉血管、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R: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三)多巴胺受体 DR:主要分布在冠脉、肠系膜血管、肾动脉。 DR:主要分布在中枢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皮质通路、中脑-边缘叶、结节-漏斗、延脑化学催吐 感受区(CTZ)。 (四)突触前膜受体一2R、2R、M1R、NR
四、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一)胆碱受体 1、M胆碱受体 M1R:主要分布在自主神经节、胃壁细胞、CNS。 M2R:主要分布在心脏、神经末梢、突触前膜、CNS。 M3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CNS。 M4R:主要分布在CNS。 M5R:主要分布在CNS。 M样作用:M受体激动以后产生的效应,如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心脏抑制 等。 2、N胆碱受体: N1R:主要分布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2R: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 N样作用:N受体激动以后的效应,如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骨骼肌兴奋收缩等。 (二)肾上腺素受体 1、α受体 α1R: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内脏血管、虹膜辐射肌、小汗腺。 α2R:主要分布在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2、β受体 β1R:主要分布在心脏、肾小球旁细胞上。 β2R: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脉血管、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β3R: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三)多巴胺受体 D1R:主要分布在冠脉、肠系膜血管、肾动脉。 D2R:主要分布在中枢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皮质通路、中脑-边缘叶、结节-漏斗、延脑化学催吐 感受区(CTZ)。 (四)突触前膜受体——α2R、β2R、M1R、 N1R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增加时,激动a2R负反馈使NA释放减少。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减少时,激动2R正反馈使NA释放增加。 (五)受体共存现象与优势受体 胃肠道平滑肌、腺体、血管和肝细胞等组织有α、B及M受体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其中占主导地 位的称优势受体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一)作用于受体(激动或拮抗) (二)影响递质 1、影响生物合成 2、影响释放 3、影响贮存与转运 4、影响转化 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拟似药 拮抗药 1、胆碱受体激动药 1、胆碱受体阻断药 (1)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 ()M受体阻断药 (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①非选性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3)N受体激动药:烟碱 ②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③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胺 ④M3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 ()N受体阻断药 ①N1受体阻断药:美加明 ②N2受体阻断药:筒箭毒碱 2、抗AChE药:新斯的明 2、AChE复活药:解磷定 3、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3、肾上腺受体阻断药 (1)a受体激动药 ()a受体阻断药 ①a1a2受体激动药:NA ①a1a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②a1受体激动药:新福林 ②a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③a2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 ③a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2)a、B受体激动药:AD (2)BR阻断药 (3)B受体激动药 ①B1、B2R阻断药:普萘洛尔 ①B1、B2受体激动药:ISOP ②B1R阻断药:阿替洛尔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增加时,激动α2R负反馈使NA释放减少。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减少时,激动β2R正反馈使NA释放增加。 (五)受体共存现象与优势受体 胃肠道平滑肌、腺体、血管和肝细胞等组织有α、β及M受体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其中占主导地 位的称优势受体。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一)作用于受体(激动或拮抗) (二)影响递质 1、影响生物合成 2、影响释放 3、影响贮存与转运 4、影响转化 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拟 似 药 拮 抗 药 1、胆碱受体激动药 1、胆碱受体阻断药 (1)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 (1) M受体阻断药 (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① 非选性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3) N受体激动药:烟碱 ② M 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③ M 受体阻断药:戈拉碘胺 ④ M 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 (1) N受体阻断药 ① N ② N 受体阻断药:筒箭毒碱 2、抗AChE药:新斯的明 2、AChE复活药:解磷定 3、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3、肾上腺受体阻断药 (1) a受体激动药 (1) a受体阻断药 ① a a 受体激动药:NA ① a a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② a 受体激动药:新福林 ② a 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③ a 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 ③ a 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2) a 、ß受体激动药:AD (2) ßR阻断药 (3) ß受体激动药 ① ß 、ß R阻断药: 普萘洛尔 ① ß 、ß 受体激动药:ISOP ② ß R阻断药:阿替洛尔 1 2 3 1受体阻断药:美加明 2 1 2 1 2 1 1 2 2 1 2 1 2 1
②B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③B2R阻断药:布他沙明 ③B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3)a1a2B1B2阻断药:拉贝洛尔 4、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胍乙啶)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能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可分为: 1、M、N胆碱受体激动药。 2、M胆碱受体激动药。 3、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 能选择性激动MR,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 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M受体,括约肌向中心方向收缩,瞳孔缩小 降低眼内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前房角变大,房水回流通畅,眼内压降低。 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屈光度增加,适合看近物。 腺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1、青光眼。2、虹膜睫状体炎。3、抗胆碱药物过量解救。 第二节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nicotine,尼古丁) 作用于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对神经节具有双向作用。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抗AChE药的一般特性 眼:瞳孔括约肌收缩缩瞳。 促进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一治疗青光眼。 睫状肌收缩-调节痉挛(近视)不良反应。 胃肠平滑肌:胃肠蠕动↑,胃酸分泌↑-治腹气胀
② ß 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③ ß R阻断药:布他沙明 ③ ß 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3) a a ß ß 阻断药:拉贝洛尔 4、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胍乙啶)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能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可分为: 1、M、N胆碱受体激动药。 2、M胆碱受体激动药。 3、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 能选择性激动MR,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 缩 瞳:激动瞳孔括约肌M受体,括约肌向中心方向收缩,瞳孔缩小。 降低眼内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前房角变大,房水回流通畅,眼内压降低。 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屈光度增加,适合看近物。 腺 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1、青光眼。2、虹膜睫状体炎。3、抗胆碱药物过量解救。 第二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nicotine,尼古丁) 作用于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对神经节具有双向作用。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抗AChE药的一般特性 眼:瞳孔括约肌收缩-缩瞳。 促进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 睫状肌收缩- 调节痉挛(近视)-不良反应。 胃肠平滑肌:胃肠蠕动↑,胃酸分泌↑-治腹气胀。 1 2 2 1 2 1 2
泌尿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一治疗尿潴留。 骨胳肌神经接头:骨骼肌收缩治重症肌无力。 腺体:支气管腺体、汗腺、唾液腺,消化腺等分泌↑。 【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3、青光眼。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解毒(常用药物: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加兰他敏)。 6、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治疗药物:donepezil,rivastigmine) 【不良反应】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支气管哮喘。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对腺体、眼、心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 (②)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 ③)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原因: a、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 b、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R: c、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猪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非去极化肌松药过量。 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依色林eserine) 药理作用与新斯的明相似,结构属叔胺类,故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明显。主要用于青光 眼,作用较新斯的明强而持久。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与新斯的明作用类似,起效慢而维持时间长,应用及不良反应与新斯的明类似。 依酚氯铵(edrophonium chloride,膝喜龙) 抗胆碱酯酶作用弱,对骨骼肌作用较强,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诊断肌无力。 安贝氯铵(ambenonium chloride) 作用类似于新斯的明,但较持久。主要治重症肌无力
泌尿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治疗尿潴留。 骨骼肌神经接头:骨骼肌收缩-治重症肌无力。 腺体:支气管腺体、汗腺、唾液腺,消化腺等分泌↑。 【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3、青光眼。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解毒(常用药物: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加兰他敏)。 6、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治疗药物:donepezil, rivastigmine) 【不良反应】 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支气管哮喘。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⑴ 对腺体、眼、心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 ⑵ 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 ⑶ 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原因: a、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 b、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R; c、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非去极化肌松药过量。 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依色林eserine) 药理作用与新斯的明相似,结构属叔胺类,故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明显。主要用于青光 眼,作用较新斯的明强而持久。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与新斯的明作用类似,起效慢而维持时间长,应用及不良反应与新斯的明类似。 依酚氯铵(edrophonium chloride,滕喜龙) 抗胆碱酯酶作用弱,对骨骼肌作用较强,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诊断肌无力。 安贝氯铵(ambenonium chloride) 作用类似于新斯的明,但较持久。主要治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