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杂质多 2.样品浓度低 3.取样量少 4.工作量大 5.时间短 6.有一定设备
五、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杂质多 2.样品浓度低 3.取样量少 4.工作量大 5.时间短 6.有一定设备
六、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1.国外发展概况 60年代初 发现药效与血药浓度关系 70年代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 80年代~至今 发展迅猛,新仪器不断涌现 书籍出版 《 Drug level Monitoring》 1980 《 Therapeutical Drug Monitoring》 1981 TExtbook of Biopharmaceutic Analysis) 1981
六、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1.国外发展概况 60年代初 发现药效与血药浓度关系 70年代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 80年代~至今 发展迅猛,新仪器不断涌现 书籍出版 《Drug Level Monitoring》 1980 《Therapeutical Drug Monitoring》 1981 《Textbook of Biopharmaceutic Analysis》 1981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內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有关书籍 吴如金《体内药物分析》 人卫版 1984 陆明廉《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上海科技1986 陈刚《治疗药物监测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1988 吴莱文《治疗药物监测》 人卫版 1989 曾经泽《生物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姚彤炜《体内药物分析》 浙大 2001 张君仁《体内药物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有关书籍 吴如金《体内药物分析》 人卫版 1984 陆明廉《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上海科技 1986 陈刚《治疗药物监测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 1988 吴莱文《治疗药物监测》 人卫版 1989 曾经泽《生物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姚彤炜《体内药物分析》 浙大 2001 张君仁《体内药物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学科前沿 ◇游离药物浓度测定 ◇直接进样方法研究 ◆代谢物测定 ◇对映体分析
3.学科前沿 ❖ 游离药物浓度测定 ❖ 直接进样方法研究 ❖代谢物测定 ❖ 对映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