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2015届高三年级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守护阅读文化的价值质点 艾斐 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 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 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 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 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 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 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 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 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 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 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 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 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 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 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 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 《论语》、《离骚》、《史记》、《红楼梦》的存在。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 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 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 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 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 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 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也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 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 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 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 畸靡的渊薮。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 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 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 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 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 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 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 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
安徽省蚌埠 2015 届高三年级 2014-2015 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守护阅读文化的价值质点 艾斐 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 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 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 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 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 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 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 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 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 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 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 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 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 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 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 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 《论语》、《离骚》、《史记》、《红楼梦》的存在。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 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 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 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 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 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 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也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 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 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 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 畸靡的渊薮。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 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 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 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 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 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 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 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
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 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 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 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 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 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 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 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 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 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 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 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 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 3.作者质疑,“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 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请指出两个“中华民族”的不同意思。(3分) 、(33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 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 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 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 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 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 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 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 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 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 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 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 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
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 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 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 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 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 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 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 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 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 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 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 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 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 3.作者质疑,“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 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请指出两个“中华民族”的不同意思。(3 分) 二、(33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 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 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 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 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 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 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 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 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 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 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 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 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
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 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 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 “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 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恬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 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 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髙,不堪重任;却反对 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 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 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5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 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8.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答
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 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 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 “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 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 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 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 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 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 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 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 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 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5 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5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8 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 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8.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答:
9.“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答 10.名句名篇默写(6分) ①不宜 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②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⑤,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⑥,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 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 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 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 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 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髙,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 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 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 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 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 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 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 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 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 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 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 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 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 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 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 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9.“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 分) 答: 10.名句名篇默写(6 分) ①不宜 , ,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②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⑤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⑥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 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 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 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 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 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 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 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 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 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 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 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 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 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 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 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 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 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 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 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 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 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 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 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 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 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 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亩的莲田边,娓娓向 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 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 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 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 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 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九八一年九月二日 1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4分) 12.“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 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5分) 1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及在文中的作用。(6分) 14.本文语言很生动,请在文中选择三处加以评析。(6分) 第Ⅱ卷 四、(25分)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捺(na)栏楯(san)悄然(qiao)蛮橫无理(heng) B.倥偬(kang)伛偻(如u)倔强(jue)窈窕淑女(yao) C.洁癖(pi)徇私(xn)蹁跹(pian)一丘之貉(he) D.拙劣(zhuo)祈祷(q1)挑剔(t1)怙恶不悛(qun)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宁的一项是(3分)() A.扁舟比冀鸟金璧辉煌万变不离其中 B.皓月儒子牛越俎代袍针尖对麦芒 C.朱颜暴发户游刃有余风马牛不相及 D.褥暑青一色呱呱而泣桃李满天下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 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 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 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情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 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 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 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 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 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 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亩的莲田边,娓娓向 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 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 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 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 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 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日 1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4 分) 答: 12.“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 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5 分) 答: 1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及在文中的作用。(6 分) 答: 14.本文语言很生动,请在文中选择三处加以评析。(6 分) 答: 第Ⅱ卷 四、(25 分)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按捺(nà) 栏楯(sǔn) 悄然(qiǎo) 蛮横无理(hèng) B.倥偬(kǒng) 伛偻(lóu) 倔强(juè) 窈窕淑女(yǎo) C.洁癖(pǐ) 徇私(xùn) 蹁跹(pián) 一丘之貉(hé) D.拙劣(zhuō) 祈祷(qí) 挑剔(tī) 怙恶不悛(qūn)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宁的一项是(3 分)( ) A.扁舟 比冀鸟 金璧辉煌 万变不离其中 B.皓月 儒子牛 越俎代袍 针尖对麦芒 C.朱颜 暴发户 游刃有余 风马牛不相及 D.褥暑 青一色 呱呱而泣 桃李满天下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 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 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 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