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别名∶黄 耆、绵黄芪(膜荚)、北黄芪(蒙古)等。按:另有 红芪,为岩黄芪属多序岩黄芪( Hedy s ur Poiybot ry s Hand.-Mazz).的根,因外皮 色红润,在甘肃作为黄芪使用 膜荚黄芪 炮制:生用;蜜炙。蒙专黄芪 》
黄芪 •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别名:黄 耆、绵黄芪(膜荚)、北黄芪(蒙古)等。按:另有 红芪,为岩黄芪属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iybotrys Hand.-Mazz.)的根,因外皮 色红润,在甘肃作为黄芪使用。 • 炮制:生用;蜜炙。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本品甘温可益脾肺之气;药性升浮,可升举脾胃 阳气,走肌表益卫气固表止汗;益气可以生血,气 血足则可托毒生肌;益脾气可助水湿运化而利水消 肿。此外益气可行经络、通血脉;气旺又可生津 应用:1、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气虚下陷、气不 摄血、气虚血亏等。 2、肺气虚及气虚自汗、气虚外感等。 3、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4、气血亏虚,疮痈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其他:①气虚血滞,痹痛及肢体麻木、不遂;②气 虚津亏,消渴;③气血双虚,胎动不安;④冠心病
• 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 • 功效: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 本品甘温可益脾肺之气;药性升浮,可升举脾胃 阳气,走肌表益卫气固表止汗;益气可以生血,气 血足则可托毒生肌;益脾气可助水湿运化而利水消 肿。此外益气可行经络、通血脉;气旺又可生津。 • 应用:1、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气虚下陷、气不 摄血、气虚血亏等。 • 2、肺气虚及气虚自汗、气虚外感等。 • 3、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 4、气血亏虚,疮痈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 其他:①气虚血滞,痹痛及肢体麻木、不遂;②气 虚津亏,消渴;③气血双虚,胎动不安;④冠心病
用量用法:10~30克。生用走表一一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炙用走里一一补气升阳 生津等。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阴虚阳亢、热盛疮疡等不 用 红芪 2006年4月20日摄于岷县
• 用量用法:10 ~30克。生用走表——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炙用走里——补气升阳、 生津等。 •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阴虚阳亢、热盛疮疡等不 用。 红 芪 2006年4月20日摄于岷县
白术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别名:浙术、 于术、於白术等。 ·炮制:生用;土炒;炒焦。 A
白术 •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别名:浙术、 于术、於白术等。 • 炮制:生用;土炒;炒焦
·性能: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本品甘温益脾气,苦温燥脾湿,健脾燥湿为其功效 要点。脾健则可运化水湿,能利水消肿;尚可固表止 汗、益气安胎。 应用:1、脾胃虚弱。今研究有强壮、调节肠道功能的 作用。 2、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3、表虚自汗、盗汗。 4、脾虚胎动不安——配黄芩、砂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5~15克。生用燥湿利水;土炒健脾;止 泻及消化不良炒焦 按:白术与苍术均可健脾燥湿。但白术长于益气、利 水,又可固表、安胎;苍术燥散性强,长于燥湿,又 可祛风湿、发汗
• 性能:甘、苦,温。归脾、胃经。 •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本品甘温益脾气,苦温燥脾湿,健脾燥湿为其功效 要点。脾健则可运化水湿,能利水消肿;尚可固表止 汗、益气安胎。 • 应用:1、脾胃虚弱。今研究有强壮、调节肠道功能的 作用。 • 2、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 3、表虚自汗、盗汗。 • 4、脾虚胎动不安——配黄芩、砂仁等同用。 • 用量用法:5 ~15克。生用燥湿利水;土炒健脾;止 泻及消化不良炒焦。 • 按:白术与苍术均可健脾燥湿。但白术长于益气、利 水,又可固表、安胎;苍术燥散性强,长于燥湿,又 可祛风湿、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