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概念: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 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 性能:质重;善于走窜。归肝经。 功效: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按:现代研究 ()中枢抑制作用—镇静、抗惊厥 (2)降压、镇痛。 (3)解热、松弛骨骼肌等。 应用: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伴烦躁易怒 舌红等。 2、肝风内动,惊厥抽搐、震颤、麻木、半身不遂 等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 概念: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 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 • 性能:质重;善于走窜。归肝经。 • 功效: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 按:现代研究 • ⑴中枢抑制作用——镇静、抗惊厥。 • ⑵降压、镇痛。 • ⑶解热、松弛骨骼肌等。 • 应用: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伴烦躁易怒、 舌红等。 • 2、肝风内动,惊厥抽搐、震颤、麻木、半身不遂 等
按:今用于高血压、内耳眩晕症、神经官能症等 (肝阳上亢);乙脑、流脑及其他急性传染性热 病、结核性脑膜炎、癫痫、破伤风、狂犬病、脑 部其它疾患、中暑、中毒性痢疾等。 配伍: 1、肝阳上亢——补肾阴药。可酌配清肝热药 2、肝风内动——①热极生风——清热泻火、清热 解毒药;②阴虚、血虚生风—一养阴、补血药; ③风痰——化痰药;④兼窍闭神昏——一开窍药; ⑤兼神志不安——安神药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慎用苦寒药;阴虚血 忌用温燥药 分类: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
• 按:今用于高血压、内耳眩晕症、神经官能症等 (肝阳上亢);乙脑、流脑及其他急性传染性热 病、结核性脑膜炎、癫痫、破伤风、狂犬病、脑 部其它疾患、中暑、中毒性痢疾等。 • 配伍: • 1、肝阳上亢——补肾阴药。可酌配清肝热药。 • 2、肝风内动——①热极生风——清热泻火、清热 解毒药;②阴虚、血虚生风——养阴、补血药; ③风痰——化痰药;④兼窍闭神昏——开窍药; ⑤兼神志不安——安神药。 •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慎用苦寒药;阴虚血 亏——忌用温燥药。 • 分类: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 •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多为介类或金石药,质重镇降,性偏寒凉。长于平 抑肝阳,多兼清肝热、镇心神等作用 用于肝阳上亢。或兼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配息风止痉药,可用于肝风内动;配安神药,可解 除阳亢所致神志不安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 多为介类或金石药,质重镇降,性偏寒凉。长于平 抑肝阳,多兼清肝热、镇心神等作用。 • 用于肝阳上亢。或兼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 配息风止痉药,可用于肝风内动;配安神药,可解 除阳亢所致神志不安
石决明 ·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及羊鲍、澳洲 鲍、耳鲍、白鲍等的贝壳。别名:九孔鲍、九孔 螺、光底石决明(以上杂色鲍);盘大鲍、毛底 石决明(皱纹盘鲍)、干里光等。 ·炮制:生用;煅用 皱纹盘鲍
石决明 • 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及羊鲍、澳洲 鲍、耳鲍、白鲍等的贝壳。别名:九孔鲍、九孔 螺、光底石决明(以上杂色鲍);盘大鲍、毛底 石决明(皱纹盘鲍)、千里光等。 • 炮制:生用;煅用。 皱 纹 盘 鲍 杂 色 鲍
性能: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本品性寒质重,兼益肝阴,可镇潜肝阳、清泄 肝火。《衷中参西录》谓其“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要药分则》 谓“石决明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疾——①肝火上炎;②风热上攻;③肝阴不 足。按:血虚有热之青盲、赤痛、翳障等虚性目 疾尤佳。 ·用量用法:10~30克。先煎;外用火煅
• 性能:咸,寒。归肝经。 •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 本品性寒质重,兼益肝阴,可镇潜肝阳、清泄 肝火。《衷中参西录》谓其“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要药分则》 谓“石决明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 •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 2、目疾——①肝火上炎;②风热上攻;③肝阴不 足。按:血虚有热之青盲、赤痛、翳障等虚性目 疾尤佳。 • 用量用法:10~30克。先煎;外用火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