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念: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为止咳 平喘药。 性能:苦、甘、咸、辛。归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应用:痰证;咳嗽喘息。 ·配伍:兼表证——解表药;有热邪——清热药; 有寒邪—温里散寒药;虚证咳喘—一补益药。 痰阻心脉——活血通阳药;癫痫狂证——安神 平肝息风药;痰迷心窍——开窍药;瘰疬痰核- 活血软坚药;流注经脉——散寒通络药;梅核 气—理气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概念: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为止咳 平喘药。 • 性能:苦、甘、咸、辛。归肺经。 •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 应用:痰证;咳嗽喘息。 • 配伍:兼表证——解表药;有热邪——清热药; 有寒邪——温里散寒药;虚证咳喘——补益药。 痰阻心脉——活血通阳药;癫痫狂证——安神、 平肝息风药;痰迷心窍——开窍药;瘰疬痰核— —活血软坚药;流注经脉——散寒通络药;梅核 气——理气药
·注意:咳嗽咯血者——慎用温燥性强者;麻疹初 起咳嗽——慎用收敛及温燥性药物 ·按:据现代研究,本类药的药理作用包括: (1)祛痰作用——①含有皂甙,刺激胃粘膜而恶心 性祛痰;②作用于呼吸道,促进纤毛运动,降低 呼吸道分泌物酸性而使痰粘滞度降低 (2)镇咳作用——①抑制呼吸中枢:②末梢性镇咳 (3平喘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其痉挛
• 注意:咳嗽咯血者——慎用温燥性强者;麻疹初 起咳嗽——慎用收敛及温燥性药物。 • 按:据现代研究,本类药的药理作用包括: • ⑴祛痰作用——①含有皂甙,刺激胃粘膜而恶心 性祛痰;②作用于呼吸道,促进纤毛运动,降低 呼吸道分泌物酸性而使痰粘滞度降低。 • ⑵镇咳作用——①抑制呼吸中枢:②末梢性镇咳。 • ⑶平喘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其痉挛
第一节化痰药 系以化痰为主要作用,用于痰证的一类药物。 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两类。前者辛苦温 燥,性偏燥烈辛散,可温肺散寒、燥湿化痰,用 于寒痰、湿痰;后者药性寒凉,功能清热化痰作 用,部分尚可润肺,用于热痰、燥痰 痰分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两种;痰可与肝 风、火热、瘀血等互结而为病 使用时常配健脾药、行气药同用。《证治要 诀·停痰伏饮》:“治痰.….不外理脾,盖脾胃健 运自无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善 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 气而顺矣
第一节 化痰药 • 系以化痰为主要作用,用于痰证的一类药物。 • 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两类。前者辛苦温 燥,性偏燥烈辛散,可温肺散寒、燥湿化痰,用 于寒痰、湿痰;后者药性寒凉,功能清热化痰作 用,部分尚可润肺,用于热痰、燥痰。 • 痰分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两种;痰可与肝 风、火热、瘀血等互结而为病。 • 使用时常配健脾药、行气药同用。《证治要 诀·停痰伏饮》:“治痰……不外理脾,盖脾胃健 运自无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善 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 气而顺矣”。 •
半夏 ·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别名;守 田、老和尚头、三步跳、狗芋头、地雷公、半下 等 炮制:姜半夏(姜、白矾);清半夏(白矾); 法半夏(甘草、石灰);半夏曲(面粉、姜汁发 酵);竹沥半夏(竹沥、姜汁)
半夏 • 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别名;守 田、老和尚头、三步跳、狗芋头、地雷公、半下 等。 • 炮制:姜半夏(姜、白矾);清半夏(白矾); 法半夏(甘草、石灰);半夏曲(面粉、姜汁发 酵);竹沥半夏(竹沥、姜汁)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 痛 本品辛而温燥,入脾、肺经善于燥湿化痰;其性 降,可入胃经降逆止呕;辛散之性,可散胸中痰阻之 气滞,并可消肿散结。《本草便读》:”为治呕吐 蠲饮邪之圣药也” 应用:1、湿痰、寒痰证——尤为湿痰要药;配清肺 之品,也可用于热痰 2、胃气上逆的呕吐——宜于胃寒、痰饮呕吐;配清 胃热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配伍后可用之妊娠呕 吐——本品为中枢性镇吐药 3、心胸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4、瘰疬瘿瘤、痈疽、毒蛇咬伤等—生品外用居多
•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 痛。 • 本品辛而温燥,入脾、肺经善于燥湿化痰;其性 降,可入胃经降逆止呕;辛散之性,可散胸中痰阻之 气滞,并可消肿散结。《本草便读》:”为治呕吐、 蠲饮邪之圣药也”。 • 应用:1、湿痰、寒痰证——尤为湿痰要药;配清肺 之品,也可用于热痰。 • 2、胃气上逆的呕吐——宜于胃寒、痰饮呕吐;配清 胃热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配伍后可用之妊娠呕 吐——本品为中枢性镇吐药。 • 3、心胸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 4、瘰疬瘿瘤、痈疽、毒蛇咬伤等——生品外用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