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201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命题人:陈书群审题人:朱涤明2012.05 完卷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ao)镌(juan)刻通缉(j)引吭( hang)高歌 宁缺毋(wu)滥 B.生肖(xiao)克(ke)扣梵(fan)文混(hun)水摸鱼方枘(rui)圆凿 C.嘈(cao)杂绷(beng)脸订 歃(sha)血为盟徇(xun)私舞弊 D.卓(zhu)越坍圮(pi)拮据 自作(zu0)自受桀(je)骜不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巨擘白炽灯 莘莘学子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房檩捅娄子如雷灌耳下笔千言,以马可待 C.跻身杀手锏 响遏行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孵化器 洞若观火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B.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 受感动和鼓舞 C.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 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D.只有懂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才能 避免上当受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三考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大脑供氧不足,高压氧治疗确实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改善记忆力。 B.今年,江西省将新增202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 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态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 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 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A.④①②⑤③⑥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④①⑤③⑥D.④②①③⑤⑥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 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 梦梅,比黛玉为杜丽娘。(《红楼梦》 B.贾雨村到任就遇上人命官司,经门子提醒,得知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是四大家族中
江西师大附中 2012 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命题人:陈书群 审题人:朱涤明 2012.05 完卷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寂寥.(liáo) 镌.(juān)刻 通缉.(jí) 引吭.(háng)高歌 宁缺毋.(wú)滥 B.生肖.(xiāo) 克.(kè)扣 梵.(fàn)文 混.(hún)水摸鱼 方枘.(ruì)圆凿 C.嘈.(cāo)杂 绷.(běng)脸 订.(dìng)正 歃.(shà)血为盟 徇.(xún)私舞弊 D.卓.(zhuó)越 坍圮.(pǐ) 拮据.(jū) 自作.(zuò)自受 桀.(jié)骜不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巨擘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房檩 捅娄子 如雷灌耳 下笔千言,以马可待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刚过去的2011 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 ....,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B.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 ....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 受感动和鼓舞。 C.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 ....,确实是一 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D.只有懂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 ....,才能 避免上当受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高三考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大脑供氧不足,高压氧治疗确实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改善记忆力。 B.今年,江西省将新增 202 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 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态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 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 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A.④①②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②①③⑤⑥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 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 梦梅,比黛玉为杜丽娘。 (《红楼梦》) B.贾雨村到任就遇上人命官司,经门子提醒,得知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是四大家族中
薛家的薛蟠。他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虚张声势拿人,假称薛蟠被鬼魂追索已死,给冯 家一点烧埋之费了事,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红楼梦》) C.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 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家》) D.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 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又引来“金 麒麟″之说,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 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 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人远祖更可能在中国 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硏究员王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硏究小组通过对柳江人洞的堆 积物进行详细研究,采用铀系测年法,首次对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地层 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 认识的不超过3万年 这意味着,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一一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 先所认识的要更早生活在华南地区。这一结果使东亚人“非洲起源”学说受到挑战。 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 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 熟、可靠的方法 去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获得的最新研 究成果,他们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他们于3.5 万年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硏究所硏究员黄慰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采用的测年 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 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新方法。” 用基因研究的结果推测人类进化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 直接证明了在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 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黄慰文说。 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 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7.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 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
薛家的薛蟠。他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虚张声势拿人,假称薛蟠被鬼魂追索已死,给冯 家一点烧埋之费了事,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 (《红楼梦》) C.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 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家》) D.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又引来“金 麒麟”之说,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 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 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中国人远祖更可能在中国 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柳江人洞的堆 积物进行详细研究,采用铀系测年法,首次对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地层 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 7 万年至 13 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 认识的不超过 3 万年。 这意味着,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 先所认识的要更早生活在华南地区。这一结果使东亚人“非洲起源”学说受到挑战。 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 14 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 3 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 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 熟、可靠的方法。 去年 5 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获得的最新研 究成果,他们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他们于 3.5 万年至 8.9 万年前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采用的测年 方法,突破了以前碳 14 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 3 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 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新方法。” “用基因研究的结果推测人类进化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 直接证明了在 7 万年至 13 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 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黄慰文说。 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 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7.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 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
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万年至8.9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 迁移到东亚地区。 8.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 获得的。 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14测定法 更为可靠 D.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 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 9.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 间,甚至更早。 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 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 C.柳江人可能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3.5 万年前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 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 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7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 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 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毎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 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 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 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 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末遽弃。又ˉ 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 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 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 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日:“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_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 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 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 万年至 8.9 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 迁移到东亚地区。 8.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 获得的。 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 14 测定法 更为可靠。 D.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 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 9.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 7 万年至 13 万年之 间,甚至更早。 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 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 C.柳江人可能 7 万年至 13 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 3.5 万年前至 8.9 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 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 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2 题。(17 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 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 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 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 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 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 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 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 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 “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 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 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 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中,错误的是() A.尝蓄驯蛇二 B.俾得自适,寻复返 寻:不久、一会儿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遽:立刻、马上 D.因而行旅相戒 戒:戒心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怒而仇焉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3)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8分)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 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 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部分,山中石 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1)请对颔联中的“争”“接”两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尝蓄.驯蛇二 蓄:养 B.俾得自适,寻.复返 寻:不久、一会儿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遽:立刻、马上 D.因而行旅相戒. 戒:戒心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怒而.仇焉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3)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8 分)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 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 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 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1)请对颔联中的“争” “接”两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名句默写(8分,任选四题) (1)倚南窗以寄傲,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重湖叠巘清嘉, ,十里荷花。(宋柳永《望海潮》) (2)可借流年, 树犹如此。(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唐王勃《滕王阁序》)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氓》)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苦恼 一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 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 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 雪堆倒在他的身上彷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哪怕有-大堆雪落在他身上, 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 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 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 致里硬拉开,硬给丟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煕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 会不想心事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件带风帽的军大 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 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 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 子,弯起它那象棍子—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 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蹬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 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 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 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15.名句默写(8 分,任选四题) (1)倚南窗以寄傲,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重湖叠巘清嘉, ,十里荷花。(宋 柳永《望海潮》) (2)可惜流年, , 树犹如此 。(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唐 王勃《滕王阁序》)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诗经 氓》)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 苦 恼 ——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 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 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 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 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 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 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 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 会不想心事……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 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 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 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 子,弯起它那象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 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 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 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 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