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 语 文(2012年4月14)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执拗(ni) 敕(chi)封 给(j)予 鼓鼓囊囊(nang B.积攒(zan) 挟(xie)制 悱(fdi)恻 莞(wan)尔一笑 C.叱咤(cha) 狎昵(ni) 窥伺(si) 瓮(weng)中之鳖 D.舸舰(ge) 广厦(xid) 怅( chang)惘曲(q)高和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后裔喋血沙场蜷伏通都大邑B.轩辕哀乐低回作践宵 壤之别 C.令名沓如黄鹤巅峰泫然泪下D.涡居铮铮铁骨规诫逸 兴遄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二十年,终于又相聚在当年同窗共读的母校,这风流云散、稍纵即 逝的难得机遇,大家都格外珍惜 B.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 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 C.他没去体育场而窝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本是赛场上的骁将,这回却因为膝伤 未愈而作壁上观,去现场,他怕自己扛不住那份感伤 D.因为一部末世预言的影片,2012成了一个奇特的年度。说到新年的愿望,有 的人竟期期艾艾,不肯吐出一个字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新城区、老城区,在落成不久的国奧体育中心,三万余名观众聆听了“钢 琴王子”郎朗天籁般的琴声。 B.元月八日,2012年春运拉开大幕。据国务院新闻办通报的数据,元月一日至 七日的一周内,铁路“12306”购票网站日均点击数都超过了10亿次 C.老先生身手矫健,一套祖传的太极拳打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使人不相信他己 是年届七十的耄耋老人 D.网球运动员李娜2011年的表现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她曾勇夺法网冠军和 澳网亚军,但在处于波谷的十个月里,总共才赢了七场球 5.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乐观也可以说是进化观。进化观与退化观,不仅是近代精神与中古精 神的分水岭,而且是划分乐观论与悲观论的最大关 键 类似这种彻底普遍的退化观 无形中养成一种极端消极的悲观论。 ①假如一个人能够在变动生长的过程中看出发展和进步,他就会养成 种逐渐向上、日新不已的乐观态度。 ②这种退化的看法,使得我们无论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学艺术上,都 觉得今人不如古人,后人不如前人
江西省 2012 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 语 文(2012 年 4 月 14)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拗(niù) 敕(chì)封 给(jǐ)予 鼓鼓囊囊(náng) B.积攒(zǎn) 挟(xié)制 悱(fěi)恻 莞(wǎn)尔一笑 C.叱咤(chà) 狎昵(nì) 窥伺(sì) 瓮(wèng)中之鳖 D.舸舰(gě) 广厦(xià) 怅(chàng)惘 曲(qǔ)高和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后裔 喋血沙场 蜷伏 通都大邑 B.轩辕 哀乐低回 作践 宵 壤之别 C.令名 沓如黄鹤 巅峰 泫然泪下 D.涡居 铮铮铁骨 规诫 逸 兴遄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二十年,终于又相聚在当年同窗共读的母校,这风流云散、稍纵即 逝的难得机遇,大家都格外珍惜。 B.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 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 C.他没去体育场而窝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本是赛场上的骁将,这回却因为膝伤 未愈而作壁上观,去现场,他怕自己扛不住那份感伤。 D.因为一部末世预言的影片,2012 成了一个奇特的年度。说到新年的愿望,有 的人竟期期艾艾,不肯吐出一个字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新城区、老城区,在落成不久的国奥体育中心,三万余名观众聆听了“钢 琴王子”郎朗天籁般的琴声。 B.元月八日,2012 年春运拉开大幕。据国务院新闻办通报的数据,元月一日至 七日的一周内,铁路“12306”购票网站日均点击数都超过了 10 亿次。 C.老先生身手矫健,一套祖传的太极拳打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使人不相信他已 是年届七十的耄耋老人。 D.网球运动员李娜 2011 年的表现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她曾勇夺法网冠军和 澳网亚军,但在处于波谷的十个月里,总共才赢了七场球。 5.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乐观也可以说是进化观。进化观与退化观,不仅是近代精神与中古精 神的分水岭,而且是划分乐观论与悲观论的最大关 键。 类似这种彻底普遍的退化观, 无形中养成一种极端消极的悲观论。 ①假如一个人能够在变动生长的过程中看出发展和进步,他就会养成一 种逐渐向上、日新不已的乐观态度。 ②这种退化的看法,使得我们无论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学艺术上,都 觉得今人不如古人,后人不如前人
③有如黄山谷诗所谓:“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 不如今 ④甚至在个人生活上,也感觉好像是一天不如一天地在退化。 ⑤近代西方进化思想盛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黑格尔,都带有强烈的 乐观色彩 ⑥中国数千年来大都在“退化观”的思想笼罩之下,把黄金时代放在远 古,认为历史的演变,总是一代不如一代 A.⑥②③④①⑤B.①⑤⑥②④③C.①⑤③④⑥②D.⑥②①⑤④③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很想得到徐庶,程昱献计,将徐庶的老母接来,并模仿她的笔迹写信给 徐庶,徐庶无奈,只能到曹营。临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三国演 义》) B.后父常常责打大卫,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 父立即把不足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 C.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了此事,于是 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高老太爷严厉禁止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 动。(《家》) D.贾府被抄后,刘姥姥三进贾府。凤姐病重,临终含泪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 姥,并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金镯子交给她,刘姥姥收下后,爽快地答应了日后照顾 巧姐。(《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途径 谭维智 在老庄看来,自然、天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所有真实的和真正的 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美德是不能有意去学习的东西,一旦有意安排,它们就全变 假了,完全是一种人为的了。所以庄子说“不学”,一切要自然而然,不要人为 操作。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最后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 化的路径进行。关于如何做到“不学”而能够提升道德境界,庄子提出了“坐 忘”“心斋”“悬解”“见独”四种方法。 “坐忘”就是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以及自己的 心智作用所产生的虚伪、狡诈都忘掉。简言之,坐忘就是要克服贪欲以及外在环 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回归道德的自然状态 心斋”,简单地说,就是使心处于虚静的状态,没有有关经验世界的 种种计较的、区别的知识,把关于分别、判断、计较的经验内容减损到最低程度。 坐忘与心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克服知识与经验内容对道德的影响,通过 摆脱知识和经验对人的负面作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悬解”就是从外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外 物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东西,既指物质方面的,也指教育过程中从外部灌输的道德 知识。与物欲一样,道德知识也对人的内心构成束缚,只有将其排除才能达到自 由的道德境界。 “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提升到了道德的境界。当人将天下的 得失、世间的事物乃至自己的生死都排除到心外,达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
③有如黄山谷诗所谓:“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 不如今。” ④甚至在个人生活上,也感觉好像是一天不如一天地在退化。 ⑤近代西方进化思想盛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黑格尔,都带有强烈的 乐观色彩。 ⑥中国数千年来大都在“退化观”的思想笼罩之下,把黄金时代放在远 古,认为历史的演变,总是一代不如一代。 A.⑥②③④①⑤ B.①⑤⑥②④③ C.①⑤③④⑥② D.⑥②①⑤④③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很想得到徐庶,程昱献计,将徐庶的老母接来,并模仿她的笔迹写信给 徐庶,徐庶无奈,只能到曹营。临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三国演 义》) B.后父常常责打大卫,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 父立即把不足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 C.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了此事,于是 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高老太爷严厉禁止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 动。(《家》) D.贾府被抄后,刘姥姥三进贾府。凤姐病重,临终含泪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 姥,并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金镯子交给她,刘姥姥收下后,爽快地答应了日后照顾 巧姐。(《红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途径 谭维智 在老庄看来,自然、天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所有真实的和真正的 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美德是不能有意去学习的东西,一旦有意安排,它们就全变 假了,完全是一种人为的了。所以庄子说“不学”,一切要自然而然,不要人为 操作。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最后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 化的路径进行。关于如何做到“不学”而能够提升道德境界,庄子提出了“坐 忘”“心斋”“悬解”“见独”四种方法。 “坐忘”就是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以及自己的 心智作用所产生的虚伪、狡诈都忘掉。简言之,坐忘就是要克服贪欲以及外在环 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回归道德的自然状态。 “心斋”,简单地说,就是使心处于虚静的状态,没有有关经验世界的 种种计较的、区别的知识,把关于分别、判断、计较的经验内容减损到最低程度。 坐忘与心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克服知识与经验内容对道德的影响,通过 摆脱知识和经验对人的负面作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悬解”就是从外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外 物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东西,既指物质方面的,也指教育过程中从外部灌输的道德 知识。与物欲一样,道德知识也对人的内心构成束缚,只有将其排除才能达到自 由的道德境界。 “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提升到了道德的境界。当人将天下的 得失、世间的事物乃至自己的生死都排除到心外,达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
进入纯粹、和谐、髙尚的道德境地。在庄子看来,道德教育只能是这种排除欲望、 外在影响的方法,而不是以外部输入某种知识、约束欲望从而实现道德提升的方 法。简言之,应该是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 的方法。 通过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相对的做减法的方法,最终可以进入纯粹的道 德状态。人的道德境界提升的目标就是恢复到宇宙本初的层次,恢复到大道没有 遭到破坏的层次。这种提升必然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将道德境界恢复到 宇宙最初时的情形就能保持虚静,能保持虚静就能具备宽大的胸怀,没有是非爱 憎之分,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人看似愚昧糊涂,实际上拥有最完美的德 由上可知,在道家老庄的主张中,道德知识是一种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 方向截然相反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是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越多越好,而是越少 越好。道德修养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科 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能力越 强,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而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最佳的 路径不是通过增加道德知识来提升道德水准,而是通过减损物欲,实现内心的自 由来提升道德水准,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知识 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反而会使道德问题的解决走上一个错误的轨 (选自2011年 第20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7.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路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坐忘”和“心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让心处在虚静的状态下,克服外在环 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B.“悬解”的过程,就是解除外物束缚的过程,这种外物,既有对物质的贪欲, 也有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摆脱束缚,人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C.“见独”就是用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用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 主的方法使人的心灵进入一种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界。 D.“坐忘”“心斋”的目的是克服贪欲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而“悬 解”“见独”的目的是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天然是庄子认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有意安排进行道德教育, 就会破坏这种基 本原则,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B.“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都是在“不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道德 提升的方法,它们的实践过程往往由先而后,由易到难 C.在庄子看来,道德知识的提升需要做减法,而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则需要做 加法,二者之间相互矛盾,完全对立。 D.一个人道德境界达到了宇宙本初的层次和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那么, 他虽然愚昧糊涂,却拥有最完美的品德。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真正的美德是不需要有意学习的东西,人为地教育他人操纵、控制、管理自 己,会把本于自然的道德变成一种操作,这与庄子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B.人的道德境界提升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不需 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人的境界一旦回归初始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在庄子看来,道德教育只能是这种排除欲望、 外在影响的方法,而不是以外部输入某种知识、约束欲望从而实现道德提升的方 法。简言之,应该是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 的方法。 通过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相对的做减法的方法,最终可以进入纯粹的道 德状态。人的道德境界提升的目标就是恢复到宇宙本初的层次,恢复到大道没有 遭到破坏的层次。这种提升必然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将道德境界恢复到 宇宙最初时的情形就能保持虚静,能保持虚静就能具备宽大的胸怀,没有是非爱 憎之分,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人看似愚昧糊涂,实际上拥有最完美的德 性。 由上可知,在道家老庄的主张中,道德知识是一种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 方向截然相反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是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越多越好,而是越少 越好。道德修养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科 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能力越 强,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而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最佳的 路径不是通过增加道德知识来提升道德水准,而是通过减损物欲,实现内心的自 由来提升道德水准,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知识 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反而会使道德问题的解决走上一个错误的轨 道。 (选自 2011 年 第 20 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7.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路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忘”和“心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让心处在虚静的状态下,克服外在环 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B.“悬解”的过程,就是解除外物束缚的过程,这种外物,既有对物质的贪欲, 也有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摆脱束缚,人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C.“见独”就是用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用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 主的方法使人的心灵进入一种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界。 D.“坐忘”“心斋”的目的是克服贪欲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而“悬 解”“见独”的目的是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天然是庄子认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有意安排进行道德教育, 就会破坏这种基 本原则,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B.“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都是在“不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道德 提升的方法,它们的实践过程往往由先而后,由易到难。 C.在庄子看来,道德知识的提升需要做减法,而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则需要做 加法,二者之间相互矛盾,完全对立。 D.一个人道德境界达到了宇宙本初的层次和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那么, 他虽然愚昧糊涂,却拥有最完美的品德。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美德是不需要有意学习的东西,人为地教育他人操纵、控制、管理自 己,会把本于自然的道德变成一种操作,这与庄子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B.人的道德境界提升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不需 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人的境界一旦回归初始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C.对人的道德提升,庄子主张遵循“不学”的规律,即通过实现心灵自由来完 成道德提升,从而减损物欲,解决困惑。 D.通过知识化途径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但所起的作用没 有通过非知识性途径进行的道德教育大。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 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 无以为之磬①,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 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 之碼阙②,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 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要之明神,不 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 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 将以为下宫之碼。’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 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 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 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郁离子·尚诚篇》 【注】①磬:古代用美石或玉雕成的石制乐器。②碼(xi)阙:碣,承 柱的圆石墩。阙,通“缺”,空缺。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崇宗庙之祀 崇:尊崇 B.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 辞:责备。 C.弗谢而走 谢:感谢。 D.而况得罪于贤士哉 得罪:遭受责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告于其父老/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以谐八音/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天下之人疾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孟尝君“不慎”行为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 ②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 ③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 ④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⑤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⑥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C.对人的道德提升,庄子主张遵循“不学”的规律,即通过实现心灵自由来完 成道德提升,从而减损物欲,解决困惑。 D.通过知识化途径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但所起的作用没 有通过非知识性途径进行的道德教育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 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 无以为之磬①,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 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 之磶阙②,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 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要之明神,不 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 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 ‘将以为下宫之磶。’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 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 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 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郁离子·尚诚篇》) 【注】①磬:古代用美石或玉雕成的石制乐器。②磶 (xì) 阙:磶,承 柱的圆石墩。阙,通“缺”,空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崇宗庙之祀 崇:尊崇。 B.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 辞:责备。 C.弗谢而走 谢:感谢。 D.而况得罪于贤士哉 得罪:遭受责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告于其父老/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以谐八音/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天下之人疾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孟尝君“不慎”行为的一组是 ( ) ①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 ②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 ③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 ④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⑤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⑥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4分) 译文 (2)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4分) 译文 (3)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刘克庄 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 一隅。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②答 )诗的尾联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 士皆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目尽处间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忽到庞公栖隐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谈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进出两关 刘长春 小时,我踮起脚尖站上唐诗的册页,眺望远在西北的两座关隘一一阳关 与玉门关。我看见一幅这样的画面:黄河,柔若飘带似地自白云间流来:高高的 祁连山,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河之西,山之南,蜿蜒着历史与地理上一条有名 的走廊;两座雄关,拔地而起,阻断了大唐帝国与西域的通道;远戍的将士在城楼 上举头望月,却听到羌笛吹奏出来的音乐,幽幽的,沉沉的,不禁撩起了阵阵乡 愁 稍长,又读了一点书,才知道阳关与玉门关建在两千年前的西汉。那时, 汉王朝为了防卫匈奴的南侵,继续修筑秦之长城,向西修到了玉门关,形成了自 敦煌至辽东的万里屏障。玉门关与阳关互为掎角,扼守着出入西域的两条通道的 咽喉。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句奴,河西地区从此纳入汉朝版图。一批批汉 人以戍卒的身份被派往边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农耕汉民的怨
(1)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 (4 分) 译文: (2)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4 分) 译文: (3)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 一隅。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诗的尾联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 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士皆瞋 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 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忽到庞公栖隐 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 ,谈笑 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进出两关 刘长春 小时,我踮起脚尖站上唐诗的册页,眺望远在西北的两座关隘——阳关 与玉门关。我看见一幅这样的画面:黄河,柔若飘带似地自白云间流来;高高的 祁连山,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河之西,山之南,蜿蜒着历史与地理上一条有名 的走廊;两座雄关,拔地而起,阻断了大唐帝国与西域的通道;远戍的将士在城楼 上举头望月,却听到羌笛吹奏出来的音乐,幽幽的,沉沉的,不禁撩起了阵阵乡 愁。 稍长,又读了一点书,才知道阳关与玉门关建在两千年前的西汉。那时, 汉王朝为了防卫匈奴的南侵,继续修筑秦之长城,向西修到了玉门关,形成了自 敦煌至辽东的万里屏障。玉门关与阳关互为掎角,扼守着出入西域的两条通道的 咽喉。公元前 121 年,霍去病击败句奴,河西地区从此纳入汉朝版图。一批批汉 人以戍卒的身份被派往边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农耕汉民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