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2019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 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 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 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 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 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 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 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 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 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 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 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 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 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 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 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 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 身。”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一家一国”的模式相统一。可 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 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 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阿意曲从,陷亲 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 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 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 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 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 (选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由一种反映伦理道德的家庭 观念逐渐发展变化,后来被全面政治化了
江西宜春市 2019 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 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 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 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 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 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 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 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 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 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 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 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 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 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 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 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 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 身。 ”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 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 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 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阿意曲从,陷亲 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 ,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 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 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 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 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 (选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由一种反映伦理道德的家庭 观念逐渐发展变化,后来被全面政治化了
B.“孝”大兴于周,其初始意为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 有别于“善事父母”的伦理意义 C.孔子提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确立了“孝”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地位, “孝”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D.传统中国社会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特点为“孝”向政治领域扩展奠定了社 会基础,“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不仅要求内 心尊敬,更应体现在一定的礼仪上,敬养是“孝”的底线。 B.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孝”的丰富内涵与儒家伦理思想作对 比,突出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C.“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违背自己意愿、一味顺从,最终 使“亲”陷于不义之中,这也是不孝顺。 D.文章第五段引用孟子及赵岐的话,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中国孝 文化中“真正的不孝”,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对“孝”有积极推动作用,他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纯粹 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 B.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根本, 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 C.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有双重意义,即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对“孝”与“不 孝”都有明确的规定,优于西方孝文化。 D.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认为“不孝”的重点在于“绝先 祖祀”,只要有人继承衣钵,就不算是大不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 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雾那样 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周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 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连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 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士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 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 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喻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 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幺,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 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 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 个女人说
B.“孝”大兴于周,其初始意为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 有别于“善事父母”的伦理意义。 C.孔子提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确立了“孝”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地位, “孝”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D.传统中国社会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特点为“孝”向政治领域扩展奠定了社 会基础,“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不仅要求内 心尊敬,更应体现在一定的礼仪上,敬养是“孝”的底线。 B.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孝”的丰富内涵与儒家伦理思想作对 比,突出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C.“阿意曲从, 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违背自己意愿、一味顺从,最终 使“亲”陷于不义之中,这也是不孝顺。 D.文章第五段引用孟子及赵岐的话,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中国孝 文化中“真正的不孝”,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对“孝”有积极推动作用,他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纯粹 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 B.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根本, 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 C.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有双重意义,即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对 “孝”与“不 孝 ”都有明确的规定,优于西方孝文化。 D.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认为“不孝”的重点在于“绝先 祖祀”,只要有人继承衣钵,就不算是大不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 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雾那样 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周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 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连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 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士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 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 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喻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 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幺,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 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 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 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 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 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嗉 “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 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 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 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 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 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 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 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路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 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 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 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 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 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 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 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C.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 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D.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 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5.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 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 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嗉。 “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 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 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 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 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 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 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 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路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 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 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 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 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 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 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 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 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C. 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 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D. 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 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5. 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6. 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据统计,2014年至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其中,年3月以来就 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 到南端省份海南。 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 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 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 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 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 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 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 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 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 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 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 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 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 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 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 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 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 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 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 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 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 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 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 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 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 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 年至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 43 起。其中,年 3 月以来就 有 26 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 到南端省份海南。 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 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 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 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 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 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 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 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 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 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 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 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 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 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 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 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 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 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 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 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 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 置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 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 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 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 2012 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 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 12 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 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
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 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 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了。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 成人社会的映射 C.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 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 面对的难题。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 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 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 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 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 原因多样,伤害深远,应着力解决。 9.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 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 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 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 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 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 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 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 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 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 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 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 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
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 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 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了。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 成人社会的映射。 C.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 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 面对的难题。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 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 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 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 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 原因多样,伤害深远,应着力解决。 9.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 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 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 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 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 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 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 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 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 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 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 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 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