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中 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鏖战(ao) 奴颜婢膝(bi) 屏弃(bing)噤若寒蝉(jin) B.粗糙(cao) 风驰电掣(c 惩创( chuang) 飞来横祸(heng) C.豢养(huan) 量入为出( liang)埋怨(man)扪心自问(men) D.滂沱(pang)前仆后继(pu) 强求(qang) 莺啼鸟啭( zhu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即使度假村精兵减政 山清水秀 B.狭隘明信片功亏一篑 仗义直言 C.证券大姆指水泄不通 以德报怨 D.瞭望挖墙脚 开源节流 怙恶不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 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 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 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 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舟”七号宇航员太空漫步所穿的国产“飞天”宇航 服造价虽然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但最后也只能随轨道舱长时间留在太空。 C.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的调查结果:教师、科 学家、医生分别以536%、51.2%和384%的比例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 D.美国一研究机构诬蔑中国军方指使黑客对美国政府网络进行攻击,中国外交部发言 人秦刚对此回应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禁止任何破坏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行为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②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 ③在艺术的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④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 ⑤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问题特别重要
江西吉安一中 2011 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鏖.战(áo) 奴颜婢.膝(bì) 屏.弃(bìng) 噤.若寒蝉(jìn) B.粗糙.(cāo) 风驰电掣.(chè) 惩创.(chuàng) 飞来横.祸(hèng) C.豢.养(huàn) 量.入为出(liáng) 埋.怨(mán) 扪.心自问(mén) D.滂.沱(pāng) 前仆.后继(pū) 强.求(qiáng) 莺啼鸟啭.(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即使 度假村 精兵减政 山清水秀 B.狭隘 明信片 功亏一篑 仗义直言 C.证券 大姆指 水泄不通 以德报怨 D.瞭望 挖墙脚 开源节流 怙恶不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 ....,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 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 ...,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 味深长 ...,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 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 ....,真是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 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舟”七号宇航员太空漫步所穿的国产“飞天”宇航 服造价虽然高达 3000 万元人民币,但最后也只能随轨道舱长时间留在太空。 C.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的调查结果:教师、科 学家、医生分别以 53.6%、51.2%和 38.4%的比例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 D.美国一研究机构诬蔑中国军方指使黑客对美国政府网络进行攻击,中国外交部发言 人秦刚对此回应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禁止任何破坏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行为。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②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 ③在艺术的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④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 ⑤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问题特别重要
⑥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⑦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A.③⑥①⑤⑦④② B.①⑥⑦③②④⑤ C.③①⑥②④⑦⑤ D.①③⑦⑥⑤④② 6.下列各项目中有关中外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细腻深切感人,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苦怨愤I 心理独白,梅芬与瑞珏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等。 B.爱斯梅拉达被误认为是攻打巴黎圣母院的幕后主使,最终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 修女居第尔并不知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 C.王夫人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 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迎春在侧,凄绝惨绝。 D.平定黄巾军之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 关羽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 宋志坚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 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 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施蛰存《闲话孔子》,原载1991年第1期《随笔》,转引自《中国 新文学大系杂文卷》)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 孔孟二家,这一点恐怕是弄错了。)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 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 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 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子的“四绝”(《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有四绝,曰:毋意、 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仅 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 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 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 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 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 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 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 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 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 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 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 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 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
⑥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⑦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A.③⑥①⑤⑦④② B.①⑥⑦③②④⑤ C.③①⑥②④⑦⑤ D.①③⑦⑥⑤④② 6.下列各项目中有关中外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细腻深切感人,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苦怨愤的 心理独白,梅芬与瑞珏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等。 B.爱斯梅拉达被误认为是攻打巴黎圣母院的幕后主使,最终判以绞刑。荷兰塔里的隐 修女居第尔并不知她是自己的女儿,反而感到一阵复仇的狂喜。 C.王夫人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 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迎春在侧,凄绝惨绝。 D.平定黄巾军之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 关羽见后大怒,将其扯到县衙前马栓上绑住,折下柳条痛打。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 宋志坚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 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 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施蛰存《闲话孔子》,原载1991年第1期《随笔》,转引自《中国 新文学大系杂文卷》)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 孔孟二家,这一点恐怕是弄错了。)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 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 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 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子的“四绝”(《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有四绝,曰:毋意、 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仅 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 “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 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 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 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 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 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 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 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 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 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 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 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
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 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 法”,从不肯下功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2010年8月9日《文汇报》) 7.下列不属于“孔孟思想毕竞是两家”的论据的一项是() A.两者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不完全相同。 B.他们对于“仁”的理解也不相同 C.孔子思想偏重天理,孟子思想偏重人性。 D.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捏合了孔孟二家,这个说法是能使人信服的。 B.孔孟都能“法先王之道”,却不能与时俱进 C.孔孟都能“行仁义之化”,却绝对排斥“利” D.他们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却都不见容于当世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毕竟是两家,但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 子的儒家文化,提出“仁政”和“王道”的学说。 B.只有分开剖析,才能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C.做学问要脚踏实地,深入钻硏,不能“无所不通”、笼而统之。 D.老子与庄子虽然都是道家巨擘,但他们的思想肯定“自成一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 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 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 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 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 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 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 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 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十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 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 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 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 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 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 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 法”,从不肯下功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2010年8月9日《文汇报》) 7.下列不属于“孔孟思想毕竟是两家”的论据的一项是( ) A.两者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不完全相同。 B.他们对于“仁”的理解也不相同。 C.孔子思想偏重天理,孟子思想偏重人性。 D.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捏合了孔孟二家,这个说法是能使人信服的。 B.孔孟都能“法先王之道”,却不能与时俱进。 C.孔孟都能“行仁义之化”,却绝对排斥“利”。 D.他们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却都不见容于当世。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毕竟是两家,但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 子的儒家文化,提出“仁政”和“王道”的学说。 B.只有分开剖析,才能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C.做学问要脚踏实地,深入钻研,不能“无所不通”、笼而统之。 D.老子与庄子虽然都是道家巨擘,但他们的思想肯定“自成一家”。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 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 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 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 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 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 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 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 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 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 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 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 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 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毅当高法应死 当:应当 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 雅:平素,素来 C.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望:怨恨 D.其势足以倍畔 倍:能“背”,背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B.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蒙恬忠而被诛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 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A.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 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B.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 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C.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 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D.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 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4分) 译文 (2)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4分) 译文 (3)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歌。(8分)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j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4分)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毅当.高法应死 当:应当 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 雅:平素,素来 C.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望:怨恨 D.其势足以倍.畔 倍:能“背”,背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B.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蒙恬忠而.被诛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 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A.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 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B.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 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C.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 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D.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 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4 分) 译文: (2)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4 分) 译文: (3)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歌。(8 分)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①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②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4 分)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论语·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 芙蓉》) (4)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5)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 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 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 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 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 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 声。起初,我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 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 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 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的 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 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 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 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 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10 个京剧“样板戏”,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 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一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 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的调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 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 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 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 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 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 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 分)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论语·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 芙蓉》) (4)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5)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 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 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 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 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 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 声。起初,我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 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 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 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的 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 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 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 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 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 10 个京剧“样板戏”,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 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 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的调侃。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 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 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 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 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 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 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