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伟审题人:傅颖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I、Ⅱ卷和答题卡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 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就特别注意,不能错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看觑(q) 肺痨(ro) 汗涔涔(cen) 手人寰(huan) B.蟠(pon)桃 连累(16i) 刽(gui)子手 合后偃(yan) C.埋(man)怨 莼(cun)菜 芙蓉褥(r山) 葸(xi)不前 撒前畏封 D.症( zheng)候鲛(jio)人 佛(bi)狸祠 狼居胥(x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战栗 纶巾 泼脏水 茫无涯际 B.迄今 烂摊子 走头无路 C.寒蜩 放涎 撑场面 自鸣得意 D.半晌 杜撰 摆架子 通情达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鲁侍萍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妇女的 悲剧。 (2)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 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 (3)在学习《苏轼词两首》时,老师说:“你们一定要 ,可不要 开小差,否则难以体会到苏轼的情怀。” A.原型 齐倾耳细听 B.原形 齐 耳 恭听 C.原型 起洗耳恭听 D.原形 起倾耳 细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 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B.《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 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 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C.在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颇多。在 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白鹭洲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伟 审题人:傅颖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Ⅰ、Ⅱ卷和答题卡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 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就特别注意,不能错 位。 3、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50 分。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看觑(qù) 肺痨(ráo) 汗涔涔(cén) 撒 手人寰(huán) B.蟠(pán)桃 连累(lěi) 刽(guì)子手 前 合后偃(yǎn) C.埋(mán)怨 莼(cún)菜 芙蓉褥(rù) 畏 葸(xǐ)不前 D.症(zhēng)候 鲛(jiāo)人 佛(bì)狸祠 封 狼居胥(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战栗 纶巾 泼脏水 茫无涯际 B.迄今 红鸾 烂摊子 走头无路 C.寒蜩 放涎 撑场面 自鸣得意 D.半晌 杜撰 摆架子 通情达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鲁侍萍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妇女的 悲剧。 (2)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 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 (3)在学习《苏轼词两首》时,老师说:“你们一定要 ,可不要 开小差,否则难以体会到苏轼的情怀。” A.原型 一齐 倾耳细听 B.原形 一齐 洗耳 恭听 C.原型 一起 洗耳恭听 D.原形 一起 倾耳 细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 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B.《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 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 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C.在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颇多。在 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D.宋绍圣元年,中国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对惠州西湖髙度赞扬,并资助建 设西湖,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诗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 么要进行游戏?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 打不败他 C.有些恒星一一超新星一一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 星一一黑洞一一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D.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 新知契?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临死之时,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去请他的两个女 儿。雷斯托夫人始终没有岀现;纽沁根夫人虽然来了,她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忏悔, 然而,高老头已经听不见了。(《高老头》) B.“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高老头》) C.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时间赶来探望,并送来疗伤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早 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一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 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红楼梦》 D.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迎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探春精明能干而远嫁 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 (《红楼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 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 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 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D.宋绍圣元年,中国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对惠州西湖高度赞扬,并资助建 设西湖,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诗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 么要进行游戏?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 打不败他。” C.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 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D.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 新知契?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老头临死之时,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去请他的两个女 儿。雷斯托夫人始终没有出现;纽沁根夫人虽然来了,她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忏悔, 然而,高老头已经听不见了。(《高老头》) B.“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高老头》) C.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时间赶来探望,并送来疗伤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早 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一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 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红楼梦》) D.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迎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探春精明能干而远嫁 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 (《红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 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 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 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 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 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 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 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 相配。 (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7.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 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B.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 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C.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 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D.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8.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 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B.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 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 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 的群体心里产生深刻影响。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 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B.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 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C.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 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D.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 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 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 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 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 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 相配。 (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7.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 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B.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 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C.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 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D.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8.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 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B.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 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 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 的群体心里产生深刻影响。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 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B.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 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C.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 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D.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 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去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 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 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 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 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 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 邪? 荆威王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 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 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 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 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 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 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 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 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 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 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 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 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 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 人。⑤旱:通“悍”,勇猛 10.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益衰而智益盛 形:身体 B.其唯先有 度:度量 C.见人操金 操:持,拿着 D.殊不见 人 殊:极,根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 句读之不知 B.人皆在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奸路以除而恶壅却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激矢则远,激水则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 而智益盛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 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 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 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 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 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 邪? 荆威王②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 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 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 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 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 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 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 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 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 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 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 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 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 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 人。⑤旱:通“悍”,勇猛。 10.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益衰而智益盛 形:身体 B.其唯先有 度 度:度量 C.见人操金 操:持,拿着 D.殊不见 人 殊:极,根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 句读之不知 B.人皆在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奸路以除而恶壅却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D.激矢则远,激水则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 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 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4分) (2)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4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译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 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 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赏析本词和《声声慢》中“梧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 答 (2)词的下阕“不见当时王谢宅”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8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 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 于国也》)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 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4 分) 译: (2)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4 分) 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分) 译: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 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 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赏析本词和《声声慢》中“梧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 分) 答: (2)词的下阕“不见当时王谢宅”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8 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 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 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