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冲刺卷(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学” 王宏斌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 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在自己构想的“天下”中,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 学,何以分中、西?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 学习西方和日本。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撰写《劝学篇》,告诫 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将其改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就彻底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 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应当说,“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 的。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带来了现代学 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照搬西方。有识之士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 性、物质性而与中国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族脱节,因为这 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 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关于国学的定义,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 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 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般来说,国 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 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以《四 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 史非小说传奇。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 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陈寅恪说 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 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 “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 “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人称国学大师的陈寅恪,充分运用了西洋的 研究方法及西洋的知识;钱穆的历史研究同样受了西洋方法的影响,其著书体例 即是西洋的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 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日,无不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冲刺卷(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学” 王宏斌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 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在自己构想的“天下”中,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 学,何以分中、西?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 学习西方和日本。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撰写《劝学篇》,告诫 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将其改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就彻底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 “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应当说,“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 的。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带来了现代学 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照搬西方。有识之士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 性、物质性而与中国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族脱节,因为这 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 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关于国学的定义,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 1906 年 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 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般来说,国 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 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以《四 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 史非小说传奇。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 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陈寅恪说 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 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 “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 “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人称国学大师的陈寅恪,充分运用了西洋的 研究方法及西洋的知识;钱穆的历史研究同样受了西洋方法的影响,其著书体例 即是西洋的。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 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日,无不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现在的国学热也有一个危险,很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博物馆化”、“冷冻 化”。其实,真正的“国学”应是现代中国人处理公、私生活之学,中西兼用才 是真正的国学。 (选自《国学》2009年8期,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一项是( (3分) A.“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因民族文化危机感而唤醒新的文化国族意识才 出现的。 B.以《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的本体是经史,尤倾向 于经部。 C.今日“国学”其偏颇的一面,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视为已经没有生命力的 死东西 D.社会处在发展中,“国学”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而是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 需之学 2.下列解说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晚清以前,中国士人认为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西学”是不存在 B.“旧学”强调了时间,“中学”强调了地域,但都有错误,后来改为“国学” C.“国学”是由“旧学”、“中学”演变而来的,是相对于“国故学”而言的 D.由“寻根”热到“国学”热,体现出当今经济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 正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从《周礼·春官·乐师》的文字看,周代的国学应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 学校”。 B.从逻辑事理来看,在中国近代应该是先有“西学”之说,然后才有“国学” 之说 C.“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无疑医学、星象等是不属于“国学” 范畴的 D.像《西厢记》、《牡丹亭》是国粹内容,又是艺术门类,在“国学”中也有 席之位。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 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 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 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 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之法之坚,而乐尧 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 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现在的国学热也有一个危险,很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博物馆化”、“冷冻 化”。其实,真正的“国学”应是现代中国人处理公、私生活之学,中西兼用才 是真正的国学。 (选自《国学》2009 年 8 期,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一项是( )(3 分) A.“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因民族文化危机感而唤醒新的文化国族意识才 出现的。 B.以《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的本体是经史,尤倾向 于经部。 C.今日“国学”其偏颇的一面,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视为已经没有生命力的 死东西。 D.社会处在发展中,“国学”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而是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 需之学。 2.下列解说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晚清以前,中国士人认为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西学”是不存在 的。 B.“旧学”强调了时间,“中学”强调了地域,但都有错误,后来改为“国学”。 C.“国学”是由“旧学”、“中学”演变而来的,是相对于“国故学”而言的。 D.由“寻根”热到“国学”热,体现出当今经济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 正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周礼·春官·乐师》的文字看,周代的国学应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 学校”。 B.从逻辑事理来看,在中国近代应该是先有“西学”之说,然后才有“国学” 之说。 C.“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无疑医学、星象等是不属于“国学” 范畴的。 D.像《西厢记》、《牡丹亭》是国粹内容,又是艺术门类,在“国学”中也有 一席之位。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 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①之 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 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②。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 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之法之坚,而乐尧 用刑之宽。四岳③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 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 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故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 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 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 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 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 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 宽,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 【注】①吁俞:“吁”,疑怪之声;“俞”,赞许之声。②祥刑:谨慎用刑。③ 四岳:传说尧时四方部落首领。④遄:迅速。⑤沮:终止,停止。 4.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怜惜 B.不可,鲧方命圮族 圮:倒塌 C.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裁:制止 D.《春秋》之义 义:要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①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①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 ②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感叹古代圣贤帝王“爱民”“忧民”“待天下”开端,意味深长,振 起全篇 B.孔子高度肯定穆王,是因为穆王在周朝国势衰落时,能承继先贤“君子长者 之道”。 C.借《尚书》《诗经》中的名言和《春秋》要义,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说 服力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3分) 译 文 ②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3分) 文 ③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 道。(4分)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 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故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 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 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 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 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④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⑤。”夫君子之已乱, 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 宽,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 【注】①吁俞:“吁”,疑怪之声;“俞”,赞许之声。 ②祥刑:谨慎用刑。 ③ 四岳:传说尧时四方部落首领。 ④遄:迅速。 ⑤沮:终止,停止。 4.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怜惜 B.不可,鲧方命圮族 圮:倒塌 C.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裁:制止 D.《春秋》之义 义:要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①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①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 ②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以感叹古代圣贤帝王“爱民”“忧民”“待天下”开端,意味深长,振 起全篇。 B.孔子高度肯定穆王,是因为穆王在周朝国势衰落时,能承继先贤“君子长者 之道”。 C.借《尚书》《诗经》中的名言和《春秋》要义,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说 服力。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3 分) 译 文: 。 ②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3 分) 译 文: 。 ③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 道。(4 分)
译 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 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8.“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两句别具情趣,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答 9.结合该词内容,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答: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 序》) (2)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 行》) (3) ,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 官传序》) (6)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⑦)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 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 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 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 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 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
译 文: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 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8.“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两句别具情趣,简要分析其妙处。(3 分) 答: 。 9.结合该词内容,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分) 答: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 序》) (2)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 行》) (3) ,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 疏》)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 官传序》) (6)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7)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8)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 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 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 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 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 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
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 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 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 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 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 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 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 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 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 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煕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 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 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 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 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泂庭湖上很压得住, 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 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 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泂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泂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 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 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泂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 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 联。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 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 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3分) 答 (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3分)
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 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 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 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 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 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 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 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 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 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 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 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 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 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 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 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 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 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 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 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 一联。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 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 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 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 。 1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3 分) 答: 。 (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