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平和一中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黄文钦审核:赖龙杰 题号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诗文阅读(30分) (一)、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 沙》 (2)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3)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 王》) (4)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再别康桥》) (5)惨象,已使我耳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 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 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 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夺何以见陵之怨,欲排 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2012-2013 学年平和一中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命题人:黄文钦 审核:赖龙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诗文阅读(30 分) (一)、默写(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 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 王》) (4)悄悄的我走了,________;我挥一挥衣袖,_______ _。(《再别康桥》) (5)惨象,已使我耳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记念刘和珍 君》)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 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 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夺何以见陵之怨,欲排 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1 ”。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 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 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 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 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 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 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 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 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通“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造焉 造:建造 B、却行为道 却:退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拜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燕太子丹质于秦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见秦且灭六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 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2 ,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 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 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 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 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 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 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 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1 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2 道,通“导”, 引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乃造.焉 造:建造 B、却行为道 却:退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拜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燕太子丹质于秦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见秦且灭六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光不敢以乏国事 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4、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 士”的一项是(3分) A、①太子送之至门 ⑦遂自刭而死 B、①太子丹患之 ②偻行见荆轲 C、①欲自杀以激荆轲 ②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D、①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②太子避席而请曰 5、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 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 但原因都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目光短浅、有勇无谋、心胸狭窄、不懂得爱惜人 才、疑心很重的人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一一所说的是“国有大事,愿先生不要 泄露”。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愿图国事于先生。(3分) (2)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D、光不敢以乏国事 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4、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田光是“节烈侠 士”的一项是(3 分) ( ) A、○1 太子送之至门 ○2 遂自刭而死 B、○1 太子丹患之 ○2 偻行见荆轲 C、○1 欲自杀以激荆轲 ○2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D、○1 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 太子避席而请曰 5、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 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 但原因都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目光短浅、有勇无谋、心胸狭窄、不懂得爱惜人 才、疑心很重的人。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有大事,愿先生不要 泄露”。 6、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愿图国事于先生。(3 分) (2)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3 分) (三)、诗歌鉴赏(6 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化无间,请以 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歌物我融合的特点。(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怀着祖孙两代的 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 了,可惜已经迟了 B、觉新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有 两重人格的人”,他虽然自己的事逆来顺受,但也是一个对善恶是非有着清楚界 限的人 C、高老太爷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 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D、由于濒临死亡,高老太爷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民,并让觉民 叫回觉慧,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 利 E、陈姨太不许瑞珏在家里分娩。觉新对长辈们还抱有期待,想去讲道理。 觉民认为“担当不起不孝的罪名”,便没有多说什么。觉慧的态度则异常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9、简答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5分) (1)、鸣凤在投湖之前,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周围是那样的静寂,一切人间 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 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 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请简要说明这里的“一堵墙”的涵义。 (2)、简述《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 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化无间,请以 “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歌物我融合的特点。(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怀着祖孙两代的 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 了,可惜已经迟了。 B、觉新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有 两重人格的人”,他虽然自己的事逆来顺受,但也是一个对善恶是非有着清楚界 限的人。 C、高老太爷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 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D、由于濒临死亡,高老太爷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民,并让觉民 叫回觉慧,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 利。 E、陈姨太不许瑞珏在家里分娩。觉新对长辈们还抱有期待,想去讲道理。 觉民认为“担当不起不孝的罪名”,便没有多说什么。觉慧的态度则异常坚决, 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9、简答题(从两题中任选一题 5 分) (1)、鸣凤在投湖之前,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周围是那样的静寂,一切人间 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 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 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请简要说明这里的“一堵墙”的涵义。 (2)、简述《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 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 群臣百姓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对百 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 D、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 中的作用。 (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 渊》)请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分析孔子这句话所包含的政治思想。(3分)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 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 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 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 群臣百姓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对百 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 D、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 中的作用。 (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 渊》)请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分析孔子这句话所包含的政治思想。(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9 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 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 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