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芜湖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日期:2013年5月7号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8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①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 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②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 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③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 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 或是负面的倾向。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 一句话一一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④文化先觉首先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 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 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 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⑤从社会整体看,知识分子是个体。但是个体不一定是孤单和弱势的。当个体真 诚地投入时代的大潮中,其判断与作为切中了现实,就一定会得到愈来愈广泛的 认同,成为共识,获得支持,不再孤单。只有成为文化进步的推动者,才会感受 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因此说,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 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 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 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⑥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 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 识 ⑦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 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先觉又是 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⑧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 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
2013 年芜湖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日期:2013 年 5 月 7 号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 2.答选择题(第Ⅰ卷 1~6、8 题,第Ⅱ卷 15 ~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①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 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②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 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③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 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 或是负面的倾向。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 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④文化先觉首先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 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 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 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⑤从社会整体看,知识分子是个体。但是个体不一定是孤单和弱势的。当个体真 诚地投入时代的大潮中,其判断与作为切中了现实,就一定会得到愈来愈广泛的 认同,成为共识,获得支持,不再孤单。只有成为文化进步的推动者,才会感受 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因此说,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 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 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 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⑥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 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 识。 ⑦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 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先觉又是一 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⑧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 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
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 生高度 ⑨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 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某个人一定 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⑩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 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2013-02-25《人民日报》冯骥才) 1.下列对“文化先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先觉由广泛的形而上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自新问题, 通过形而下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B.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同时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而 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C.文化先觉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具有普遍性、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失去 这种责任、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D.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存在矛盾,文化现象无比纷繁。因而,文化 先觉既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更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三段从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比较入题,指出了知识分子的性质,明确 了文化先觉对知识分于的要求。 B.第四、五两段从文化责任、先觉思想的实践者角度说明,只要拥有一批有良 知的知识分子,社会就会进步。 C.第六至八段强调文化先觉不但要站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还要来自 广阔的文化视野,才会产生高度 D.最后两段强调文化先觉的要求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 追求的;并指出文化先觉的意义 3.下列对“文化先觉”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觉性,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 意义和必不可少。 B.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现代化的现状、 问题及其走向 C.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积极、进步的文化潮 头和负面的倾向 D.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承担它,不只是发 现、提出、判定它。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 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 生高度。 ⑨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 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某个人一定 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⑩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 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2013—02—25《人民日报》冯骥才) 1.下列对“文化先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先觉由广泛的形而上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自新问题, 通过形而下的思辨产生—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B.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同时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而 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C.文化先觉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具有普遍性、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失去 这种责任、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D.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存在矛盾,文化现象无比纷繁。因而,文化 先觉既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更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三段从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比较入题,指出了知识分子的性质,明确 了文化先觉对知识分于的要求。 B.第四、五两段从文化责任、先觉思想的实践者角度说明,只要拥有一批有良 知的知识分子,社会就会进步。 C.第六至八段强调文化先觉不但要站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还要来自 广阔的文化视野,才会产生高度。 D.最后两段强调文化先觉的要求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 追求的;并指出文化先觉的意义。 3.下列对“文化先觉”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应具有前瞻性和先觉性,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 意义和必不可少。 B.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现代化的现状、 问题及其走向。 C.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积极、进步的文化潮 头和负面的倾向。 D.文化先觉要求知识分子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承担它,不只是发 现、提出、判定它。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 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 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 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 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 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 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工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平!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 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 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 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 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 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 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 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 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 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 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 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 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 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 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 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 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 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 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 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 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 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 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 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 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 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 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 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 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 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 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 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 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 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 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 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 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8~9题。(8分) 晴 杜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8.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和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久雨”写起,“久”“暗”二字衬托出了诗人看见巫峡久雨新晴后 的喜悦之情。 B.“锦绣文”统摄全诗,指放晴之后的景色就像机织针绣出来的花纹图案一般 绚彩美丽。 C.中间两联着重从景物的颜色和禽鸟的活动来表现新晴的“锦绣文”,动静结 合,美不胜收。 D.尾联描写的也是久雨新晴的典型景象,可见全诗紧紧扣住“晴”字写抒情, 浑然一体。 9.有人说此诗虽欢悦却不免伤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应 (荀子《劝学》) (2)天下云集响 (贾谊《过秦论》)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 牧《阿房宫赋》) (4)浮光跃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尽西风,季鹰归 未? (辛弃疾《水龙吟》) 小桥流水人 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 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 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 8~9 题。(8 分) 晴 杜 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8.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和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从“久雨”写起,“久”“暗”二字衬托出了诗人看见巫峡久雨新晴后 的喜悦之情。 B.“锦绣文”统摄全诗,指放晴之后的景色就像机织针绣出来的花纹图案一般 绚彩美丽。 C.中间两联着重从景物的颜色和禽鸟的活动来表现新晴的“锦绣文”,动静结 合,美不胜收。 D.尾联描写的也是久雨新晴的典型景象,可见全诗紧紧扣住“晴”字写抒情, 浑然一体。 9.有人说此诗虽欢悦却不免伤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6 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荀子《劝学》) (2)天下云集响 应, 。 (贾谊《过秦论》)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 牧《阿房宫赋》) (4)浮光跃 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尽西风,季鹰归 未? (辛弃疾《水龙吟》) (6) ,小桥流水人 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鼹鼠之血 [保加利亚]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 很少有客人光顾我的小店。人们最多过来看看笼子里的动物,几乎没有人会买下 它们。店面狭长局促,柜台后面根本站不下人,所以我通常只是坐在门后那张有 虫蛀的破椅子上,一小时一小时地盯着那些青蛙、蜥蜴、蛇和昆虫看。 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女人走进店来。她身材瘦小,脸色灰白,好像受到惊吓的样 子。她走近我,伸出的手臂白得那么不自然,身子却是抖得厉害。我怕她跌倒, 赶紧上前用手扶了她一把。她始终保持着沉默,用手帕不停地擦着自己的嘴唇。 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店里静悄悄的,漆黑一片。 “你这儿有鼹鼠么?”她突然问。 “鼹鼠?”我想我不得不告诉她我店里从来没有卖过鼹鼠。说实在的,我这辈子 还没有见过一只鼹鼠。可是,那女人的眼神和哆嗦着向我伸过来的手指告诉我, 她希望能听到一个不同的一一肯定的答案。我不敢看她的眼睛。 我没有鼹鼠。”我说。她沉默而伤心地转身离去。她的头低垂着,深深地埋在 她的两个肩膀中,脚步凌乱而细碎。 “嗨,等等!”我叫住她,“也许我能找到些鼹鼠。”话虽出口,可我不知道自 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她的身体猛地向后-仰,抬起的双眼里充满了痛苦。这让我感觉很糟, 因为我也许什么也帮不了她 鼹鼠的血能够治病,”她轻声地说,“只要喝上三滴鼹鼠的血就行。”我震惊 我儿子病了。”她那薄得几乎透明的眼皮下掩盖着绝望和无奈。她的手这会儿 放在柜台上,一动也不动,仿佛失去了生命一般,干瘦如一堆柴火。她的肩膀在 地那破损的灰色大衣里看上去更加消瘦。 “我给您倒杯水吧。”我说。她呆呆地站着,即便她伸手抓过那杯水时,眼皮始 终也没有抬起来过。她再次转身离去,瘦小脆弱的脊背佝偻着。虚弱轻微的脚步 声在黑暗中渐渐远去。我从后面追上她,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我给你鼹鼠的血!”我大声说道 女人停下了脚步,伸出双手掩面而泣。真是不忍心看她这样。我感到脑子里一片 空白。蜥蜴瞪着我,双眼如同碎玻璃在阳光下一般迷离闪烁!好吧,我将门轻轻 地掩上,这样她就不会看见我。我用刀将自己的左手腕割开。伤口里流出的血慢 慢地滴进了一个小玻璃瓶里。十滴血之后,瓶子底满了。我跑回店里,那个女人 还在等着我 “给你,”我说,“这就是鼹鼠的血!”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定定地看着我 的左手腕。伤口还在细细地流血,于是我赶紧将胳膊插进我的围裙兜里。女人又 看了我一眼,还是没有说话。她没有伸手接过玻璃瓶,反而转身匆匆向门口走去。 我上前一步拦住她,硬是将玻璃瓶塞进了她的手里 这就是鼹鼠的血。”她用手指摩挲着透明的玻璃瓶。瓶子里的血如同还未燃尽 的灰烬闪着黯淡的红光,接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鼹鼠之血 [保加利亚]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 很少有客人光顾我的小店。人们最多过来看看笼子里的动物,几乎没有人会买下 它们。店面狭长局促,柜台后面根本站不下人,所以我通常只是坐在门后那张有 虫蛀的破椅子上,一小时一小时地盯着那些青蛙、蜥蜴、蛇和昆虫看。 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女人走进店来。她身材瘦小,脸色灰白,好像受到惊吓的样 子。她走近我,伸出的手臂白得那么不自然,身子却是抖得厉害。我怕她跌倒, 赶紧上前用手扶了她一把。她始终保持着沉默,用手帕不停地擦着自己的嘴唇。 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店里静悄悄的,漆黑一片。 “你这儿有鼹鼠么?”她突然问。 “鼹鼠?”我想我不得不告诉她我店里从来没有卖过鼹鼠。说实在的,我这辈子 还没有见过一只鼹鼠。可是,那女人的眼神和哆嗦着向我伸过来的手指告诉我, 她希望能听到一个不同的——肯定的答案。我不敢看她的眼睛。 “我没有鼹鼠。”我说。她沉默而伤心地转身离去。她的头低垂着,深深地埋在 她的两个肩膀中,脚步凌乱而细碎。 “嗨,等等!”我叫住她,“也许我能找到些鼹鼠。”话虽出口,可我不知道自 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她的身体猛地向后一仰,抬起的双眼里充满了痛苦。这让我感觉很糟, 因为我也许什么也帮不了她。 “鼹鼠的血能够治病,”她轻声地说,“只要喝上三滴鼹鼠的血就行。”我震惊 了。 “我儿子病了。”她那薄得几乎透明的眼皮下掩盖着绝望和无奈。她的手这会儿 放在柜台上,一动也不动,仿佛失去了生命一般,干瘦如一堆柴火。她的肩膀在 地那破损的灰色大衣里看上去更加消瘦。 “我给您倒杯水吧。”我说。她呆呆地站着,即便她伸手抓过那杯水时,眼皮始 终也没有抬起来过。她再次转身离去,瘦小脆弱的脊背佝偻着。虚弱轻微的脚步 声在黑暗中渐渐远去。我从后面追上她,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我给你鼹鼠的血!”我大声说道。 女人停下了脚步,伸出双手掩面而泣。真是不忍心看她这样。我感到脑子里一片 空白。蜥蜴瞪着我,双眼如同碎玻璃在阳光下一般迷离闪烁!好吧,我将门轻轻 地掩上,这样她就不会看见我。我用刀将自己的左手腕割开。伤口里流出的血慢 慢地滴进了一个小玻璃瓶里。十滴血之后,瓶子底满了。我跑回店里,那个女人 还在等着我。 “给你,”我说,“这就是鼹鼠的血!”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定定地看着我 的左手腕。伤口还在细细地流血,于是我赶紧将胳膊插进我的围裙兜里。女人又 看了我一眼,还是没有说话。她没有伸手接过玻璃瓶,反而转身匆匆向门口走去。 我上前一步拦住她,硬是将玻璃瓶塞进了她的手里。 “这就是鼹鼠的血。”她用手指摩挲着透明的玻璃瓶。瓶子里的血如同还未燃尽 的灰烬闪着黯淡的红光,接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