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 珊瑚主要在福建、广东、海南,尤其是南海诸岛的有些岛礁完全是珊瑚堆积而成,珊瑚 海岸往往成为价值很高的潜水旅游胜地 生长于海岸潮滩的耐盐碱常绿木本植物红树林,根系发达,茂密成林,有利于细粒泥沙 沉积,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堆积地貌。红树林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则全部露出水 面,碧绿如黛,因此被称为“海底森林”。红树林在海南的文昌、三亚及广东雷州半岛、珠 江口和闽南均有分布。 4.特殊地貌 1)峡谷地貌景观 峡谷一般是指狭而深的河谷,是最富有审美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地貌形态之一。河流峡谷 是因河流切穿山地高原而形成的,多分布于河流的上游地带 我国河流众多,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怒江等名川大江,沿途特别是上 游地带都发育有壮观的峡谷,尤其是多河流切割、高差较大的西南地区,多有雄伟壮观的峡 谷。长江上游的虎跳峡高差3000米以上,宽仅20~60米,堪称世界最深、最险的峡谷之 。长江中游三峡景色最壮丽。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的长江干流与支流流经的地区,是我国 峡谷最多的地区,其中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最为著名。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全长504.6千米,切割深度达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峡谷,且具有独特的 原始生态环境。 2)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是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沟谷流水地貌。我国黄土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和发 育的典型性为世界罕见。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指太行山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一带 广泛分布着黄土层,厚度在100~120米,一般认为它是由于风力从西北广大沙漠地区搬运 而来的第四纪堆积物,其结构疏松,无层理,富直立性而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被雨 水冲刷和流水切割,形成梁(两条平行沟谷间长条状高地)、塬(面积较广的黄土高地)、峁 (孤立的黄土丘陵)等地貌景观。整个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高原以粗犷 豪放的高原面貌,奇特的土柱“峰林”,以及独具一格的黄土窑洞和民俗吸引着游客 3)冰川地貌景观 冰川是极地和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我国冰川面积占亚洲冰川面积的一半以 上,也是世界山岳冰川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现代冰川集中在西部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即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等高山区,多是雪 岭横空,冰河四溢。据估计我国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总面积约有5600平方千米,其中天 山山地冰川约占21.7%,成为我国最大的冰川区。 冰川地貌主要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巨厚的冰川在缓慢流动过程中产 生很强的刨蚀作用,从而在山体雪线以上形成险峻的角峰、刃脊、冰斗及宽广的U形冰川 谷与冰蚀湖盆等冰蚀地形。在冰川末端,受冰川消融的影响形成的冰塔林,与冰蘑菇、冰瀑
20 中国旅游地理 珊瑚主要在福建、广东、海南,尤其是南海诸岛的有些岛礁完全是珊瑚堆积而成,珊瑚 海岸往往成为价值很高的潜水旅游胜地。 生长于海岸潮滩的耐盐碱常绿木本植物红树林,根系发达,茂密成林,有利于细粒泥沙 沉积,形成特殊的红树林海岸堆积地貌。红树林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则全部露出水 面,碧绿如黛,因此被称为“海底森林”。红树林在海南的文昌、三亚及广东雷州半岛、珠 江口和闽南均有分布。 4.特殊地貌 1)峡谷地貌景观 峡谷一般是指狭而深的河谷,是最富有审美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地貌形态之一。河流峡谷 是因河流切穿山地高原而形成的,多分布于河流的上游地带。 我国河流众多,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怒江等名川大江,沿途特别是上 游地带都发育有壮观的峡谷,尤其是多河流切割、高差较大的西南地区,多有雄伟壮观的峡 谷。长江上游的虎跳峡高差3000米以上,宽仅2060米,堪称世界最深、最险的峡谷之 一。长江中游三峡景色最壮丽。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的长江干流与支流流经的地区,是我国 峡谷最多的地区,其中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最为著名。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全长504.6千米,切割深度达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峡谷,且具有独特的 原始生态环境。 2)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是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沟谷流水地貌。我国黄土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和发 育的典型性为世界罕见。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指太行山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一带 广泛分布着黄土层,厚度在100120米,一般认为它是由于风力从西北广大沙漠地区搬运 而来的第四纪堆积物,其结构疏松,无层理,富直立性而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被雨 水冲刷和流水切割,形成梁(两条平行沟谷间长条状高地)、塬(面积较广的黄土高地)、峁 (孤立的黄土丘陵)等地貌景观。整个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高原以粗犷、 豪放的高原面貌,奇特的土柱“峰林”,以及独具一格的黄土窑洞和民俗吸引着游客。 3)冰川地貌景观 冰川是极地和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我国冰川面积占亚洲冰川面积的一半以 上,也是世界山岳冰川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现代冰川集中在西部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即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等高山区,多是雪 岭横空,冰河四溢。据估计我国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总面积约有5600平方千米,其中天 山山地冰川约占21.7%,成为我国最大的冰川区。 冰川地貌主要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巨厚的冰川在缓慢流动过程中产 生很强的刨蚀作用,从而在山体雪线以上形成险峻的角峰、刃脊、冰斗及宽广的U形冰川 谷与冰蚀湖盆等冰蚀地形。在冰川末端,受冰川消融的影响形成的冰塔林,与冰蘑菇、冰瀑
第2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21 布等错落相间,构成童话般的“水晶园林”景观。同时,在雪线以下地区由冰川消融形成各 种规模大小不一的冰碛物堆积。我国东部的一些中高山地,也有冰川发育的历史,保留着很 多的遗迹,如庐山及附近地区有众多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川主要是科学考察的对象,目前也有开发为旅游区的,成为诱人的观光、探险与科考 旅游资源。我国最著名的冰川地貌景区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贡嘎山在藏语中意 为“白色冰川”,海拔7556米,是毗邻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最近的多冰川极高山。据统计, 以其主峰为中心,沿山谷呈放射状的冰川有100条以上,规模最大的海螺沟冰川从海拔 7500多米处一直向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的森林中,成为我国海拔最低的山岳冰川。1987 年建立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甘肃西部祁连山的“七·一”冰川为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 可游览冰川,也是我国开辟为探险旅游的第一个冰川。此外,还有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 川湖、天山的托木尔峰等也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 阅读材料2-1 中国国家地质公圆 中囯囯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 遺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遺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 办法。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在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地方经济 发展,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到2005年,我国已批准建立 国家地质公园138个。 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我国有8家国家地 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即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 园、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湖 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到2008年底,我国有20处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另外 10处是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 黛眉山、广东及海南雷琼、北京及河北房山、黑龙江镜泊湖、河南伏牛山、江西龙虎山 和四川自贡地质公园
第2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21 布等错落相间,构成童话般的“水晶园林”景观。同时,在雪线以下地区由冰川消融形成各 种规模大小不一的冰碛物堆积。我国东部的一些中高山地,也有冰川发育的历史,保留着很 多的遗迹,如庐山及附近地区有众多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川主要是科学考察的对象,目前也有开发为旅游区的,成为诱人的观光、探险与科考 旅游资源。我国最著名的冰川地貌景区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贡嘎山在藏语中意 为“白色冰川”,海拔7556米,是毗邻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最近的多冰川极高山。据统计, 以其主峰为中心,沿山谷呈放射状的冰川有100条以上,规模最大的海螺沟冰川从海拔 7500多米处一直向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的森林中,成为我国海拔最低的山岳冰川。1987 年建立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甘肃西部祁连山的“七·一”冰川为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 可游览冰川,也是我国开辟为探险旅游的第一个冰川。此外,还有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 川湖、天山的托木尔峰等也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 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 办法。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在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地方经济 发展,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到2005年,我国已批准建立 国家地质公园138个。 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我国有8家国家地 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即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 园、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湖 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到2008年底,我国有20处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另外 10处是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 黛眉山、广东及海南雷琼、北京及河北房山、黑龙江镜泊湖、河南伏牛山、江西龙虎山 和四川自贡地质公园
中国旅游地理 2.1.3山地旅游资源 山地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大体呈锥形,脊状隆起,轮廓曲折多变的地貌类型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类型众多,景观内容丰富,其旅游价值也最大 1.山地资源的旅游价值 山地是风景地貌的骨骼,是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我国的山地是5大基本地貌类型中最 富有多样性、组合性造型的自然景观资源。雄、险、奇、幽、秀及其组合变化,是山地地貌 的主要审美特征。 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水体与生物景观组合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建筑景观和历 史文化胜迹等方面,构成了综合性很强的山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为 人们进行观光、休憩、疗养、登高、攀岩、探险、考察等多种旅游活动提供了特殊的条件。 2.山地旅游地类型 我国山地按海拔高度分为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高山(海拔3500~5000米) 中山(海拔1000~3500米)、低山(海拔500~1000米)、低低山(丘陵)(海拔500米 以下)。极高山、高山基本上分布在兰州一成都一昆明一线以西,中低山地基本上分布在兰 州一成都一昆明一线以东。我国山地旅游地可以分为3大类型。 1)中低山:游览观赏型山岳旅游地 游览观赏山岳风景,以中低山风景名山为主。所谓风景名山,是指典型的自然美山岳景 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的综合体。风景名山遍布全国,形象丰富,南方以黄山 武夷山、武陵源、雁荡山等为代表;北方以泰山、华山、千山等为代表。少数极高山、高山 也被开发为此类旅游山地,如云南玉龙雪山等 风景名山是我国壮美山河的代表,以山体的宏观形态及岩石性质特征的自然景观为基 础,同时结合人文特征,可进一步分为花岗岩名山、岩溶名山、丹霞名山、火山名山、其他 以自然因素为主要成因的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又可以分为革命纪念地、宗教名山、帝王陵 墓、石刻石窟等)等6大类型 我国东部许多山地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多在大河下游,经济开发 较早,而该地域的山地海拔高度适中,适合人们的需要,自古便成为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 古迹和传说,从而成为文化名山。加之佛教和道教宣扬远离尘世,故而多在山地建立寺观庙 宇,从而成为宗教圣地 2)低山丘陵:度假休养型山岳旅游地 度假休养型山岳旅游地主要作为休养、疗养、度假,特别是消夏避暑的去处。这类旅游 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好,海拔适中,地势比较开敞, 如浙江莫干山、江西庐山、河南鸡公山等均是著名的避暑山地
22 中国旅游地理 213山地旅游资源 山地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大体呈锥形,脊状隆起,轮廓曲折多变的地貌类型。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类型众多,景观内容丰富,其旅游价值也最大。 1.山地资源的旅游价值 山地是风景地貌的骨骼,是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我国的山地是5大基本地貌类型中最 富有多样性、组合性造型的自然景观资源。雄、险、奇、幽、秀及其组合变化,是山地地貌 的主要审美特征。 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水体与生物景观组合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建筑景观和历 史文化胜迹等方面,构成了综合性很强的山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为 人们进行观光、休憩、疗养、登高、攀岩、探险、考察等多种旅游活动提供了特殊的条件。 2.山地旅游地类型 我国山地按海拔高度分为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高山(海拔35005000米)、 中山(海拔10003500米)、低山(海拔5001000米)、低低山(丘陵)(海拔500米 以下)。极高山、高山基本上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一线以西,中低山地基本上分布在兰 州—成都—昆明一线以东。我国山地旅游地可以分为3大类型。 1)中低山:游览观赏型山岳旅游地 游览观赏山岳风景,以中低山风景名山为主。所谓风景名山,是指典型的自然美山岳景 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的综合体。风景名山遍布全国,形象丰富,南方以黄山、 武夷山、武陵源、雁荡山等为代表;北方以泰山、华山、千山等为代表。少数极高山、高山 也被开发为此类旅游山地,如云南玉龙雪山等。 风景名山是我国壮美山河的代表,以山体的宏观形态及岩石性质特征的自然景观为基 础,同时结合人文特征,可进一步分为花岗岩名山、岩溶名山、丹霞名山、火山名山、其他 以自然因素为主要成因的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又可以分为革命纪念地、宗教名山、帝王陵 墓、石刻石窟等)等6大类型。 我国东部许多山地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多在大河下游,经济开发 较早,而该地域的山地海拔高度适中,适合人们的需要,自古便成为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 古迹和传说,从而成为文化名山。加之佛教和道教宣扬远离尘世,故而多在山地建立寺观庙 宇,从而成为宗教圣地。 2)低山丘陵:度假休养型山岳旅游地 度假休养型山岳旅游地主要作为休养、疗养、度假,特别是消夏避暑的去处。这类旅游 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好,海拔适中,地势比较开敞, 如浙江莫干山、江西庐山、河南鸡公山等均是著名的避暑山地
第2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23 3)高山和极高山:登山科考型山岳旅游地 登山科考型山岳旅游地属于特殊活动的山地,主要用于登山、探险、科学考察等专项活 动。开展这些活动要在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极高山的山峰上进行。 我国为登山探险活动提供的山地很多,特别是青藏高原周围的山地,很多高峰在6000 米以上,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部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我 国西部就有θ座。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二峰乔戈里峰分别坐落在西藏与新疆边 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开放了10多座极高山,供国内外游客作为登山、探险、考察的 专门场所,如西藏的珠穆朗玛峰、新疆的乔戈里峰(属于喀喇昆仑山)、博格达峰(属于天 山山脉)、四川的贡嘎山(属于横断山脉)、四姑娘山(属于邛崃山)、青海的阿尼玛卿峰 (属于昆仑山)等。 阅读材料2-2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 优美,具有一定規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考察、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资源是国家自然及历史遗产资源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旅游发展等多重价值。风景名胜资源非常珍贵,同时又十分脆弱 具有明显的不可再生性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于1979年启动,1985年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 行条例》,明确风景名胜区保护列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区从审定、命名到规划审批全部上交囯务院,从而确定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是囯家特殊 资源事业的地位 为了充分体现风景名胜区的多重价值,确立了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 续利用的原则,各地在风景名胜区建立了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 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同时,基础设施和接待 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使旅游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同时,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些极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截至2004年11月,我国已确定 的风景名胜区总数达677处。国务院先后于1982年至2005年批准公布了六批共187处 囯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各省也确定了省级风景名胜区558处
第2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23 3)高山和极高山:登山科考型山岳旅游地 登山科考型山岳旅游地属于特殊活动的山地,主要用于登山、探险、科学考察等专项活 动。开展这些活动要在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极高山的山峰上进行。 我国为登山探险活动提供的山地很多,特别是青藏高原周围的山地,很多高峰在6000 米以上,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部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我 国西部就有9座。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二峰乔戈里峰分别坐落在西藏与新疆边 境。 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开放了10多座极高山,供国内外游客作为登山、探险、考察的 专门场所,如西藏的珠穆朗玛峰、新疆的乔戈里峰(属于喀喇昆仑山)、博格达峰(属于天 山山脉)、四川的贡嘎山(属于横断山脉)、四姑娘山(属于邛崃山)、青海的阿尼玛卿峰 (属于昆仑山)等。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 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考察、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资源是国家自然及历史遗产资源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旅游发展等多重价值。风景名胜资源非常珍贵,同时又十分脆弱, 具有明显的不可再生性。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于1979年启动,1985年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 行条例》,明确风景名胜区保护列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区从审定、命名到规划审批全部上交国务院,从而确定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是国家特殊 资源事业的地位。 为了充分体现风景名胜区的多重价值,确立了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 续利用的原则,各地在风景名胜区建立了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 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同时,基础设施和接待 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使旅游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同时,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些极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截至2004年11月,我国已确定 的风景名胜区总数达677处。国务院先后于1982年至2005年批准公布了六批共187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各省也确定了省级风景名胜区558处
中国旅游地理 2.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如云、雨、雷、电、雪、雾、霜、雹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特征。气象与气候不仅能直接造景和育景,形成各种 景观,而且是各类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和发育的条件和基础,同时还是旅游环 境的重要组成 2.2.1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由于大气的密闭性,以及气象因素的变化性与气候的地区差异性,使得气象气候对自然 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气象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形成旅游活动最大的自然背景条件 云雾雨雪与日月天光等大气现象是自然界最基本而又最富于变化的构景因素。气候条件 通过制约生物(尤其是植被)的生长、水体的状况,甚至地貌的特征,形成各地丰富多彩的 自然景观,同时还能深刻影响到各地民居建筑及地域的风俗习惯,形成人文景观的地域特 征。因此,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性造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差异规律, 成为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根本原因之 (2)形成旅游业淡旺季的交替变化 就气温而言,在15℃~18℃时,人才会心情舒畅和精力充沛,即所谓的康乐气候。气 温过高,使人感到疲倦,甚至心情窒闷,四肢无力。气候学认为候(气候学上以每5天为 候)均温在10℃~22℃的春季或秋季适宜于旅游活动,为旅游旺季;候均温在10℃以下的 冬季,在22C以上的夏季,是旅游淡季。不过,人对温度的感受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湿 热指数是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人体实际感觉到的炎热度或凉爽度。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是与人类旅游行为的变化同步,因而就形成了旅游业的季节性变化 (3)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由于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从 而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4)对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 2.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我国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对人们的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24 中国旅游地理 2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如云、雨、雷、电、雪、雾、霜、雹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特征。气象与气候不仅能直接造景和育景,形成各种 景观,而且是各类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和发育的条件和基础,同时还是旅游环 境的重要组成。 221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由于大气的密闭性,以及气象因素的变化性与气候的地区差异性,使得气象气候对自然 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气象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形成旅游活动最大的自然背景条件。 云雾雨雪与日月天光等大气现象是自然界最基本而又最富于变化的构景因素。气候条件 通过制约生物(尤其是植被)的生长、水体的状况,甚至地貌的特征,形成各地丰富多彩的 自然景观,同时还能深刻影响到各地民居建筑及地域的风俗习惯,形成人文景观的地域特 征。因此,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性造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差异规律, 成为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2)形成旅游业淡旺季的交替变化。 就气温而言,在15℃18℃时,人才会心情舒畅和精力充沛,即所谓的康乐气候。气 温过高,使人感到疲倦,甚至心情窒闷,四肢无力。气候学认为候(气候学上以每5天为一 候)均温在10℃22℃的春季或秋季适宜于旅游活动,为旅游旺季;候均温在10℃以下的 冬季,在22℃以上的夏季,是旅游淡季。不过,人对温度的感受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湿 热指数是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人体实际感觉到的炎热度或凉爽度。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是与人类旅游行为的变化同步,因而就形成了旅游业的季节性变化。 (3)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由于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从 而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4)对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 2.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我国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对人们的旅游活动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