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产地】白芷主产于河南、河北。杭白芷主产于四川、浙江。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素衍生物。主要有比克白芷素,比克白芷醚,欧前 胡素等。杭白芷尚含佛手柑内酯等。 【性状鉴别】 1,白芷药材呈圆锥形,根头端略显方棱,体顺长略似胡萝卜,有支根痕。外皮灰褐 色或棕褐色,可见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散在。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 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2.杭白芷药材呈圆锥形,有方棱,头大尾细,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疙瘩 丁”),多排列成4行,断面形成层略呈方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1.白芷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栓内层由数层切向延长的 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内散列有分泌道及淀粉粒,射线明显。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稀疏 散在。2.杭白芷根横切面形成层环略呈方形,射线较明显,木质部占根的1/2,导管稀疏 散列。 2.粉末特征粉末淀粉粒众多。网纹导管,偶见螺纹导管(川白芷尚有具缘纹孔导管)。 分泌道碎片易见。木栓细胞棕黄色。簇状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 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 加醋酸乙酯制成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Na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 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 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显色反应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5min后,静置20min,分取上清液 l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 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82
82 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产地】 白芷主产于河南、河北。杭白芷主产于四川、浙江。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素衍生物。主要有比克白芷素,比克白芷醚,欧前 胡素等。杭白芷尚含佛手柑内酯等。 【性状鉴别】 1.白芷 药材呈圆锥形,根头端略显方棱,体顺长略似胡萝卜,有支根痕。外皮灰褐 色或棕褐色,可见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散在。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 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2.杭白芷 药材呈圆锥形,有方棱,头大尾细,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疙瘩 丁”),多排列成 4 行,断面形成层略呈方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白芷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栓内层由数层切向延长的 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内散列有分泌道及淀粉粒,射线明显。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稀疏 散在。2.杭白芷根横切面 形成层环略呈方形,射线较明显,木质部占根的 1/2,导管稀疏 散列。 2.粉末特征 粉末淀粉粒众多。网纹导管,偶见螺纹导管(川白芷尚有具缘纹孔导管)。 分泌道碎片易见。木栓细胞棕黄色。簇状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粉末 0.5g,加乙醚 3ml,振摇,滤过,取滤液 2 滴,点于滤纸上,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0.5g,加乙醚 10ml,浸泡 1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 醚,残渣加醋酸乙酯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 加醋酸乙酯制成 1ml 各含 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4μl,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 G-CMC-Na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 25℃ 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 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显色反应 取本品粉末 0.5g,加乙醚 3ml,振摇 5min 后,静置 20min,分取上清液 lml,加 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 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 2~3 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 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 pH 值至 3~4,再加 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1~2 滴,显紫红色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达0.42%,油中含多种化合物,主含藁本内酯(47%)、正丁烯 酰内酯(11.3%)。 【性状鉴别】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 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 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甜、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供 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主根横切面:木栓层由4~7列细胞组成。皮层窄,有数列切向延长的细 胞,有时见有少数小型分泌腔。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25~160μm, 周围分泌细胞6~9个,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 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油室或油管碎片。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非木化,表面(切向壁)有极微 细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梯纹及网纹导管,也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的螺纹导管。淀粉粒 少数。 【理化鉴别】药材断面皮部显蓝色荧光、木部显紫蓝色荧光:75%乙醇提取液点于滤 纸上,显蓝色荧光(254nm)。 【检查】总灰分不得超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0%。 【浸出物】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45.0%. 川芎Rhizoma Chuanxiong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均为栽培,平原栽 培者称“坝川芎”或“川芎”,质佳:山上栽培者称“山川芎”,质次。 【化学成分】川芎嗪(chuanxiongzine,即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藁本内酯, 83
83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达 0.42%,油中含多种化合物,主含藁本内酯(47%)、正丁烯 酜内酯(11.3%)。 【性状鉴别】 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3~5 条或更多。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 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 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甜、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供 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主根横切面:木栓层由 4~7 列细胞组成。皮层窄,有数列切向延长的细 胞,有时见有少数小型分泌腔。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 25~160μm, 周围分泌细胞 6~9 个,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射线宽 3~5 列细胞。 导管单个或 2~3 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油室或油管碎片。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非木化,表面(切向壁)有极微 细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梯纹及网纹导管,也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的螺纹导管。淀粉粒 少数。 【理化鉴别】 药材断面皮部显蓝色荧光、木部显紫蓝色荧光;75%乙醇提取液点于滤 纸上,显蓝色荧光(254nm)。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超过 7.0%。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超过 2.0%。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 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45.0%。 川芎 Rhizoma Chuanxiong 【来源】 伞形科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均为栽培,平原栽 培者称“坝川芎”或“川芎”,质佳;山上栽培者称“山川芎”,质次。 【化学成分】 川芎嗪(chuanxiongzine,即四甲基吡嗪 tetramethyl-pyrazine),藁本内酯
正丁烯酰内酯,川芎内酯,新蛇床内酯,阿魏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 起的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 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的纹理(形成层),散有黄棕色的 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川芎片为不规则的片状,形如蝴蝶者,俗称“蝴蝶片”,切面光滑,黄白色或灰黄色, 具波状环纹(形成层)或有隐现不规则的筋脉纹,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质坚硬。 【显微鉴别】 1.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细胞呈 切向延长,有类圆形油室,直径可达20um。韧皮部较宽厚,筛省群散列。形成层环成波状。 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成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于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 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 2.粉末特征淀粉粒较多。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木栓细胞深黄棕色, 常多层重叠。偶可见油室碎片。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 【理化鉴别】 1.本品横切面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2.化学定性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5ml,放置10h,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1ml,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 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防风Radix Saposhnikoviae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化学成分】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苷,补骨脂内酯,东莨菪内酯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粗糙。顶端钝尖,根 头部多有密集的细环节如蚯蚓,习称“蚯蚓头”或“旗杆顶”,细环节上带有部分黄色纤维 状毛须,细环节之下多纵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 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中间有黄色圆心,心外围有棕色环(习称 “凤眼圈”)。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84
84 正丁烯酜内酯,川芎内酯,新蛇床内酯,阿魏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 起的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 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的纹理(形成层),散有黄棕色的 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川芎片为不规则的片状,形如蝴蝶者,俗称“蝴蝶片”,切面光滑,黄白色或灰黄色, 具波状环纹(形成层)或有隐现不规则的筋脉纹,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质坚硬。 【显微鉴别】 1.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 10 余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细胞呈 切向延长,有类圆形油室,直径可达 20μm。韧皮部较宽厚,筛省群散列。形成层环成波状。 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成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于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 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 2.粉末特征 淀粉粒较多。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木栓细胞深黄棕色, 常多层重叠。偶可见油室碎片。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 【理化鉴别】 1.本品横切面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2.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 1g,加石油醚 5ml,放置 10h,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1ml,挥干,残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再加 2% 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与氢氧 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 2 滴,显红紫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化学成分】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苷,补骨脂内酯,东莨菪内酯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粗糙。顶端钝尖,根 头部多有密集的细环节如蚯蚓,习称“蚯蚓头”或“旗杆顶”,细环节上带有部分黄色纤维 状毛须,细环节之下多纵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 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中间有黄色圆心,心外围有棕色环(习称 “凤眼圈”)。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栓内层窄。皮层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 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弯曲,外侧 常呈裂隙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 (2)根头横切面:中心有髓。薄壁组织中散有少数石细胞。 2.粉末特征油管,纤维束。网纹导管直,石细胞黄绿色。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 材溶液。再取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lmg的混合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254薄层板上,以 氯仿-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m)下观察。供试品色 谱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以干 燥品计算,含升麻苷(C37H54O11)和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xO10)的总量不得少于 0.24%。 柴胡Radix Bupleuri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 【化学成分】柴胡皂苷a、b、c、d(saikosaponin a,b,c,d),柴胡皂苷元,槲皮素, 异鼠李素,芸香苷等。 【性状鉴别】 1.北柴胡药材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 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气微香, 味微苦。 2.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 性。具败油气
85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栓内层窄。皮层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 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 4~8 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弯曲,外侧 常呈裂隙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 (2) 根头横切面:中心有髓。薄壁组织中散有少数石细胞。 2.粉末特征 油管,纤维束。网纹导管直,石细胞黄绿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1g,加丙酮 20ml,超声处理 20min,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 材溶液。再取升麻苷和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各含 1mg 的混合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以 氯仿-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 谱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升麻苷和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以干 燥品计算,含升麻苷(C37H54O11)和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8O10)的总量不得少于 0.24%。 柴胡 Radix Bupleuri 【 来 源 】 伞 形 科 植 物 柴 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 狭 叶 柴 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 【化学成分】 柴胡皂苷 a、b、c、d(saikosaponin a,b,c,d),柴胡皂苷元,槲皮素, 异鼠李素,芸香苷等。 【性状鉴别】 1.北柴胡 药材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残留 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 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气微香, 味微苦。 2.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 性。具败油气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7~8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室及裂隙。韧皮部有油 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成几个环状。 (2)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油室多数。木质部中小型导 管多径向排列,射线宽3~5列细胞,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群,老根中有时连成圆环。 2.粉末特征 (1)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层纹不明显,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纹 孔稀疏,有的呈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隐约可见。油管碎片和油室碎片。网纹、双螺纹导管, 偶见网状具缘纹孔导管。 (2)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或钝圆,纹孔细密,孔沟隐约可见,有 的纤维初生壁碎裂,易与次生壁分离,并有稀疏螺状或双螺状裂缝。 【理化鉴别】 1.横切片用95%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1:1)封片,镜检,初呈黄绿色至绿色, 5~l0min后渐变为蓝绿色、蓝色:持续1h以上,变为浊蓝色而消失。北柴胡的显色部位在 木栓以内至次生韧皮部之间。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h,放冷,滤过,浓 缩至5ml,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对 照品0.5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2%对二甲 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置紫外光灯(365m)下观察,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浸出物】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1.0%。 【附注】1.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30多个种,很多种都可入药。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用兴安柴胡B.sibiricum Vest: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用竹叶柴胡(膜缘柴胡)B.marginatum Wall.ExDC.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用银州柴胡B.vinchowense Shan et Y.Li据 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品质最佳的“银州柴胡”即为此种。 2.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 Turcz.,分布于东北地区和河南、陕西、甘肃、安徽、 江西、湖南等省。根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使用。根含皂苷2.5%~3.8%。大叶 86
86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 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 7~8 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室及裂隙。韧皮部有油 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成几个环状。 (2) 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 6~10 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油室多数。木质部中小型导 管多径向排列,射线宽 3~5 列细胞,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群,老根中有时连成圆环。 2.粉末特征 (1) 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层纹不明显,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纹 孔稀疏,有的呈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隐约可见。油管碎片和油室碎片。网纹、双螺纹导管, 偶见网状具缘纹孔导管。 (2) 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或钝圆,纹孔细密,孔沟隐约可见,有 的纤维初生壁碎裂,易与次生壁分离,并有稀疏螺状或双螺状裂缝。 【理化鉴别】 1.横切片用 95%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1:1)封片,镜检,初呈黄绿色至绿色, 5~10min 后渐变为蓝绿色、蓝色;持续 1h 以上,变为浊蓝色而消失。北柴胡的显色部位在 木栓以内至次生韧皮部之间。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0.5g,加甲醇 20ml,置 80℃水浴回流 1h,放冷,滤过,浓 缩至 5ml,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 a、d 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各含对 照品 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 2%对二甲 氨基苯甲醛的 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 0.5g,加水 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 11.0%。 【附注】 1.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 30 多个种,很多种都可入药。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用兴安柴胡 B.sibiricum Vest;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用竹叶柴胡(膜缘柴胡)B.marginatum Wall. Ex DC.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用银州柴胡 B.yinchowense Shan et Y. Li 据 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品质最佳的“银州柴胡”即为此种。 2.大叶柴胡 B.longiradiatum Turcz.,分布于东北地区和河南、陕西、甘肃、安徽、 江西、湖南等省。根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使用。根含皂苷 2.5%~3.8%。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