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3如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制备的硅 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为展开剂,置以展开剂预饱和的层析缸 内,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至斑点清晰,日光下观察:或在空气中挥尽板上吸附 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芥子苷,靛蓝,靛玉红,靛玉红吲哚苷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 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味先微甜后苦涩。 【显微鉴别】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 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1ml含0.5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Na薄 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茚三酮试液,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检查】水分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15.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4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地揄Radix Sanguisorbae 【来源】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及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产地】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 72
72 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2~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 1%氢氧化钠制备的硅 胶 G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为展开剂,置以展开剂预饱和的层析缸 内,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至斑点清晰,日光下观察; 或在空气中挥尽板上吸附 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芥子苷,靛蓝,靛玉红,靛玉红吲哚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 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味先微甜后苦涩。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 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细粉 0.5g,加乙醇 20ml,超声处理 20min,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稀乙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 1ml 含 0.5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CMC-Na 薄 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茚三酮试液, 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检查】 水分 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 15.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 4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25.0%。 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来源】 蔷薇科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及长叶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 et Li 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产地】 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
江 苏、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地榆根含鞣质8.2%~14.5%,主为地榆素、地榆酸双内酯、地榆苷。 尚含多种可水解鞣质(没食子酸类)及多种缩合鞣质(儿茶素类)。 【性状鉴别】 1.地榆根呈圆柱形或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灰褐色、棕褐色,粗糙,具纵皱纹、 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脆,折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浅,黄色或黄褐色,有 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而涩。 2.长叶地榆根呈长圆柱形,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 及横裂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絮状纤维。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地榆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细胞长圆形。韧皮部中偶有单个 纤维散在。木质部中有少数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2)长叶地榆横切面:韧皮部中有众多的单个或成束的非木化纤维。木质部中木纤维 束较多。 2.粉末特征韧皮纤维极多,无色或淡绿黄色,大多一边较平整,另一边凹凸不平 或呈不规则齿状,或两边瘤状突起,末端有的分叉。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钝。导管主为具缘纹 孔导管,少数为网纹导管,淡红棕色,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梭形,有时2至数个纹孔口连接成 线状。导管旁可见纤维管胞,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相交成十字形者。淀粉粒众多。木 栓细胞深黄棕色。草酸钙方晶少数。 【理化鉴别】本品乙醇提取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8~9,滤过,滤液蒸干,残渣 加水溶解,蒸干,加醋酐与硫酸,溶液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棕褐色: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 液显蓝黑色。 【含量测定】鞣质的含量测定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苦参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来源】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苦参碱(matrine),羟基苦参碱等。 73
73 江 苏、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 地榆根含鞣质 8.2%~14.5%,主为地榆素、地榆酸双内酯、地榆苷。 尚含多种可水解鞣质(没食子酸类)及多种缩合鞣质(儿茶素类)。 【性状鉴别】 1.地榆 根呈圆柱形或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灰褐色、棕褐色,粗糙,具纵皱纹、 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脆,折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浅,黄色或黄褐色,有 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而涩。 2.长叶地榆 根呈长圆柱形,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 及横裂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絮状纤维。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地榆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细胞长圆形。韧皮部中偶有单个 纤维散在。木质部中有少数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2)长叶地榆横切面:韧皮部中有众多的单个或成束的非木化纤维。木质部中木纤维 束较多。 2. 粉末特征 韧皮纤维极多,无色或淡绿黄色,大多一边较平整,另一边凹凸不平 或呈不规则齿状,或两边瘤状突起,末端有的分叉。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钝。导管主为具缘纹 孔导管,少数为网纹导管,淡红棕色,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梭形,有时 2 至数个纹孔口连接成 线状。导管旁可见纤维管胞,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相交成十字形者。淀粉粒众多。木 栓细胞深黄棕色。草酸钙方晶少数。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醇提取液,加氨试液调节 pH 值至 8~9,滤过,滤液蒸干,残渣 加水溶解,蒸干,加醋酐与硫酸,溶液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棕褐色;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 液显蓝黑色。 【含量测定】 鞣质的含量测定 含鞣质不得少于 10.0%。 苦参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来源】 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苦参碱(matrine),羟基苦参碱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 破裂后向外卷曲,剥落处显黄色光滑的内皮:质坚韧,折断面纤维性。味极苦。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根横切面(直径8mm):木栓细胞长方形5~10列。外侧皮 层中有含晶细胞,断续环绕形成含晶细胞环,每个含晶细胞中可含2~8个方晶,有隔膜将 每个结晶分开。皮层与韧皮部中散有众多纤维,单个散在或十余个成束,有的周围伴有含晶 细胞而形成晶纤维。韧皮射线1~6列细胞,稍弯曲,筛管群集中分布在近形成层的部位。 形成层为1~2列薄壁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纤维、射线和木薄壁细胞 组成。导管散在或集聚:纤维常数十个成束,胞腔窄细:木射线1~6列细胞,壁呈念珠状 增厚,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喷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黄绿色荧光(254m)。 2.薄层色谱取本品约0.5g于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精密加入氯仿25ml及浓氨水 0.3ml,浸泡16h,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用氯仿,分别制成每 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3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饱和30min的氯仿-甲醇氨水(60:8:0.3)为展开剂,展距12cm,取出,晾干,喷改良 的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苦参碱 Rf约为0.90,氧化苦参碱Rf约为0.34)。 【含量测定】苦参碱的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生物碱以苦参 威(C15H24N2O)计算不得少于0.080%。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材依次通称为“内蒙甘草”、“新疆甘草” 和“欧甘草”。把外皮削除,切成长段晒干者,习称“粉甘草”。 【产地】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解毒作用的成分),水解得甘草次酸及2个分子葡萄糖醛 酸:异甘草次酸,甘草萜醇,甘草苷等。从光果甘草中分离出抗菌的有效成分3-羟基甘草 黄酮醇、3′-甲氧基甘草异黄烷、4'-甲氧基甘草异黄烷和刚毛甘草黄烷等。 【性状鉴别】 14
74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 破裂后向外卷曲,剥落处显黄色光滑的内皮;质坚韧,折断面纤维性。味极苦。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根横切面(直径 8mm):木栓细胞长方形 5~10 列。外侧皮 层中有含晶细胞,断续环绕形成含晶细胞环,每个含晶细胞中可含 2~8 个方晶,有隔膜将 每个结晶分开。皮层与韧皮部中散有众多纤维,单个散在或十余个成束,有的周围伴有含晶 细胞而形成晶纤维。韧皮射线 1~6 列细胞,稍弯曲,筛管群集中分布在近形成层的部位。 形成层为 1~2 列薄壁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纤维、射线和木薄壁细胞 组成。导管散在或集聚;纤维常数十个成束,胞腔窄细;木射线 1~6 列细胞,壁呈念珠状 增厚,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喷 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黄绿色荧光(254nm)。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约 0.5g 于 50mL 具塞三角烧瓶中,精密加入氯仿 25ml 及浓氨水 0.3ml,浸泡 16h,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用氯仿,分别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 3 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饱和 30min 的氯仿-甲醇-氨水(60∶8∶0.3)为展开剂,展距 12cm,取出,晾干,喷改良 的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苦参碱 Rf 约为 0.90,氧化苦参碱 Rf 约为 0.34)。 【含量测定】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生物碱以苦参 碱(C15H24N2O)计算不得少于 0.080%。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 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材依次通称为“内蒙甘草”、“新疆甘草” 和“欧甘草”。把外皮削除,切成长段晒干者,习称“粉甘草”。 【产地】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 甘草甜素(具有解毒作用的成分),水解得甘草次酸及 2 个分子葡萄糖醛 酸;异甘草次酸,甘草萜醇,甘草苷等。从光果甘草中分离出抗菌的有效成分 3-羟基甘草 黄酮醇、3′-甲氧基甘草异黄烷、4′-甲氧基甘草异黄烷和刚毛甘草黄烷等。 【性状鉴别】
1.甘草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 的细根痕,两端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 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药材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断面韧 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光果甘草药材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 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横切面木栓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外层数层呈红棕色。皮层、韧皮部及木 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存在,有晶鞘纤维。射线稍弯曲,常成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 导管形大。薄壁细胞中大多含淀粉粒,部分含红棕色树脂状物。 2.粉末特征淀粉粒众多,晶纤维易察见,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 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 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的对照药材,同法制 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 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2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 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 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 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 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BHC)和滴滴涕(总DDT) 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甘草酸(C2H62O16)不得 少于2.0%. 黄芪Radix Astragali 【来源】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 75
75 1.甘草 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 的细根痕,两端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 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 药材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断面韧 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光果甘草 药材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 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外层数层呈红棕色。皮层、韧皮部及木 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存在,有晶鞘纤维。射线稍弯曲,常成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 导管形大。薄壁细胞中大多含淀粉粒,部分含红棕色树脂状物。 2.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晶纤维易察见,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1g,加乙醚 40ml,加热回流 1h,滤过,滤液蒸 干,残渣加水 40ml 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 3 次,每次 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3 次, 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 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的对照药材,同法制 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 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 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 10%硫酸乙 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 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 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 BHC)和滴滴涕(总 DDT) 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 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 少于 2.0%。 黄芪 Radix Astragali 【来源】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的干燥根
【产地】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黄芪皂苷I~Ⅲ、V~Ⅷ,乙酰黄芪皂苷等。 含无机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锰、铜等,含硒0.2~0.3μgg。 【性状鉴别】 1.膜荚黄芪根呈长条圆柱形,单枝,间有分枝,顺直,有的略扭曲,芦茎切口处 正圆形,中央常有枯空,呈黑褐色的洞,习称“空头”。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细底纹及稀 疏须根痕。质坚实,断面纤维性而有粉性,皮部稍松,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较紧结,黄色, 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肉紧”。气香,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2.蒙古黄芪根呈长条圆柱形,顶端带有稍扁而略岔开的根茎,根茎上有茎基残痕。 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质较柔软而韧,断面纤维性,略显松疏,皮部松软,淡黄白 色,木部黄色,“菊花心”明显。味甜而有较浓的生豆腥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近栓内层处可见石细 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 3个相聚,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1)蒙古黄芪根:纤维初生壁与次生壁多少分离,纤维断端常纵裂成帚状,具缘纹孔 导管,可见3~10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淀粉粒较多,木栓细胞微黄绿色,石细胞稀少。 (2)膜荚黄芪根:纤维断端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橙黄色。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滤过, 滤液加于己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 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 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 上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的下层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 烘约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再置紫外光 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BHC)和滴滴涕(总 DDT)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76
76 【产地】 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黄芪皂苷Ⅰ~Ⅲ、Ⅴ~Ⅷ,乙酰黄芪皂苷等。 含无机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锰、铜等,含硒 0.2~0.3μg/g。 【性状鉴别】 1.膜荚黄芪根 呈长条圆柱形,单枝,间有分枝,顺直,有的略扭曲,芦茎切口处 正圆形,中央常有枯空,呈黑褐色的洞,习称“空头”。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细底纹及稀 疏须根痕。质坚实,断面纤维性而有粉性,皮部稍松,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较紧结,黄色, 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肉紧”。气香,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2.蒙古黄芪根 呈长条圆柱形,顶端带有稍扁而略岔开的根茎,根茎上有茎基残痕。 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质较柔软而韧,断面纤维性,略显松疏,皮部松软,淡黄白 色,木部黄色,“菊花心”明显。味甜而有较浓的生豆腥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为 3~5 列厚角细胞,近栓内层处可见石细 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 2~ 3 个相聚,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1)蒙古黄芪根:纤维初生壁与次生壁多少分离,纤维断端常纵裂成帚状,具缘纹孔 导管,可见 3~10 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淀粉粒较多,木栓细胞微黄绿色,石细胞稀少。 (2)膜荚黄芪根:纤维断端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橙黄色。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3g,加甲醇 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1h,滤过, 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 目,5g,内径 10~15mm)上,用 40%甲醇 100ml 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 30ml 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 2 次,每次 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2 次,每次 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 上蒸干,残渣加甲醇 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 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的下层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喷 10%硫酸乙醇溶液,105℃ 烘约 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再置紫外光 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 BHC)和滴滴涕(总 DDT)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