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人类学学报 25卷 考虑到他引用的是文献记载的现代欧洲人数据,而前囟点位置在现代中国人头骨是否也位 于前1/3处并不清楚,我们测量了部分现代中国人头骨。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计算的额颅 矢状弧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33.5(表2),说明确实前囟点在现代中国人位于颅骨 矢状方向前1/3的位置,而柳江人这一位置确实较现代中国人偏后。 3.3枕部形态 本文选择了枕区突隆、枕圆枕、枕脊和枕外隆凸4项枕骨特征来对比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枕部形态的差别 枕区突隆( occipital bunning)是指出现在人字点到枕项平面交界之间枕骨枕平面的圆 形隆起。这一特征也被国内学者称之为“馒头状”或“发髻状”隆起13。有研究指出枕区突 隆是常见于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这一待常与其上方的 人字区平坦同时出现,故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本文观察显示 柳江人枕骨从人字点到上项线之间的整个枕平面呈圆弧形明显隆起,人字缝上方存在大片 状的平坦,局部地方甚至略凹陷。吴汝康在研究柳江人化石时也注意到柳江人头骨“枕部向 后突出,突出部上方有一平扃区域”。因而柳江人头骨具有比较显著的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 坦 枕圆枕是直立人的标志性特征,在更新世晚期及现代人类枕圆枕大多表现较弱。但 在某些情况下,枕圆枕仍明显发育。枕圆枕在柳江人枕骨发育很弱,最上项线和上项线在柳 江人头骨均隆起较明显,呈宽条形骨质隆起,位于枕骨中部,两者分别独立存在,无明显融 合。因此严格讲并未形成真正的枕圆枕 枕脊是指出现在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 现较明显,呈锐利的脊状,全程存在于上项线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 枕外隆凸由于上项线在柳江人枕骨呈较均匀分布,经过正中矢状面无明显隆起。所 以枕外隆凸在柳江人不显 山顶洞101 山顶洞102 山顶洞103 图2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枕部形态 Occipital morpho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由于对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的定义与分级的标准还不统一,不同研究提供的现代人 枕区突隆数据有所差别。本文作者此前的观测数据显示枕区突隆在近半数的现代中国人头 骨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为 18.1%。造成这样出现率数据差异的原因除样本来源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以何种隆起 程度作为确定枕区突隆起的标准的掌握尺度。尽管如此,根据我们近年对这一特征的研究 我们认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是较常见的特征。考虑到枕圆枕在多数现代人表现不明显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nne.cnkinet
考虑到他引用的是文献记载的现代欧洲人数据 ,而前囟点位置在现代中国人头骨是否也位 于前 1Π3 处并不清楚 ,我们测量了部分现代中国人头骨。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计算的额颅 矢状弧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 3315 (表 2) ,说明确实前囟点在现代中国人位于颅骨 矢状方向前 1Π3 的位置 ,而柳江人这一位置确实较现代中国人偏后。 313 枕部形态 本文选择了枕区突隆、枕圆枕、枕脊和枕外隆凸 4 项枕骨特征来对比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枕部形态的差别。 枕区突隆(occipital bunning) 是指出现在人字点到枕项平面交界之间枕骨枕平面的圆 形隆起。这一特征也被国内学者称之为“馒头状”或“发髻状”隆起[5 ,8 ] 。有研究指出枕区突 隆是常见于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特征[12 ] 。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13 —14 ] ,这一特征常与其上方的 人字区平坦同时出现 ,故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本文观察显示 柳江人枕骨从人字点到上项线之间的整个枕平面呈圆弧形明显隆起 ,人字缝上方存在大片 状的平坦 ,局部地方甚至略凹陷。吴汝康在研究柳江人化石时也注意到柳江人头骨“枕部向 后突出 ,突出部上方有一平扁区域”。因而柳江人头骨具有比较显著的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 坦。 枕圆枕 是直立人的标志性特征 ,在更新世晚期及现代人类 ,枕圆枕大多表现较弱。但 在某些情况下 ,枕圆枕仍明显发育。枕圆枕在柳江人枕骨发育很弱 ,最上项线和上项线在柳 江人头骨均隆起较明显 ,呈宽条形骨质隆起 ,位于枕骨中部 ,两者分别独立存在 ,无明显融 合。因此严格讲并未形成真正的枕圆枕。 枕脊 是指出现在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 现较明显 ,呈锐利的脊状 ,全程存在于上项线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 枕外隆凸 由于上项线在柳江人枕骨呈较均匀分布 ,经过正中矢状面无明显隆起。所 以枕外隆凸在柳江人不显。 图 2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枕部形态 Occipital morpho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由于对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的定义与分级的标准还不统一 ,不同研究提供的现代人 枕区突隆数据有所差别。本文作者此前的观测数据显示枕区突隆在近半数的现代中国人头 骨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13 ] 。而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为 1811 %。造成这样出现率数据差异的原因除样本来源外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以何种隆起 程度作为确定枕区突隆起的标准的掌握尺度。尽管如此 ,根据我们近年对这一特征的研究 , 我们认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是较常见的特征。考虑到枕圆枕在多数现代人表现不明显 · 28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期 刘武等: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183 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上项线与最上项线融合作为枕圆枕出现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在本 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标本中有49.2%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圆枕。但其中枕圆枕发育较显 著的标本仅占9.7%。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中,88%的标本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 脊,其中20%的标本为全程存在。枕外隆凸在现代中国人头骨中出现率较低,15.0%的标本 出现有肉眼可见的枕外隆突,表现程度多不明显 上述观察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4项枕骨形态特征的表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相似 这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基本上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并且与多数现代标本的表现 接近。 34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的研究指出柳江人眉脊较为粗壮,眼眶宽阔而低,眶角较锐。在此 基础上,本文对与眼眶有关的一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做了进一步的观测并与现代中 国人标本做了对比 山顶洞101 山顶洞 山顶洞10 图3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Superoribtal structure and orbital shape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根据本文观察,眉脊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特点是右侧眶上缘上方的骨质隆起主要集中 在眶上缘内侧1/3,隆起也较明显。向外侧延伸越过眶上缘中1/2并逐渐减弱。因此眉脊仅 分布在眼眶上缘的内侧半,与眼眶外上角的颧三角并未连成一体。在左侧,由于眶上缘内侧 骨质表面大片破损缺失,眉脊隆起程度已无法观察。根据缺损区周围骨质隆起情况判断,柳 江人左侧眉脊隆起程度与右侧大致相似。其眉脊的延伸范围仍可确定,也在眶上缘内侧半 但两侧眉脊在内侧靠近鼻根上方隆起较显著。柳江人头骨靠近双侧颧额缝上方均有一较显 著的骨质隆起。这个特征也被称为颧三角,出现在颧额缝附近。出现在柳江人两侧眶上缘 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cnkiner
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上项线与最上项线融合作为枕圆枕出现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 ,在本 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标本中有 4912 % 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圆枕。但其中枕圆枕发育较显 著的标本仅占 917 %。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中 ,88 %的标本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 脊 ,其中 20 %的标本为全程存在。枕外隆凸在现代中国人头骨中出现率较低 ,1510 %的标本 出现有肉眼可见的枕外隆突 ,表现程度多不明显。 上述观察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 4 项枕骨形态特征的表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相似 , 这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基本上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并且与多数现代标本的表现 接近。 314 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的研究指出柳江人眉脊较为粗壮 ,眼眶宽阔而低 ,眶角较锐。在此 基础上 ,本文对与眼眶有关的一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做了进一步的观测并与现代中 国人标本做了对比。 图 3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Superoribtal structure and orbital shape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根据本文观察 ,眉脊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特点是右侧眶上缘上方的骨质隆起主要集中 在眶上缘内侧 1Π3 ,隆起也较明显。向外侧延伸越过眶上缘中 1Π2 并逐渐减弱。因此眉脊仅 分布在眼眶上缘的内侧半 ,与眼眶外上角的颧三角并未连成一体。在左侧 ,由于眶上缘内侧 骨质表面大片破损缺失 ,眉脊隆起程度已无法观察。根据缺损区周围骨质隆起情况判断 ,柳 江人左侧眉脊隆起程度与右侧大致相似。其眉脊的延伸范围仍可确定 ,也在眶上缘内侧半。 但两侧眉脊在内侧靠近鼻根上方隆起较显著。柳江人头骨靠近双侧颧额缝上方均有一较显 著的骨质隆起。这个特征也被称为颧三角 ,出现在颧额缝附近。出现在柳江人两侧眶上缘 3 期 刘 武等 :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 38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