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厚德洗阳师范大学尚美健行SHENYANGNORMALUNIVERSITY课程教案大學BT+DSCA壹2ee潘GRSMGROcGA1951Shenvang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习主体: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授课时间:2021-2022学年第1学期主讲教师:张冬梅2021年1月修订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 学习主体: 2019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授课时间: 2021-2022 学年第 1 学期 主讲教师: 张冬梅 2021 年 1 月修订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文学概论课程代码05100270课程授课对象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本学时543学分情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它在文学学(研究文学的科学总称,也称“文艺学”)中所处地位可以表示如下:文学概论马列文论课程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地位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学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本课程是以人类社会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吸取古今中外文艺理论精课程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普遍意义上全面系统地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性质规律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可称之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基础”。通过系统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系统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和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问题夯实基础;为从事文学实践活目的动以及语文教学、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世界1作品课程V内容作家读者构成文学性质论一文学价值与功能论一文学创作论一文学作品论一文学体裁论-文学风格、流派、思潮论--文学接受论一文学批评论一文学历史演变论--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论。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教材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2.王先需、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辅助学习3.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教材4.王一川:《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5.【美]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1
1 教案首页 课程 基本 情况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 课程代码 05100270 授课对象 2019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学时 54 学分 3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 课程 地位 文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它在文学学 (研究文学的科学总称,也 称“文艺学”) 中所处地位可以表示如下: 文学学 课程 性质 本课程是以人类社会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吸取古今中外文艺理论精 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普遍意义上全面系统地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 规律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可称之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基础”。 教学 目的 通过系统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系统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 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和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问题夯实基础;为从事文学实践活 动以及语文教学、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能够适应时 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 内容 构成 世 界 ↑ 作 品 ↙ ↘ 作 家 读 者 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与功能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体裁论 -文学风格、流派、思潮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文学历史演变论-文学 活动的当代发展论。 选用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文学理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 辅助 学习 教材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2.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3.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王一川:《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5.[美]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文学理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 文学概论 马列文论 西方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绪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研究对象、性质、任务以及表现形态、研究方法等。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理解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识记文艺学的分支。教学重点重点:文学理论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论述,与难点难点: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与问题讨论、读书指导法相结合。多媒体。与手段第一节课程导论教学手记初学文学理论的人,在翻阅教材之初,可能首先就会遇到如下问题。“我能学懂文学理论吗?”“我能很快学懂、掌握并运用它吗?”……其实只要大家随着本书的阐述和课程讲解逐步前行,耐心学习,这些问题都是大体可以弄明白的。文学理论并不深奥,但它确实需要学习。提问1:何谓“理论”?【小结】理论是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一一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初学科的作用的话语(discourse)。理论是分析性的(analytical)和沉思性的(speculative)一种试图从我们称为语言、文字、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理论是反思性的(reflexive),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它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acritiqueofcommonsense),是对被认为主要自然的那些观念的批评。【常识与理论】教学内容人们常常问,理论是否必须合乎常识?如果理论与常识相左,我们该信从理论还是信从常识?其实,很难笼统地拿理论与常识比较。首先,常识是个筐,装着各种各样来历的有用没用的知识和见识,有的来自传说,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经验或印象。很难拿理论与常识比较,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理论的“用途”不同于常识的用处。我们依靠常识应付日常生活,而理论的目的则在于对形形色色的物事提供连贯的解释。常识并不是一个体系,并不对世界提供统一的解释。常识高低不平厚薄不一,也没有总体指向。各个片段的常识以极为繁杂的方式互相勾连,有时通过类比,有时通过认知原型,有时通过语词,有时通过某个单独的事例或印象极深的个人经历。常识不是体系,它不是由原理统率的。重要的常识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要用到的常识,它们具有感性和经验上的重要性,而不是像原理那样,具有在一个解释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
2 绪 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研究对象、性质、任务以及表现形态、研究方 法等。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理解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识记文艺学的分支。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文学理论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论述。 难点: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时分配 2 学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与问题讨论、读书指导法相结合。多媒体。 主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导论 初学文学理论的人,在翻阅教材之初,可能首先就会遇到如下问题。 “我能学懂文学理论吗?”“我能很快学懂、掌握并运用它吗?”. 其实只要大家随着本书的阐述和课程讲解逐步前行,耐心学习,这些 问题都是大体可以弄明白的。文学理论并不深奥,但它确实需要学习。 提问 1:何谓“理论”? 【小结】理论是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是一种具有超出 某一原初学科的作用的话语(discourse)。 理论是分析性的(analytical)和沉思性的(speculative)——一种试 图从我们称为语言、文字、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 理论是反思性的(reflexive),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 和其它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a critique of common sense),是对被认为 自然的那些观念的批评。 【常识与理论】 • 人们常常问,理论是否必须合乎常识? 如果理论与常识相左,我们 该信从理论还是信从常识? • 其实,很难笼统地拿理论与常识比较。首先,常识是个筐,装着各种 各样来历的有用没用的知识和见识,有的来自传说,有的来自书本, 有的来自经验或印象。 • 很难拿理论与常识比较,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理论的“用途”不同于 常识的用处。我们依靠常识应付日常生活,而理论的目的则在于对形 形色色的物事提供连贯的解释。 常识并不是一个体系,并不对世界提供统一的解释。常识高低不平厚薄 不一,也没有总体指向。各个片段的常识以极为繁杂的方式互相勾连,有时 通过类比,有时通过认知原型,有时通过语词,有时通过某个单独的事例或 印象极深的个人经历。常识不是体系,它不是由原理统率的。重要的常识是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要用到的常识,它们具有感性和经验上的重要性,而不 是像原理那样,具有在一个解释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手记
提问2:何谓“文学理论”?【小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其形成既是对文学缓慢地意识到自身的特性、逐渐走向自觉与独立的回应,也是近代以来文化与知识分化的结果,同时又是一定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建制在文学知识领域中的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按照课程设置与课程性质来说,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文艺学学科的基础与核心课程。提问3:为何要学习文学理论?A双重意义:认识论(是什么)观念一一“学”方法论(怎么做)实践一一“术”B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解析】有助于全面理解与分析流动的文学现实与文学经验,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有助于掌握古今中西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等等。有助于自觉以理论眼光观照文学现象,注意培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此及被、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思维逐步变得清晰、严密、富于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学术积累和学习方法】(一)学习方式的改变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文学理论资源;中国现代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理论成果;外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学理知识来自对现实的文艺问题的探索。“思识并重”一思指思想,识指知识。既要善于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统,又要丰富自己的学识。知识性的积累与简单应用,转向具备独立自学能力。进入到由范畴、命题、体系构成的学科本身的规律之中;从以前重复老师的教学内容转向清晰思维、清晰表达、尤其是思维逻辑的清晰(康德:“哥白尼革命”):孤立性的知识转向体系性观念与结构性思维。(二)方法1.在搞清范畴、命题的基础上,掌握体系。具体地说,要搞清各种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等。2.结合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的学习,来学习文学理论。既了解过去的文学创作和理论,也关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理论。3.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研究的兴趣-—-痴迷化与精细化--批判与反思冯友兰:对于中国哲学有两步工作要做:先是“照着讲”,然后是“接着讲”。“照着讲”,是指研究刚开始时,要能够按照哲学本意进行单述而不走样;“接着讲”,是指在这个基础上,把哲学一般概念与自已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相印证,强调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3
3 提问 2:何谓“文学理论”? 【小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 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其形成既是对文学缓慢地意识到自身的特性、逐渐 走向自觉与独立的回应,也是近代以来文化与知识分化的结果,同时又是 一定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建制在文学知识领域中的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产物。 按照课程设置与课程性质来说,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 主干课程之一,是文艺学学科的基础与核心课程。 提问 3:为何要学习文学理论? A 双重意义:认识论(是什么)观念——“学” 方法论(怎么做)实践——“术” B 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解析】有助于全面理解与分析流动的文学现实与文学经验,系统地 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提高文学欣赏 水平;有助于掌握古今中西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等等。有助于自觉以理论 眼光观照文学现象,注意培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此及被、 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思维逐步变得清晰、严密、富于条理,不 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 【学术积累和学习方法】 (一) 学习方式的改变 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文学理论资源;中国现代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理论成 果;外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学理知识来自对现实的 文艺问题的探索。 “思识并重”-思指思想,识指知识。既要善于思考,形成自己的 思想系统,又要丰富自己的学识。 知识性的积累与简单应用,转向具备独立自学能力。进入到由范畴、 命题、体系构成的学科本身的规律之中;从以前重复老师的教学内容转向 清晰思维、清晰表达、尤其是思维逻辑的清晰(康德:“哥白尼革命”); 孤立性的知识转向体系性观念与结构性思维。 (二) 方法 1.在搞清范畴、命题的基础上,掌握体系。具体地说,要搞清各种范畴和 命题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2.结合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的学习,来学习文学理论。既了解过去的文学 创作和理论,也关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理论。 3.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研究的兴趣-痴迷化与精细化-批判与反思 冯友兰: 对于中国哲学有两步工作要做:先是“照着讲”,然后是“接着 讲”。“照着讲”,是指研究刚开始时,要能够按照哲学本意进行阐 述而不走样;“接着讲”,是指在这个基础上,把哲学一般概念与自 己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相印证,强调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献导读】理论是什么?本文节选自《文学理论入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第一章《理论是什么?》,李平译。作者乔纳森·卡勒(JonathanCuller,1944-),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职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1977年起任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著有《结构主义诗学》《论解构》《符号的追寻》《文学理论》等,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理论》是简短的文学理论入门读本。高屋建领,切中肯繁。作者从初学者的兴趣出发,选择几个关键词,勾勒出了现代西方文论的主要议题。在文中,作者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是关于文学性质及文学分析方法的系统解释,而是按照特别的思路对于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推测的结果,是一系列没有界限的著作。理论总是对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前提或假设提出质疑,对任何没有结论却可能一直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提出质疑。作者以同属于后结构主义者的福柯和德里达为例,详细说明了建构理论的通常的方式和不同的路径。作者让我们对理论的不可控制性有清醒的认识。理论的结果不可预测,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对于问题的意义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不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听254牛津通识读本:文学论入门(中文版)齐纳陈丰粉.冰886992v38.99第二节“文学理论”概说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一)提问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具体地说,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学活动的规律和特性。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文学作为活动存在。提问2: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4 【文献导读】 理论是什么? 本文节选自《文学理论入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第一章《理论 是什么?》,李平译。 作者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1944- ),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 和牛津大学。曾任职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1977 年起任美国康乃尔大学 教授。著有《结构主义诗学》《论解构》《符号的追寻》《文学理论》等, 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 《文学理论》是简短的文学理论入门读本。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作者从初学者的兴趣出发,选择几个关键词,勾勒出了现代西方文论 的主要议题。在文中,作者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是关于文学性质及文学分 析方法的系统解释,而是按照特别的思路对于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推测的 结果,是一系列没有界限的著作。理论总是对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前提或 假设提出质疑,对任何没有结论却可能一直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提出质 疑。作者以同属于后结构主义者的福柯和德里达为例,详细说明了建构理 论的通常的方式和不同的路径。作者让我们对理论的不可控制性有清醒的 认识。理论的结果不可预测,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对 于问题的意义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不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第二节 “文学理论”概说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 (一)提问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文学? 具体地说,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学活动的规律和特性。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 文学作为活动存在。 提问 2: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