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第一学期检测高三语文试题(W0RD版) 2013.01 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庇护辅弼辟谣刚愎自用 B.怫然黼黻佛祖凫趋雀跃 C.讥诮捎带剑鞘金蝉脱壳 D.吁求熨帖异域钟灵毓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由于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家乡又重现了昔日山清水秀、草 丰木茂、风声鹤唳的秀丽怡人景象。 B.他生性沉静淡泊,宠辱不惊,无论贫困,还是富贵,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 处顺境,都能甘之如饴,泰然处之。 C.最近,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经常有患者家属把医院闹得天翻地覆,伤害医护 人员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D.得知将要征用村里的土地建新开发区的消息后,村民们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 突击装修、非法建房在村里蔚然成风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2012年12月30日正式出台,2013年符 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 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同时,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 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 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己在京连续就读高中 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你从该工作方案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请从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提 炼。(每个方面不超过20字) ① 4.阅读下面材料,依照要求答题 某位执教27年、长期坚持日读万字、日写千言的作者,收到期刊编辑的电子邮 件:认真阅读了您的文章,非常激动,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来, 见到的少有的好稿子,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语言表达,都无可挑剔。作为编辑, 我愿意通过刊物把您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热爱教学热爱研究的语文教师,让更多的 人受益。其中您对于崔莺莺形象的解读很有创意,挖掘出了人物形象的深层价值。 您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希望与您保持长期的朋友关系 ①材料中提及的崔莺莺,出自元杂剧 (1分) ②请以该作者身份,给编辑写一个回复。要求语言得体,针对性强,不超过80 字。(4分)
江苏省扬州市 2013 届第一学期检测高三语文试题(WORD 版) 2013.01 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庇护 辅弼 辟谣 刚愎自用 B.怫然 黼黻 佛祖 凫趋雀跃 C.讥诮 捎带 剑鞘 金蝉脱壳 D.吁求 熨帖 异域 钟灵毓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几年,由于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家乡又重现了昔日山清水秀、草 丰木茂、风声鹤唳的秀丽怡人景象。 B.他生性沉静淡泊,宠辱不惊,无论贫困,还是富贵,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 处顺境,都能甘之如饴,泰然处之。 C.最近,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经常有患者家属把医院闹得天翻地覆,伤害医护 人员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D.得知将要征用村里的土地建新开发区的消息后,村民们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 突击装修、非法建房在村里蔚然成风。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 分) 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 2012 年 12 月 30 日正式出台,2013 年符 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 年符合相关条件 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同时,自 2014 年起,凡进城务工 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 6 年,在 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 6 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 阶段教育 3 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你从该工作方案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请从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提 炼。(每个方面不超过 20 字) ① ② 4.阅读下面材料,依照要求答题 某位执教 27 年、长期坚持日读万字、日写千言的作者,收到期刊编辑的电子邮 件:认真阅读了您的文章,非常激动,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来, 见到的少有的好稿子,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语言表达,都无可挑剔。作为编辑, 我愿意通过刊物把您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热爱教学热爱研究的语文教师,让更多的 人受益。其中您对于崔莺莺形象的解读很有创意,挖掘出了人物形象的深层价值。 您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希望与您保持长期的朋友关系。 ①材料中提及的崔莺莺,出自元杂剧《 》。 (1 分) ②请以该作者身份,给编辑写一个回复。要求语言得体,针对性强,不超过 80 字。(4 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完白山人传 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 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 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 合。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 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 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 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 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 。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 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 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戍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鞦芒鞋, 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 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 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 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 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 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 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 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俟余至 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 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 岁 (选自 《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 阁外史。②孤露:父母死亡。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分书:书法的 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空乏 B.鬻篆于贾肆 卖 C.遍赞于诸公 介绍 D.而余适去东台 到,往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3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完白山人传 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 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 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 合。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 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 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 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 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 寺。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 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 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 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 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 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 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 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 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 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 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俟余至 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 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 岁。 (选自 《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 阁外史。②孤露:父母死亡。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分书:书法的一 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空乏 B.鬻篆于贾肆 卖 C.遍赞于诸公 介绍 D.而余适去东台 到,往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 )(3 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 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 B.②④⑥ ②③ 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 活 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 上看 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 着草 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 见到 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3分) (2)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3分) (3)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西塍废圃(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 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悬泉瀑 布 (郦道元《三峡》)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 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 ⑥ D.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 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 活, 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 上看 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 着草 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 见到 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3 分) (2)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3 分) (3)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 分)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 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悬泉瀑 布, 。 (郦道元《三峡》)
,西北望,射天 狼③势 (苏轼《江城子》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杜牧《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 叹⑥南 (李白《蜀道难》) ,而后乃今将图 (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不跟年轻人说话 邓笛 阿贝·罗斯滕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乘地铁上班,并且每次都与萨姆·斯坦 同行。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他们在车上并不怎么说话,一般是各人看各 人的报纸。 一天,一个年轻人上了地铁,坐在靠近阿贝和萨姆的地方,他问阿贝:“打扰 下,请问现在几点了?”阿贝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人,然后又低头看报纸,一句 话也没说。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年轻人又问,“能告诉我时间吗?我没有手 表。”阿贝这次连头也没抬,只顾看自己的报纸。 年轻人很尴尬,脸涨得通红。“为什么你不肯告诉我时间呢?”他说。阿贝还是 声不吭。一旁的萨姆看不下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说:“九点一刻。”年轻人 在下一站下了车。 “你怎么了,阿贝?”萨姆问,“为什么不告诉人家时间?你有手表的呀!” 阿贝放下报纸,看着他的朋友。“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听完你 就明白了 “去年,”他讲了起来,“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走到我跟前,对我 说,‘打扰一下,请问银行怎么走?’年轻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所以我说‘我 正好顺路,我会指给你的’。我们边走边谈。他对我谈了他的生活,他说他喜欢 乡村,喜欢花草和小鸟。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到了银行门口时,我说‘我家就在 银行对面,星期天你可以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养的花草 “星期天他真的到了我家。我给他看了我养的花草,我请他在客厅里喝咖啡。就 在这时,我的女儿罗丝来了,她很快和这个年轻人交谈起来。后来,他告辞了。 下一个星期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我的,他要见我的女儿罗丝,想请她 去乡下看风景。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吧?她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 “下一个星期天,她又和他出去了,再下一个星期天还是这样。连续六个月,每 个星期天都是如此。再后来,他们结婚了。这谁能料到呀!” 萨姆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阿贝,多美好的事!” “好事?”阿贝叫道,“这是好事?你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那个年轻人没有 钱,没有工作,他看上的不是我女儿,而是我,因为他知道我有钱。我的女儿现 在也后悔了,她说她的婚姻很不幸
⑵ ,西北望,射天 狼。 (苏轼《江城子》) ⑶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 。 (杜牧《阿房宫赋》) ⑷元嘉草草, ,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 叹。 (李白《蜀道难》) ⑹ ,而后乃今将图 南。 (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不跟年轻人说话 邓笛 阿贝·罗斯滕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乘地铁上班,并且每次都与萨姆·斯坦 同行。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他们在车上并不怎么说话,一般是各人看各 人的报纸。 一天,一个年轻人上了地铁,坐在靠近阿贝和萨姆的地方,他问阿贝:“打扰一 下,请问现在几点了?”阿贝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人,然后又低头看报纸,一句 话也没说。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年轻人又问,“能告诉我时间吗?我没有手 表。”阿贝这次连头也没抬,只顾看自己的报纸。 年轻人很尴尬,脸涨得通红。“为什么你不肯告诉我时间呢?”他说。阿贝还是 一声不吭。一旁的萨姆看不下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说:“九点一刻。”年轻人 在下一站下了车。 “你怎么了,阿贝?”萨姆问,“为什么不告诉人家时间?你有手表的呀!” 阿贝放下报纸,看着他的朋友。“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听完你 就明白了。” “去年,”他讲了起来,“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走到我跟前,对我 说,‘打扰一下,请问银行怎么走?’年轻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所以我说‘我 正好顺路,我会指给你的’。我们边走边谈。他对我谈了他的生活,他说他喜欢 乡村,喜欢花草和小鸟。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到了银行门口时,我说‘我家就在 银行对面,星期天你可以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养的花草’。 “星期天他真的到了我家。我给他看了我养的花草,我请他在客厅里喝咖啡。就 在这时,我的女儿罗丝来了,她很快和这个年轻人交谈起来。后来,他告辞了。 下一个星期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我的,他要见我的女儿罗丝,想请她 去乡下看风景。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吧?她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 “下一个星期天,她又和他出去了,再下一个星期天还是这样。连续六个月,每 个星期天都是如此。再后来,他们结婚了。这谁能料到呀!” 萨姆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阿贝,多美好的事!” “好事?”阿贝叫道,“这是好事?你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那个年轻人没有 钱,没有工作,他看上的不是我女儿,而是我,因为他知道我有钱。我的女儿现 在也后悔了,她说她的婚姻很不幸
“哦,这的确是一件伤心的事。”萨姆说,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阿 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年轻人讲话,他不过是想知 道时间 “谁能料到他的真实目的。”阿贝说,“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还有一个女儿 琳娜。如果我跟什么年轻人搭上话,我可能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能还会请他去我 家做客。可能他就会遇到琳娜,可能他们就相爱了,最后可能就成为夫妻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萨姆说,“你的女儿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年轻人, 然后相爱,结为夫妻。”“可是,”阿贝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 手表都买不起的家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11.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两次重复的作 用。(4分) 1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阿贝“现在不相信任何人”四点原因。(4分) 13.故事套故事,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简析阿贝讲述的故事在人物形象塑 造方面的作用。(6分) 14.如何看待阿贝·罗斯滕“不跟年轻人说话”这个行为?请探究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当代文学中为什么没有忏悔录 蔡益怀 (1)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文革”浩劫,我们的民族有许 多劣行,但是,为甚么在我们的文学中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 (2)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不敢叩问自己 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俄罗斯为 甚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 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3)我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作品中 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就以 托尔斯泰的《复活》而言吧,书中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因为奸污了使女玛丝洛 娃,使她走向沦落。当聂赫留朵夫知道那个受到审判的妓女就是当年被他奸污的 女子后,他的内心也受到一种道德的审判,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充满罪恶,于是, 他一路跟随这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的女子,以自我的流放来赎罪,使自己成为 个得到救赎的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巨著也是这样,写尽人的灵 魂煎熬。从俄罗斯的大作家身上以及他们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赎罪与忏 悔的宗教情怀 4)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和巴金应该说是最有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 的作家吧。可是,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像鲁迅、巴金、郁达夫 那样直面人生、直面我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作家了。我们的很多作家,敢于批判社 会、反对建制,却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更不敢触及自己
“哦,这的确是一件伤心的事。”萨姆说,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阿 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年轻人讲话,他不过是想知 道时间。” “谁能料到他的真实目的。”阿贝说,“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还有一个女儿 琳娜。如果我跟什么年轻人搭上话,我可能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能还会请他去我 家做客。可能他就会遇到琳娜,可能他们就相爱了,最后可能就成为夫妻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萨姆说,“你的女儿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年轻人, 然后相爱,结为夫妻。”“可是,”阿贝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 手表都买不起的家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 年第 1 期) 11.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两次重复的作 用。(4 分) 1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阿贝“现在不相信任何人”四点原因。(4 分) 13.故事套故事,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简析阿贝讲述的故事在人物形象塑 造方面的作用。(6 分) 14.如何看待阿贝·罗斯滕“不跟年轻人说话”这个行为?请探究分析。(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中国当代文学中为什么没有忏悔录 蔡益怀 (1)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文革”浩劫,我们的民族有许 多劣行,但是,为甚么在我们的文学中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 (2)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不敢叩问自己 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俄罗斯为 甚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 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3)我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作品中 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就以 托尔斯泰的《复活》而言吧,书中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因为奸污了使女玛丝洛 娃,使她走向沦落。当聂赫留朵夫知道那个受到审判的妓女就是当年被他奸污的 女子后,他的内心也受到一种道德的审判,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充满罪恶,于是, 他一路跟随这个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的女子,以自我的流放来赎罪,使自己成为 一个得到救赎的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巨著也是这样,写尽人的灵 魂煎熬。从俄罗斯的大作家身上以及他们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赎罪与忏 悔的宗教情怀。 (4)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和巴金应该说是最有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 的作家吧。可是,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像鲁迅、巴金、郁达夫 那样直面人生、直面我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作家了。我们的很多作家,敢于批判社 会、反对建制,却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更不敢触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