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芳自序 七 《周易·系辞传》作于两千年以前,流传日久,其中 有错简、阙文、误增、误改和脱字之处,是不足怪的。 但是,需要进行辨认,并作适当处理,否则,不但影响 对《系辞传》的理解,而且会走到邪路上去。关于处理 的是哪些问题以及为什么处理,怎样处理,详见本书 《传》后附录的《新编说明》,此不具述。 八 最近,我读《系辞传下》自“《易》之兴也”至 此之谓《易》之道也”一章(按本书分章应是下篇第 九章),认为这是孔子为《周易》一书所作的全面评论。 此章共分三节。自“《易》之兴也”到“是故其辞危” 为第一节,是说《周易》的产生;自“危者使平”到 “百物不废”为第二节,是说《周易》的内容;自“惧 以终始”到“此之谓《易》之道也”为第三节,是说学 《易》应有的效果。 具体说,“《易》之兴也”,是说《周易》的产生。 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是从时代上说《周易》作 于殷周之际。“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从事实上说《周 易》作于文王被殷纣囚于美里之时。“是故其辞危 “其”指《周易》,“辞危”是说《周易》的文辞是危的, 原因在于文王被囚于羑里。“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这 是《周易》的思想,其来源就是文王被囚于差里时的思
《周易·系辞传》新編详解 想。文王被囚,是“危者”,希望平安脱险,故曰“危 者使平”;纣王高高在上,得意忘形,是“易者”,文王 的思想是使纣王倾覆灭亡,故日“易者使倾”。文王在 此时作《周易》,他的思想就变成了《周易》的思想了 如果用孔子对《否》卦九五爻“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的解释来说明,这种思想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其亡 其亡”,是说眼看就要灭亡了,形势十分危险;“系于苞 桑”,是说系于坚固不拔之处,转危为安。孔子对此的 说明是:“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孔子认为,安 与危,存与亡,治与乱,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危自安来,亡自存来,乱自治来,亦犹屈自伸来,君子 知此理,则当居安思危,存而不忘亡,心中恒惧“其亡 其亡”,就能像“系于苞桑”一样稳固。这是什么思想 呢?我看就是辩证法思想。尽管作《周易》的文王不懂 得什么是辩证法,为《周易》作传的孔子也不懂得什么 是辩证法,但是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后,知道 《周易》的思想在事实上就是辩证法,没有问题。那么, 我为本书作“前言”时说“《周易》一书是用辩证法的 理论写成的”,看来是对的,是符合实际的。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其道”,是说上述“危者 使平,易者使倾”的道理。“甚大”,即很大,大到什么 程度呢?大到“《易》与天地准”,可以“弥纶天地之 道”。“百物不废”,指天下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都需要
金录芳自序 用这个理论来说明。孔子用“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来 称赞《周易》的思想,就是在称赞证法 “惧以终始”,是说《周易》文辞自始至终都是危惧 的。“其要无咎”,是说主要是无昝。无咎,即善补过。 用《论语》孔子的话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来解释,无咎就是“无大过”。《周易》 是讲辨证法的,是懂得规律的,为什么只是“无大过” 而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呢?这个道理可用恩格斯所说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来说明。因为规律是必然性,但它并不 排除偶然性。所以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很难,甚至说 不可能,能做到“无大过”,也就可以了。 细绎“此之谓《易》之道也”一语,我悟到这段文 宇是孔子为《系辞传》全文所作的结语。现在的最末 章不是结语,而是狗尾续貂。为什么这样说呢?仔细分 析这一章,第一,“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 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这两 句话前无所因,后元所承,孤零零地置于篇首。到底 德行恒易以知险”和“德行恒简以知阻”有什么根据, 在这里说什么问题,无从知晓。第二,“定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麈亹者”,很明显是从前文“探赜索隐,钩深 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 龟”中摘录来的,放在这里与上下文毫无关系,同样使 人无法明白是要说明什么问题。第三,“是故变化云为, 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和“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用 的是什么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问题?面貌可疑。特别是
《周易·系辞传》新編详解 最末一段,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 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 屈”,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看来,这 章文字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作的。本 书为了慎重起见,把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但是作为 存疑,不加解释。 以上我所说的“突破”,实际是我的学《易》心得,不 敢自秘,而愿公诸同好,以冀能得到方家的批评和指正。 我已笃老,兼患目疾,端赖我的学生、博士研究生 张全民、朱红林二同志参加我的工作,特此致谢。 1998年4月金景芳序 时年九十有六
前言 我学《易》七十多年,如今行年九十有六,始认识 到《周易》一书实际是用辩证法的理论写成的。为什么 这样说呢?请列八证: 证 《系辞传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 之道。”“《易》与天地准”,就是说《易》是依照天地写 的,天地是原型,《易》是摹写本。“故能弥纶天地之 道”,“道”是规律,“天地之道”是自然规律,“弥纶” 可以译为完全反映。“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就是说它所 以能完全反映自然规律。为什么能完全反映自然规律 呢?是因为天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立,另一方面 是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结论中说:“矛盾统 一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 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正因为对立统一是自 然的根本法则,所以才能完全反映自然规律。 证二 《系辞传下》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