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新編详解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 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阳物也。坤,阴物 也”,这说明乾坤是对立的。“阴阳合德”,是说乾坤是 统一的。在瓣证法中,对立统一是核心,所以我说《周 易》是用辩证法的理论写成的。 证 乾、坤二卦,乾六爻皆阳,坤六爻皆阴,表明乾坤 是对立的。《乾》卦辞是“元亨利贞”,《坤》卦辞是 “元亨利牝马之贞”,表明乾、坤二卦是统一的。为什么 说是统一的?卦辞的“元亨利贞”和“牝马之贞”不好 懂,需加以解释。先说“元亨利贞”。用四时来说, 元”是开始,可以看成是春天;“亨”是亨通、发展 可以看成是夏天;“利”是成熟,可以看成是秋天 贞”是冬藏,可以看成是一个周期的终结。西方人说 《周易》是代数学。“元亨利贞”可以看成是公式,它可 以代进春夏秋冬,也可以代进仁礼义智。 再说“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之贞”不好讲。 黑鞑事略》说:“其牡马,留十分壮好者做移剌马种, 外余者多骗了,所以无不强壮也。移剌者,公马也,不 曾骟,专管骒马群不人骟马队。骟、骒马各自为群队 也。又其骒马群,每移刺马一匹管骒马五六十匹,骒马 出群,移剌马必咬踢之使归。或它群移剌马逾越而来, 此群移刺马必咬踢之。”乾好比移剌马,坤好比骒马 骒马要服从移剌马管理,所以坤虽也是元亨利贞,但却
前言 要听从乾。孔子作《彖传》,解释乾卦说:“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为什么说万物资始呢?意思是说 春天到了,天气暖了,万物开始要产生了。“乃统天”, 表明它是“元亨利贞”的开始。坤卦的《彖传》说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的元,万物资之 以生。因为乾天气暖了,地有了光和热,才能产生万 物。“乃顺承天”,即“利牝马之贞”。这表明万物的产 生靠乾坤统一。乾、坤二卦既对立又统一,所以它可以 看成是辩证法的核心。 证四 《易》有泰、否二卦。泰是地在上天在下,即坤在 上乾在下。《泰》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彖传》 说:“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 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在《周易》中, 阴为小,阳为大,下为内,上为外。“小往”,外为坤, 小的走了;“大来”,内为乾,大的来了。坤上乾下,天 地交而万物通,这是自然现象;上下交而其志同,即官 民同,则是社会现象。“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 君子而外小人”,表明乾坤是统一的,所以“吉亨”。 否是天上地下,乾上坤下。《否》卦辞为:“否之匪 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传》说:“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
《周易·系辞传》新編详解 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这表明乾坤 是对立的。光是对立,没有统一,是不能生长万物的。 泰、否二卦可以证明《易》经有辩证法的思想。 证五 《系辞传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 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在上地在下,乾坤对立。“在天成象”,韩康伯注“日 月星辰”,这是对的。“在地成形”,韩康伯注“山川草 木”,不确,应解为五行。我认为,《国语·鲁语》展禽 批评减文仲祭祀海鸟爱居,引了古人许多祭祀。其中 说古人祭天是祭“三辰”,即祭日月星,祭地是祭“五 行”,即祭水火木金土。所以,“成形”解释为山川草 木,不如解释为水火木金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则是讲乾坤统一。天主要有太阳,发出光 和热;地有土壤和水。万物生长,光有光和热而没有土 和水,不行;光有土和水而没有光和热,也不行。只有 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万物。既讲统一,又讲对立,可 见《易》讲辩证法。 证六 《系辞传上》说:“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 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 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乾坤其《易》之缊邪”, 是说全部《易》经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中。“乾坤成列
前言 是说乾、坤摆在六十四卦的行列里。“而《易》立乎其 中矣”,是说《易》就存在于里边了。为什么这么说? 可以看屯卦。《彖传》说:“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始 交”就是乾坤始交,因为《杂卦传》说“乾刚坤柔” 嘛!屯是乾坤二卦开始相交,这说明以下许多卦都是乾 坤相交产生的。“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是说什么?说 的是第六十三卦既济,说明既济是乾坤变化一个周期的 终结。乾、坤一个是纯阳,一个是纯阴,最不平衡;既 济一半阴一半阳,阴阳都当位,阴在阴位,阳在阳位, 表明一个周期变化已经完结。开始最不平衡,这时已平 衡,好像开始一个是酸性,一个是碱性,现在巳经中和 了。所以说“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即乾坤毁灭了 《易》就没有了。“《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儿乎息矣”, 说的是未济。《易》不可见,乾坤几乎停止。几乎停止 实际是说没有停止,而且不可能停止。《序卦传》“物不 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正说明这个问题。总起 来看,正是说《易》经的全部内容都蕴藏在乾坤二卦 中。当然全《易》内容是用辩证法的理论写成的。 证七 《系辞传上》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 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乾坤并不难懂,可以用户(即独扇门)作比喻来说明。 阖户谓之坤”,是说关上门就叫做坤。“辟户谓之乾”, 是说打开门就叫做乾。这分明是说乾、坤是对立的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一阖一辟谓之变”,就是又关上又打开,这叫做变。这 分明是说乾坤相交或统一。“往来不穷谓之通”,是说乾 坤相交以后的变化、发展。“往来”是一往一来,也可 以看做是一正一反。从《易》经来看,乾坤相交以后, 屯卦是正,蒙卦是反;需卦是正,讼卦是反;师卦是 正,比卦是反,等等。“谓之通”是叫做通,是说这样 发展下去就通行无阻了。总之,用独扇门作比喻来说明 乾坤,也就是说明辩证法。 证八 《系辞传上》说:“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 《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这段话 不易理解,朱熹说“开物成务,谓使人卜筮,以知吉 凶,而成事业”,不可从。据我理解,这也是说“《易》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为什么这样说?请看 六十四卦的排列,是以乾、坤两卦居首,既济、未济两 卦殿末。继续乾、坤两卦的是屯卦。《序卦传》说:“有 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 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屯卦《彖传》说 “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始交”就是说乾坤始交。从 六十四卦的排列来看,乾坤两卦相交发展为屯,一直到 既济、未济。这样说,屯就是“开物”。既济,《彖传》 说:“刚柔正而位当。”《杂卦传》说:“既济,定也。” 从全《易》来说,既济就是“成务”。开物、成务代表 事物发展周期的两端,具有普遍性。例如,一年有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