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纲序 不在思考范围,然而我讲的两条先生都明确地涉及到 只是未便把辩证法的源头在《周易》不在希腊这层 意思点破而已。 以上三点突破,乃就其大要而言。先生此书新意多 多,不胜枚举。 先生撰写此书,心得随时告知我,书的内容我早知 道。而当书稿杀青賜我先睹时,我还是感到震惊。思想 之深刻,理路之清晰,见解之精卓,语言之凝炼,简直 炉火纯青,无与伦比。不但我不能望其项背,恐怕年未 逾九十的人都难以企及。而学者一旦跨入九十大关,脑 力又往往驟衰,能独力撰述者罕见。 今先生高寿九十有六,形神强健依旧,著述不懈依 旧,实乃学界之奇迹,国人之福祥。先生这人和先生这 书,都是国家之瑰宝,吾人自当珍重之,宝藏之 我生性鲁钝,为学难日益,学《易》尤浅浅如也 安敢妄议先生大作。怎奈读后感奋不已,不发不能平 静,乃一气写下上面许多话,允当与否,还望海内外师 友不吝指正。是为序。 1998年5月20日学生吕绍纲拜手 识于吉林大学教师公寓
金景芳自序 最近,我与我的已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张全民合写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一书(我讲述,他整理)。书 写成后,我反复审阅,可喜的是我学《易》七十多年,于 行年已九十有六之际,竟有所突破。今为本书作序,谨将 我所谓“突破”的具体内容列为八目,逐一申释如下: “《易》与天地准”句,我最近有了新的认识,认为 这句话对于学《易》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了解 不了解它,是了解不了解《周易》的试金石。当然,从 字面上看这句话很容易理解,问题在把它具体化或者落 到实处。我认为真正了解它,需与“乾坤其《易》之缊 邪”合看。这就是说“《易》与天地准”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说,《易》六十四卦,为首的乾坤两卦当然是与 天地准”,其余六十二卦,屯卦《彖传》说“刚柔始 交”,既济卦《彖传》说“刚柔正而位当”,即从“屯 到“未济”实际是乾、坤两卦的发展,也应包括在乾、 坤两卦的范围以内,即所谓“乾坤其《易》之缊”嘛!
金录芳自序 15 另外,说“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 也”,里面当然包括六十四卦全部的策数。而在前面只 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 有六十,当期之日”,而不说其它六十二卦之策,其意 义就是因为其它六十二卦是乾坤两卦的发展,应该包括 在乾坤两卦里面,这里就不必说了。“凡三百有六十 当期之日”就表明是乾坤两卦变化的一个周期,其它六 十二卦是乾坤两卦变化的若干周期。又乾坤两卦有用 九、用六,有乾《文言》、坤《文言》,而其它各卦都没 有,也应当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点。 另外所谓“《易》与天地准”,“乾为天,坤为地”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乾与坤是对立的,另一方面乾与 坤又是统一的。例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就是说 乾与坤是对立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就是说乾与坤是统一的;“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是说 乾与坤是对立的,“阴阳合德”是说乾与坤是统一的 所谓“《易》与天地准”表明天地是对立的,又是统 的。这和西方哲学中辨证法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 这一点全同。因而可以说《周易》一书是用癖证法的理 论写成的。这是第二点。 《周易》所讲的辩证法不是强调对立,而是强调统 例如,泰封《豪传》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 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 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而否卦《彖传》说“天地不交而 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显 然是强调统一而不是强调对立。这是第三点。 最近我明确地了解到《周易》是由蓍和卦两个对等 的平行的部分组成的。著用数。蓍为什么用数?因为数 有抽象性。例如,数字一,可以是一个人,一匹马,一 头牛,等等;数字二,可以是两个人,两匹马,两头 牛,等等。因而它又具有普遍性。蓍由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开 始,因为这十个数宇具有普遍性,所以今人称为“基 数”,古人称为“盈数”。为什么称为天一、地二呢?这 与“《易》与天地准”有关。卦用“—”画表示阳,用 ”画表示阴,也是这个意思。这十个数字今人称为 基数”,古人称为“小盈”,说明在应用时,它还不够。 所以,古人把“万”称为“大盈”,故《系辞传》说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时用“万”字。但在这 里,用“五十有五”就够了。“五十有五”是把这十个 数字作基础,用“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办法组成的。 五十有五”就是“天地之数”,也就是“大衍之数”, 筮法就用它来“成变化”,“行鬼神”。用大衍之数经过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封”,这就是“成变化”。 又因为用大衍之数揲著,事先不知道成的是什么卦,所 以称为“行鬼神”。 卦为什么用象?也和蓍用数的意义略同。我读《系
金景芳自序 辞传》,见有“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等同样两段文字,我认为这是 卦用象的最好说明。什么是“天下之喷”呢?我认为是 说天下的万事万物极为纷繁复杂。由于天下的万事万物 紛繁复杂不妤说明,只好用象来说明,把它简单化。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什么意思?是说八卦根 据它的性质,即“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 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等八种性质来取 象。“象其物宜”,这个“物”,如“乾为马”,马就是 物,“坤为牛”,牛就是物。为什么叫“物宜”?是说取 象要取得合适。乾为马,因为马日行千里是健,所以就 合适;坤为牛,牛是顺,所以就合适。“拟诸其形容” 就是说马和乾,因为马是健,所以用它模拟乾是合适 的。乾为马,又可以为天,为父,等等,那么乾可以象 很多事物;坤为牛,也可以为地,为母,等等很多事 物。同样震、巽、坎、离、艮、兑也可以象很多事物。 这样八卦的象就很全面,也具有普遍性。所以八卦又称 为“小成”。“成”表明它是比较全面的。“小”表明它 在应用时还不够,它必须“引而伸之”变成六十四卦。 它用什么办法“引而伸之”呢?就是把八卦作为基础, 用“因而重之”的办法。“因”,就是因八卦,“重之”, 就是在八卦的每一卦上又重八卦,就变成了六十四卦。 八卦是“小成”,变成六十四卦就意味着“大成”了 变成六十四卦以后,就能用它“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 明之德”了。这与蓍的“大衍之数”能够“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