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求实的工作他不曾做。今之学者不少人接着欧阳修的错 误结论往下说,忙于把《系辞传》划归道家,误入歧途 日远。就我所知见的范围而言,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给 繁衍丛脞、自相乖戾的《系辞传》做一番彻底清理工作 的,目前只有先生一人。 先生积数十年之深思熱虑,改“错简”,补“阙 文”,删“误增”,指“可疑”,移回被移入《说封传》 的“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故《易》六位而成章” 两段文字,完成《系辞传》新编,皆凿凿可以信据。例 如《系辞传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及其以下至 “盖取诸夹”一大段文宇,先生断定是后人“误增”,应 予删除。提出四条理据:一、包牺既称“氏”,就不该 说“王”天下。“王天下”是夏商周三代用语。二、仰 观俯察云云是形象思维的方法,与八卦使用逻辑思维方 法者不同。三、“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 取诸随”等等,颠倒了器物与卦象的关系。事实是先有 井、鼎之实物而后有井、鼎之卦象,而绝非相反。四、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三句话,前两句合乎 辨证法,后一句违背辫证法,与《系辞传》的总体思想 不合。《系辞传》删去“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一大 段枝蔓,使主千灿然鲜亮,人们才有可能探明其底蕴。 先生此书“新编”与“详解”二事互为前提,两相 促进。“详解”了才能“新编”,“新编”了才有“详 解”。“错简”、“阙文”、“误增”、“误改”、“脱字”、“存 疑、“移入”诸问题解决之后,先生便融会贯通地把
吕绍纲序 9 《系辞传》讲个通体深切著明,让人得以整体地体悟 《系辞传》的真谛。从此《系辞传》可以理解了。 第二,彻底揭开了《说卦传》的奥秘。《说卦传》 自古及今未见有人真正讲明白,宋人邵雍以伏羲八卦、 文王八卦、先天之学、后天之学妄说《说卦传》,引人 入迷津。先生80年代作《周易讲座》和与我合写《周 易全解》时,对《说封传》的真义尚不甚了然。今先生 为寻觅《归藏》旧说,乃细读《说卦传》,反复翻阅, 悉心思索,发现《归藏》、《连山》遗说不在别处,就在 《说卦传》中。《说卦传》并非只讲《周易》,还有《归 藏》、《连山》的遗说,而《周易》与《归藏》、《连山》 根本不同。人们不解,只按《周易》读《说卦传》,矛 盾重重,读不懂。 先生认为从“天地定位”到“坤以藏之”,是《归 藏》遺说。此“坤以藏之”之“藏”字,与下文“万物 之所归也”之“归”字连结起来,正是《归藏》一名。 从“帝出乎震”到“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强调 艮,说艮是“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是《连山》遗 说 先生继而发现《周易》与《归藏》、《连山》二 《易》有同有异。它们都讲八卦、六十四卦,都讲万物 生成问題,这是三《易》的共同点。《周易》与《归 藏》、《连山》根本不同之处,于八卦,二《易》强调六 子:《周易》强调乾坤。于万物生成,及其发展变化, 《连山》说“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神也者妙万
10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物而为言也”,显然以帝、神为主宰。又说“动万物者 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故水火相逮,雷风不 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强调震、 巽、坎、离、兑、艮六子在万物发展中的作用,而不及 乾坤。《归藏》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又说“雷以动之,风以散之, 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也是重 在六子,天地(乾坤)的作用只是“定位”而已。表面 只言六子未言帝与神,而实际上还是认为帝与神在背后 起作用。《周易》则不然,《周易》以乾坤为首,六子由 乾坤生成,强调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乾坤,不是 帝、神,也不是六子。 把《说卦传》弄明白,是《易》学研究的一项重大 突破。读懂《说卦传》,才有可能读懂《周易》。先生自 谓读懂《说卦传》仿佛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是可信 的。 第三,既读懂读通《系辞传》、《说卦传》,又进而 论定《周易》是讲辩证法的书。《周易》有辨证法思想, 这一认识先生早在30年代写《易通》时已经有了。今 又有两点新发现,首先,认定《周易》是周文王针对殷 王朝的指导思想—《归藏》——写的辨证法著作。文 王囚美里之前,思想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之后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以服亨殷”转化为一心推翻 殷王朝,乃用一种新的理论《周易》取代反映殷商指导 思想的《归藏》。文王在改造《归藏》为《周易》的过
吕绍纲序 11 程中,不知不觉地创造了辩证法。 其次,发现《周易》辨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但 强调统一,不强调对立。先生认为《系辞传》“《易》与 天地准”一语蕴藴含极深,它反映《周易》辩证法以乾坤 哲学为基本。《周易》六十四封,为首的乾坤两卦当然 与天地准”。其余六十二卦,屯卦是“刚柔始交”,既 济是“刚柔正而位当”。刚柔即乾坤,刚柔始交即乾坤 始交。既然屯卦是乾坤始交,则六十二卦都是乾坤相交 的结果。六十二卦的序列实质是乾坤相交的过程,应包 括在乾坤二卦的范围内。乾坤就是天地,故云“《易》 与天地准”。“《易》与天地准”表明天地既对立又统一, 故对立统一是《周易》辩证法的核心。这一点与西方辩 证法是一样的。《周易》辩证法的特殊之处,是强调统 ,不强调对立,乾坤总是相交不分,共在一体,不是 坤否定乾,乾再否定坤。 《周易》讲辨证法,这话有人说过。《周易》辯证法 的核心是对立统一,且强调统一不强调对立,则未见谁 有过明确的论证。先生此书是第一次。 《系辞传下》有三处传文,向称难讲。第一处:“吉 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 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第二处:“《易》曰: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 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 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12·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第三处:“天地纲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 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这三处传文,向来无人讲到正处。先生指出此三处 传文都是讲辩证法的合二而一,亦即强调对立统一之统 一一面,而且都由合二而一的具体实例抽象出合二而 的一般理论。先生说,“吉凶”是二,“胜”是一;“天 地”是二,“观”是一;“日月”是二,“明”是一;“寒 署”是二,“岁”是一;“往来”是二,“利”是一;“天 地”是二,“醇”是一;“男女”是二,“生”是一,这 些是合二而一的具体实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三人行则损一人, 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几句话是由合二而 的具体实例抽象出来的合二而一的一般理论。辩证法 分为二”、“合二而一”这两个命题互为前提,密不 可分。《周易》重视“合二而一”,“一分为二”即寓于 “合二而一”之中。把这一点看透,是先生此书一大贡 献 1997年6月我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儒学与 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题目是《〈周易〉 辩证法的源头》,文中提出辩证法的源头在《周易》不 在希腊的新认识。根据有二:一是《周易》辨证法的产 生比希腊早四五百年,二是《周易》辩证思维的水平高 过希腊。今读先生书,很是激动,我想的竟与先生如出 一辙。先生此书专门研究《系辞传》,辩证法源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