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5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5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殷实 氤氲 荫庇万马齐喑 B.阻塞 搪塞边塞敷衍塞责 C.估计操觚 辜负呱呱坠地 D.讳言 市侩 贿赂不容置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装潢珠联璧合欲盖弥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诋毁严惩不待姗姗来迟 言既出,驷马难追 C.邂逅莫衷一是贪赃枉法冒天下之大不违 D.影牒蔚为大观罄竹难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方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经过整顿治理,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盲目大拆大建行为进一步得到 ,新拆迁项目的立项与开 发也逐步纳入规范体系 2)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 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材中的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们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和实践机会。 A.遏制毋宁质疑 B.遏制毋庸质疑 C.遏止毋庸置疑D.遏止毋宁置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点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 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 B.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起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到武汉古琴台去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到了之后,首先会谈到钟子期和 俞伯牙 D.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北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 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 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 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间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 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 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 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
北京市西城区 2006 年 5 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殷实 氤氲 荫庇 万马齐喑 B.阻塞 搪塞 边塞 敷衍塞责 C.估计 操觚 辜负 呱呱坠地 D.讳言 市侩 贿赂 不容置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装潢 珠联璧合 欲盖弥彰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诋毁 严惩不待 姗姗来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邂逅 莫衷一是 贪赃枉法 冒天下之大不违 D.影牒 蔚为大观 罄竹难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方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经过整顿治理,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盲目大拆大建行为进一步得到 ,新拆迁项目的立项与开 发也逐步纳入规范体系。 (2)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 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材中的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们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和实践机会。 A.遏制 毋宁 质疑 B.遏制 毋庸 质疑 C.遏止 毋庸 置疑 D.遏止 毋宁 置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点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一 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 B.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起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到武汉古琴台去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到了之后,首先会谈到钟子期和 俞伯牙。 D.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北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 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6—10 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 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 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间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 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 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 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
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 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 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 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课:督促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第Ⅱ卷(共120分) (18分) 11.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岀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 乎?非子天机(天机,聪明)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 迪书》)
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 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 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 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 ,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 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 )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18 分) 11.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 乎?非子天机(天机,聪明)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 迪书》)
(1)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2分)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3分)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岀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 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分) 13.依据所给的语境填空。(6分 (1)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劝学》比较突出地反映了 (作者)重视 学习的一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文中,作者还总结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书愤》) 最难将息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声声慢》)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2分,每小题3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 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 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 所决定的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 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中介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 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 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 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 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 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 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 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 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 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 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务,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 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 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依据所给的语境填空。(6 分) (1)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劝学》比较突出地反映了__________(作者)重视 学习的一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文中,作者还总结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书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声声慢》)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 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 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 所决定的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 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中介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 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 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 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 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 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 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 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 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 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 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务,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 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 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使是彩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 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 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每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 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 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 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 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 无关 15.怎样理解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请根据文章内空作简明的阐述。(3分) 16.“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并予以简要说明。(3 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五、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8-21题。(18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 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 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 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 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 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使是彩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 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 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每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 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 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 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 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 无关。 15.怎样理解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请根据文章内空作简明的阐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并予以简要说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五、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 18—21 题。(18 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 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 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 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 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 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 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 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 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 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 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术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直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 温馨的家庭生活 19.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 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4分) 20.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 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 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21.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 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5分) 六、(12分) 22.根据语境组合下面备选文句,并从句式运用角度作调整,使文段意思连贯、音节和谐。请将调整好的 文字完整填写在横线上。(可以增删个别字词)(4分) 老人说,谁要把这里仅仅就看作是一片山林,那谁就会在此失之于浅。你想想看,那 年当中,哪一段没有景致,哪一段不值得细琢磨?就是在那一日之内,早挂露,晚吹风,味道也是大不 样啊!这不是人生是什么!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 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 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 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 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 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 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 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术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直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 温馨的家庭生活。 19.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 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 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 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 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 分) 22.根据语境组合下面备选文句,并从句式运用角度作调整,使文段意思连贯、音节和谐。请将调整好的 文字完整填写在横线上。(可以增删个别字词)(4 分) 老 人 说 , 谁 要 把 这 里 仅 仅 就 看 作 是 一 片 山 林 , 那 谁 就 会 在 此 失 之 于 浅 。 你 想 想 看 , 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当中,哪一段没有景致,哪一段不值得细琢磨?就是在那一日之内,早挂露,晚吹风,味道也是大不 一样啊!这不是人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