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一节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知人论世 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 强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 个方面。 (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A、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 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又如北朝乐 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 过爱妙龄的女子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年,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 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 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 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 其中典型的代表作。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 从夏天再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 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 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 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 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 栏杆头。 C、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 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 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诗歌鉴赏第一节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 强地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 个方面。 (1)社会背景知识概览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A、北朝诗歌多写征战尚武 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 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又如北朝乐 府《琅琊王歌辞(其一)》说新买了一把战刀,每天要多次抚摸,爱这把战刀胜 过爱妙龄的女子: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当年,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企喻歌辞(其四)》 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峡谷中,白骨无人收。 B、南朝诗歌多写男女相思 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 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的唯一主 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 其中典型的代表作。这首诗歌通过写一个女子盼望所爱的男子,从春天到夏天, 从夏天再到秋天,表达了这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长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 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 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 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 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 栏杆头。 C、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的文人从军,自然要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的生活, 表达思乡的情怀;有的文人隐居山林四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 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则应运而生。 希望建立军功,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意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反映边塞生活,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献诗以求引荐,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离别思乡之作,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末悯农怜民。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 怜之,于此有悯农怜民诗的兴起,如聂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D、宋人注重礼议 宋人喜欢议论连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如此,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曰山水游记,其实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议理。此风侵 染诗歌,因而宋人的哲理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如王安石的《登 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 又如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E、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国忧”。这一期间 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 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 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著名的《示儿》诗成为他临终的唯一嘱 咐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反映边塞生活,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献诗以求引荐,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离别思乡之作,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末悯农怜民。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 怜之,于此有悯农怜民诗的兴起,如聂夷中的《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D、宋人注重礼议 宋人喜欢议论连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如此,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曰山水游记,其实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议理。此风侵 染诗歌,因而宋人的哲理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如王安石的《登 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 又如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E、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国忧”。这一期间 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了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 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 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著名的《示儿》诗成为他临终的唯一嘱 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F、宋明注重忠义 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使人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 时危显臣节的气势,组织义军奋起反抗。他们一手拿剑在战场上与敌军兵戎相见, 手拿笔,以诗歌的形式忠实记录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表现出了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这类爱国诗篇只有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才会产生出来。这 些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有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的张煌言、夏元淳等。看 文天祥的《京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结语自明志在必死,尤为深挚,饱和着 爱国的感情。又如他的《正气歌》在不厌其烦的一一列举了前贤的忠贞气节之后 说:“哲人日己远,典刑在夙昔。”表示前代忠贞之士尽管已经逝去,但他们坚持 节操的风范与我朝夕相随,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 备为国捐躯的精神。 2、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1)诗人自身际遇及个性展示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 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 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现举几例说明 A、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由于生活无保障只好披星戴月躬耕 南亩。他与谢灵运、后世的王维同样寄情山水田园,但由于他自身的特殊境遇, 在其作品中也就表现出独特的主题来。如他的《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B、李白的大气豪放 李白诗作充分体现其豪放、洒脱的一面,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王维的田园诗 王维田园诗作有生活情趣,意味盎然。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再如《竹馆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F、宋明注重忠义 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使人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 时危显臣节的气势,组织义军奋起反抗。他们一手拿剑在战场上与敌军兵戎相见, 一手拿笔,以诗歌的形式忠实记录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表现出了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这类爱国诗篇只有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才会产生出来。这 些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有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的张煌言、夏元淳等。看 文天祥的《京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结语自明志在必死,尤为深挚,饱和着 爱国的感情。又如他的《正气歌》在不厌其烦的一一列举了前贤的忠贞气节之后 说:“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表示前代忠贞之士尽管已经逝去,但他们坚持 节操的风范与我朝夕相随,表现了自己一定能经受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随时准 备为国捐躯的精神。 2、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1)诗人自身际遇及个性展示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 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 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现举几例说明。 A、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由于生活无保障只好披星戴月躬耕 南亩。他与谢灵运、后世的王维同样寄情山水田园,但由于他自身的特殊境遇, 在其作品中也就表现出独特的主题来。如他的《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B、李白的大气豪放 李白诗作充分体现其豪放、洒脱的一面,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王维的田园诗 王维田园诗作有生活情趣,意味盎然。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再如《竹馆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 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内容 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之后生活孤苦,这就 决定了其后期作品必然充满了满腹愁绪。生活道路的改变使其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的前后判若两样。下面两首词是她的前期作品。 《如梦令》用精彩的对话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惜花的心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写女主人公重阳佳节饮酒赏菊时对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沙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2)同一作家风格有的也不相同 古代诗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生活际遇中形成了各 自不同的作品风格,选用了各具特色的的诗歌题材,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 苏辛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凡此等等,多种不同的风格异彩纷呈;陶渊明的田园 隐逸,杜工部的忧国伤时,陆放翁的爱国之志,文天祥的四海奔波,各类题材琳 琅满目。但是,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固 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因为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 格,只是某位作家写某种题材的作品多,某种风格占主导地位而已。现举几例说 明 A、王维是盛唐时期典型的山水诗人,但他也有边塞题材的力作传世, 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再如《观猎》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些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迴异于他的山水田园诗歌。 B、李清照是南渡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但她的诗歌也有怒目金刚 的作品,如南渡之后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风格与她在同一时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之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D、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 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内容 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之后生活孤苦,这就 决定了其后期作品必然充满了满腹愁绪。生活道路的改变使其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的前后判若两样。下面两首词是她的前期作品。 《如梦令》用精彩的对话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惜花的心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写女主人公重阳佳节饮酒赏菊时对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沙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2)同一作家风格有的也不相同 古代诗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生活际遇中形成了各 自不同的作品风格,选用了各具特色的的诗歌题材,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 苏辛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凡此等等,多种不同的风格异彩纷呈;陶渊明的田园 隐逸,杜工部的忧国伤时,陆放翁的爱国之志,文天祥的四海奔波,各类题材琳 琅满目。但是,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固 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因为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 格,只是某位作家写某种题材的作品多,某种风格占主导地位而已。现举几例说 明。 A、王维是盛唐时期典型的山水诗人,但他也有边塞题材的力作传世, 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再如《观猎》: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些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迥异于他的山水田园诗歌。 B、李清照是南渡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但她的诗歌也有怒目金刚 的作品,如南渡之后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风格与她在同一时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之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C、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不排除婉约之作。请看他的两首《江城 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面这两首《江城子》的风格判若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 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诉如泣。我们再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华词》 似花还是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份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离别情绪,特别是“梦 碎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化用唐人盖嘉运的《春怨》(“打起黄莺儿 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点明了相思之苦,而末尾”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更把这种情怀推向高潮。这首词也是地地道道的婉约作 品 D、辛弃疾一生抗金,收复中原, 这成了他的作品的主旋律。但他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他的《清 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剥莲蓬。 F、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直到临终 所想到的都是收复中原失地,其《示儿》成为其爱国诗篇的绝唱。除了爱国题材 外,诗人也有反映个人生活的作品传世,如《钗头凤》词和两首《沈园》诗就是 诗人的另类作品。先看《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舂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们再看与这首词相关联的两首《沈园》诗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 来 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吹不绵
C、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不排除婉约之作。请看他的两首《江城 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面这两首《江城子》的风格判若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 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诉如泣。我们再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华词》: 似花还是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份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离别情绪,特别是“梦 碎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化用唐人盖嘉运的《春怨》(“打起黄莺儿, 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点明了相思之苦,而末尾”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更把这种情怀推向高潮。这首词也是地地道道的婉约作 品。 D、辛弃疾一生抗金,收复中原, 这成了他的作品的主旋律。但他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他的《清 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剥莲蓬。 F、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直到临终 所想到的都是收复中原失地,其《示儿》成为其爱国诗篇的绝唱。除了爱国题材 外,诗人也有反映个人生活的作品传世,如《钗头凤》词和两首《沈园》诗就是 诗人的另类作品。先看《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们再看与这首词相关联的两首《沈园》诗: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 来。 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吹不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