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 髙考诗歌赏析,首先是懂诗,其次是懂题,最后是懂答。懂诗,就是得 懂诗的构成,懂诗的内容,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懂题,就是要弄明白对 首诗考查什么,从哪些角度考査,要求我们做到哪一步;懂答,就是要根据题的 要求,充分满足,不需多,不能偏,更不能漏 所有的诗歌都得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组成,它们都以语言为基本组织材 料,以实物、情感、技法三维做支撑,从而构成立体的内涵丰富、言简意赅、 感情丰满的诗歌艺术。 也就是说,要想读懂诗歌,首先,就是要把握诗歌的这三维 实物维—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广义上的内容指人事物景情理, 狭义上只表实物) 情感维——写了什么情感,即感情主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 诗的内容 技法维一一用了什么技法,即艺术手法。 其次,要把握这三维所形成的三面 实物维和情感维形成实物情感面,即常说的:意境,在此称之为“意境 面的的 实物维和技法维形成实物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叙事状物 情感维和技法维形成情感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主旨 诗中的实物,为诗的骨格,是整个诗的支撑,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内容; 诗中的情感,为诗的血肉,是整个诗的中心,把握了它,就把握了主旨 诗中的技法,为诗的筋脉,是整个诗的纽带,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妙处。 把握了诗的三维和三面,才算是读懂了诗,理解了诗,读透了诗。 技法维 实物技法面 情感技法面 实物维 意境面 情感维 (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图示) 总之,懂诗,就必须整体把握,细抠字词,结合注解,整合句意,形成对诗歌的 初步感知 整体把握,就是要看到一首诗,了解作者,明确背景,把握基调(悲喜忧闲壮婉 怨讽赞等等),依据标题,知晓对像,细抠字词,明确特点,整合句意,明确所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看是否能读懂其意: 贫 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髙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 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高考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 高考诗歌赏析,首先是懂诗,其次是懂题,最后是懂答。懂诗,就是得 懂诗的构成,懂诗的内容,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懂题,就是要弄明白对一 首诗考查什么,从哪些角度考查,要求我们做到哪一步;懂答,就是要根据题的 要求,充分满足,不需多,不能偏,更不能漏。 所有的诗歌都得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组成,它们都以语言为基本组织材 料,以实物、情感、技法三维做支撑,从而构成立体的内涵丰富、言简意赅、 感情丰满的诗歌艺术。 也就是说,要想读懂诗歌,首先,就是要把握诗歌的这三维: 实物维——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广义上的内容指人事物景情理, 狭义上只表实物) 情感维——写了什么情感,即感情主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 诗的内容) 技法维——用了什么技法,即艺术手法。 其次,要把握这三维所形成的三面: 实物维和情感维形成实物情感面,即常说的:意境,在此称之为“意境 面”; 实物维和技法维形成实物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叙事状物 的; 情感维和技法维形成情感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主旨 的。 诗中的实物,为诗的骨格,是整个诗的支撑,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内容; 诗中的情感,为诗的血肉,是整个诗的中心,把握了它,就把握了主旨; 诗中的技法,为诗的筋脉,是整个诗的纽带,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妙处。 把握了诗的三维和三面,才算是读懂了诗,理解了诗,读透了诗。 技法维 实物技法面 情感技法面 实物维 意境面 情感维 (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图示) 总之,懂诗,就必须整体把握,细抠字词,结合注解,整合句意,形成对诗歌的 初步感知 整体把握,就是要看到一首诗,了解作者,明确背景,把握基调(悲喜忧闲壮婉 怨讽赞等等),依据标题,知晓对像,细抠字词,明确特点,整合句意,明确所 感。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看是否能读懂其意: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 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 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 “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 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 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渔歌人浦深”含意最为深刻,其含意是什么?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答案:第一问: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 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第二问:朝政令人失望,但自己没有回天 之力,由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只能归隐山林。(第一问注意张少府所问“穷其 理。的含意。渔歌一直唱到河浦深处,可见山林生活之乐。第二问注意“返归林 喻指归隐,这里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羁鸟恋旧林”) 而高考诗歌赏析题也往往正是从这“三维”和“三面”来设题的。 下面我们先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都有哪些题型:高考题型总体解读: 注意题干中用到的词语: 请简要分析 请筒要表述 谈谈你的理解 结合全诗 是什么 诗中写的人/事/物/景有哪些特征 诗中写人/写事/写景有哪些特征 此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词妙在哪里 写人/写事/写景/抒情用了什么手法 下面我们分节还一谈论诗歌赏析的三维和三面,以此来做到懂题和懂答。 第一节对“实物维”的解读 第二节对“情感维”的解读 第三节对“技法维”的解读 第四节对“意境面”的解读 第五节对“实物技法面”的解读 第六节对“情感技法面”的解读 第七节对诗歌基本组织材料—语言的解读 第八节高考诗歌赏析试题解答格式 每一节又基本分为三个部分: 理论解读:进行必要的道理解释,以知其义,明其理。 题型解读:此项中分为:1、题问方式2、提问变式3、解答思路 三、专项习题 各例十多个相关高考及模拟题 第一节 对“实物维”的解读 理论解读: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 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 “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 “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 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渔歌人浦深”含意最为深刻,其含意是什么?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答案:第一问: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 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第二问:朝政令人失望,但自己没有回天 之力,由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只能归隐山林。(第一问注意张少府所问“穷其 理。的含意。渔歌一直唱到河浦深处,可见山林生活之乐。第二问注意“返归林” 喻指归隐,这里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羁鸟恋旧林”) 而高考诗歌赏析题也往往正是从这“三维”和“三面”来设题的。 下面我们先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都有哪些题型: 高考题型总体解读: 注意题干中用到的词语: 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表述 谈谈你的理解 结合全诗 是什么 诗中写的人/事/物/景有哪些特征 诗中写人/写事/写景有哪些特征 此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词妙在哪里 写人/写事/写景/抒情用了什么手法 下面我们分节逐一谈论诗歌赏析的三维和三面,以此来做到懂题和懂答。 第一节 对“实物维”的解读 第二节 对“情感维”的解读 第三节 对“技法维”的解读 第四节 对“意境面”的解读 第五节 对“实物技法面”的解读 第六节 对“情感技法面”的解读 第七节 对诗歌基本组织材料——语言的解读 第八节 高考诗歌赏析试题解答格式 每一节又基本分为三个部分: 一、理论解读: 进行必要的道理解释,以知其义,明其理。 二、题型解读: 此项中分为:1、题问方式 2、提问变式 3、解答思路 三、专项习题 各例十多个相关高考及模拟题 第一节 对“实物维”的解读 一、理论解读:
实物维—一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具体指的是诗中写了什么景、人、事、物, 也可称为是诗的形象,诗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题型解读: (1)提问方式: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本诗中景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2)提问变式: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只答出是什么内容,对诗句内容进行直接表述) 景物有什么特征(只答出景物的特点,对诗诗句内容进行评价性说明) 描写景物有怎么样的特征(这个要答出是怎么描写的,有什么特点,即技法加内 容)此为实物技法类 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征(只说内容的特点,对诗诗句内容进行评价性说明) (3)答题思路:这类题多是简答型试题, 三、专项习题 (1)(06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2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 泠峡溯流而上。 (2)(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3)(06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 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 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 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 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 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戌边生活。 (5)05年上海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实物维——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具体指的是诗中写了什么景、人、事、物, 也可称为是诗的形象,诗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题型解读: (1)提问方式: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本诗中景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2)提问变式: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只答出是什么内容,对诗句内容进行直接表述) 景物有什么特征(只答出景物的特点,对诗诗句内容进行评价性说明) 描写景物有怎么样的特征(这个要答出是怎么描写的,有什么特点,即技法加内 容)此为实物技法类 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征(只说内容的特点,对诗诗句内容进行评价性说明) (3)答题思路:这类题多是简答型试题, 三、专项习题 (1)(06 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 泠峡溯流而上。 (2)(06 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3)(06 全国卷 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 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 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 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 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 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戌边生活。 (5)05 年上海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风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 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答: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 (6)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 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7)阅读宋诗一首。 王禹 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晩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初秋晩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8)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 《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 “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9)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0)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 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11) 题义公禅 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1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 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 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 字左右) 答: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 分)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 1 分) (6)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 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7)阅读宋诗一首。 村 行 王禹 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8)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 《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 “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9)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0)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 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11) 题义公禅 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1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 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3)0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 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 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14)(04河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 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 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 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5)(四川卷)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 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 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 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扑面而来。 【答】:(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 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 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 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岀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杨巨源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家清景在新春,缘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 答: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 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16)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 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 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13)03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 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 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答: (14)(04 河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 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 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 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5)(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 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 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 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扑面而来。 【答】:(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 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 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 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杨巨源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家清景在新春,缘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 答: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 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16)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 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 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