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 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 公共关系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2、公共关系以特定公众为对象。 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4、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 1、互惠互利法则 2、主动法则 3、实力法则。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 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 1、公共关系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2、公共关系以特定公众为对象。 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4、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 1、互惠互利法则 2、主动法则 3、实力法则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 社会组织在行动过程中要发生关系的因 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物的因 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 内部组织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构成了 社会组织运行的环境。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 社会组织在行动过程中要发生关系的因 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物的因 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 内部组织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构成了 社会组织运行的环境
二、社会组织的形象 社会组织的象是指它在运行过程中显示 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 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 三、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 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目标就是: 1、当社会组织的形象发生恶性变化时, 尽可能地促使它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至少要阻止 它继续恶化的势头; 2、当社会组织的形象产生良性变化时, 保持它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把它引向深入。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社会组织的形象 社会组织的象是指它在运行过程中显示 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 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 三、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 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目标就是: 1、当社会组织的形象发生恶性变化时, 尽可能地促使它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至少要阻止 它继续恶化的势头; 2、当社会组织的形象产生良性变化时, 保持它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把它引向深入
3、在社会组织的形象比较模糊时,尽可能 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良好形象。 四、社会组织的新形态:社会性个人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3、在社会组织的形象比较模糊时,尽可能 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良好形象。 四、社会组织的新形态:社会性个人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及其特点 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 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 1、公众的同质性。 2、公众的相关性。 3、公众的层次性。 4、公众的多变性 二、公众的分类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一、公众及其特点 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 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 1、公众的同质性。 2、公众的相关性。 3、公众的层次性。 4、公众的多变性。 二、公众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