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阅读 【西城二模】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 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 大桥全长55公里,于2009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 界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香港与珠江口西岸陆路交通时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对珠 江西岸旅游业、产业转移、物流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要尽可能减少 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 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 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 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 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 精度要求是,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20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 是不超过30毫米。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 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 国标准”。 在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港珠澳大桥项目 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 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涵盖设计、施工 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可谓交通行业的一次跨时代飞跃。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7年12月31日晚18时38分,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 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超级工程”,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真正的大国工程。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年第5期相关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伶仃 仃”读作“ting” B.应运而生“应”读作“ying C.涵盖 “涵”意思是“包含” D.赞誉 “誉”意思是“名声” 2.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拟两个小标题,每条不超过10个字。(4分) 1.(2分)C 2.(4分) 【答案示例】 ①巨大的施工难题②开创性的工程管理理念
1 非连续文本阅读 【西城二模】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 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 大桥全长 55 公里,于 2009 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 界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缩短香港与珠江口西岸陆路交通时间,形成 1 小时经济圈,对珠 江西岸旅游业、产业转移、物流等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要尽可能减少 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 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 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 二、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 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 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 42 万吨,更可抗 16 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 精度要求是,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 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 是不超过 30 毫米。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 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 国标准”。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港珠澳大桥项目 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 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涵.盖设计、施工、 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可谓交通行业的一次跨时代飞跃。 2016 年 6 月 29 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 2017 年 12 月 31 日晚 18 时 38 分,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 车条件。 港珠澳大桥,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超级工程”,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真正的大国工程。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 年第 5 期相关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伶仃. “仃”读作“tīng” B.应.运而生 “应”读作“yīng” C.涵.盖 “涵”意思是“包含” D.赞誉. “誉”意思是“名声” 2.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拟两个小标题,每条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1.(2 分) C 2.(4 分) 【答案示例】 ①巨大的施工难题 ②开创性的工程管理理念
【评分参考】 每条2分;①“严苛的施工环境”,可给1分。 材料二 43个小时,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座特大型国际化都市可以做成什么事 而北京的城市管理者们却在不久前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一一在最繁忙的地段 更换一座立交桥。 三元桥,地处东北三环,是连接三环路、京顺路和机场高速的立交桥。由于自然老化和 长期超负荷运行,桥梁岀现下挠现象,且主梁刚度下降27%。为了确保安全,从2015年11 月13日23点起,“体检不合格”的三元桥跨京顺路桥换梁工程启动 在三元桥大修之前,交管部门曾经给出了这样的数据:日均车流量达20.6万辆,高峰 时每小时1.3万辆车从桥上驶过。这里共有48条公交线路,日均搭乘72.7万人次。给这 样的桥梁“动手术”,用传统工法换梁对交通影响长达几个月,显然不符合要求。尽可能减 少断路次数和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少施工给百姓出行带来的不便,是 这次工程的基本出发点。 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整体置换技术。旧桥主梁被切割后,通过两台千吨级 驮梁车整体驮出,新梁可以同时由这种机器驮入预定位置,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整体置换 “整体置换”提髙了效率,但难点在于精确测控。要将54.9米长、44.8米宽、重达 1300氽吨的钢梁整体挪移到原桥墩台上去,落下去的瞬间精度控制必须在20毫米之内 为了桥梁的精准定位, 上一下”两种定位至关重要,天上用北斗进行定位,车上用光 电导航进行纠偏。这样的双重保障可以确保新梁就位时精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在三元桥换梁工程中,使用了两台驮梁车,靠一根连接在车头部位的电缆实现动作一致 双车一体作业,这是保障精准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台车虽然只有一名驾驶员,但全程有二十 余人护航。工程人员把入位速度降到了最低,让精准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另外,工程人员还把原桥下的路面进行了坡度调整,由最大2.7%的坡度降到0.7%,这 样就使一体机通过此路段时液压悬挂始终在额定行程范围内。最后,在新桥梁进入预定位置 后,经初步测量,误差控制在9毫米之内。 2015年11月15日18时,经过43小时连续施工,三元桥、京顺路同时恢复交通。中 国的工程人员们成功运用千吨级的驮运架一体机,实现了1350吨桥梁整体换梁,创造了大 吨位整体换梁新技术范例,创造了新的北京建桥速度,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平。 (取材于王俊岭、刘晓军相关文章) 3.下列关于整体置换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整体置换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B.整体置换技术的难度在于新梁入位时如何做到精确测控 C.实现整体置换需要设备及技术支持,驮梁车起重要作用 D.将新梁入位速度降到最低,需要调整原桥下路面的坡度 4.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三元桥换梁工程为实现精准测控所采取的措施的是(3分) A.采用北斗卫星和光电导航双重定位 B.通过连接电缆实现双车一体作业 C.将驮梁车入位速度降到最低限度 D.保证新桥梁入位误差在9毫米之内 5.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三元桥换梁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工程共 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工程地点位于交通繁忙的要道 2
2 【评分参考】 每条 2 分;①“严苛的施工环境”,可给 1 分。 材料二 43 个小时,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座特大型国际化都市可以做成什么事, 而北京的城市管理者们却在不久前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在最繁忙的地段 更换一座立交桥。 三元桥,地处东北三环,是连接三环路、京顺路和机场高速的立交桥。由于自然老化和 长期超负荷运行,桥梁出现下挠现象,且主梁刚度下降 27%。为了确保安全,从 2015 年 11 月 13 日 23 点起,“体检不合格”的三元桥跨京顺路桥换梁工程启动。 在三元桥大修之前,交管部门曾经给出了这样的数据:日均车流量达 20.6 万辆,高峰 时每小时 1.3 万辆车从桥上驶过。这里共有 48 条公交线路,日均搭乘 72.7 万人次。给这 样的桥梁“动手术”,用传统工法换梁对交通影响长达几个月,显然不符合要求。尽可能减 少断路次数和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少施工给百姓出行带来的不便,是 这次工程的基本出发点。 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整体置换技术。旧桥主梁被切割后,通过两台千吨级 驮梁车整体驮出,新梁可以同时由这种机器驮入预定位置,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整体置换”。 “整体置换”提高了效率,但难点在于精确测控。要将 54.9 米长、44.8 米宽、重达 1300 余吨的钢梁整体挪移到原桥墩台上去,落下去的瞬间精度控制必须在 20 毫米之内。 为了桥梁的精准定位, “一上一下”两种定位至关重要,天上用北斗进行定位,车上用光 电导航进行纠偏。这样的双重保障可以确保新梁就位时精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在三元桥换梁工程中,使用了两台驮梁车,靠一根连接在车头部位的电缆实现动作一致。 双车一体作业,这是保障精准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台车虽然只有一名驾驶员,但全程有二十 余人护航。工程人员把入位速度降到了最低,让精准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另外,工程人员还把原桥下的路面进行了坡度调整,由最大 2.7%的坡度降到 0.7%,这 样就使一体机通过此路段时液压悬挂始终在额定行程范围内。最后,在新桥梁进入预定位置 后,经初步测量,误差控制在 9 毫米之内。 2015 年 11 月 15 日 18 时,经过 43 小时连续施工,三元桥、京顺路同时恢复交通。中 国的工程人员们成功运用千吨级的驮运架一体机,实现了 1350 吨桥梁整体换梁,创造了大 吨位整体换梁新技术范例,创造了新的北京建桥速度,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平。 (取材于王俊岭、刘晓军相关文章) 3.下列关于整体置换技术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采用整体置换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B. 整体置换技术的难度在于新梁入位时如何做到精确测控 C. 实现整体置换需要设备及技术支持,驮梁车起重要作用 D. 将新梁入位速度降到最低,需要调整原桥下路面的坡度 4.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 ...三元桥换梁工程为实现精准测控所采取的措施的是(3 分) A.采用北斗卫星和光电导航双重定位 B.通过连接电缆实现双车一体作业 C.将驮梁车入位速度降到最低限度 D.保证新桥梁入位误差在 9 毫米之内 5.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三元桥换梁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工程共 同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工程地点位于交通繁忙的要道
B.创造了惊人的大城市建桥速度 C.对工程质量、工程精密度要求很高 D.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平 3.(3分)D4.(3分)D5.(3分)B 材料三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和工艺水平。近几 年中国桥梁的成长,是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平行的。“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以 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这已是世界桥梁建筑领域公认的 观点。 点开一个专门收集世界最高桥梁的网站,你会惊奇地发现: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 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 的。以至于网站介绍中感慨道:“由于中国正处在有史以来最高速的建设中,未来很长时间 我们都要盯着中国了。”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中国不仅在江河湖海上建起了一座座宏伟的大桥,跨越天堑,联 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千山万壑、重峦叠嶂的山区,中国桥梁建设者一样飞架南北,搭建 着幸福生活。 正在修建的成贵高铁将跨越大渡河、岷江、金沙江三大河流,被称为“世界最难山区高 速铁路”。中铁大桥局承建了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一一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 大桥位于金沙江下游,主跨达336米,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箱拱桥。大 桥上层为4线高速铁路,下层为6车道城市快速主干道,属于重载桥梁。铁路桥面在上,公 路桥面在下,这是国际首例。成贵高铁通车后,成都到贵阳只要3小时,沿线3600多 人口将获益。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参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智造”的中国桥也大踏步迈向世界。它们之中,有些已经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仅最 近几年,就有很多中国建造的桥投入使用,世界桥梁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 如今,“中国造”桥梁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中国建桥人奋战在世界各地。“中 国造”桥梁跨越天堑,连通世界,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取材于齐中熙相关文章) 6.下列对材料三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桥梁的修建水平决定了工商业水平和工艺水平 B.中国的高桥最多,因此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桥梁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D.走向世界的“中国桥”,都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 7.下列各项中,如果材料三的副标题是“今日中国桥梁发展综述”,那么最适合作为主标题 的一项是(2分) A.从此一桥架南北 B.誓将天堑变通途 C.我们的“中国智造 D.中国桥走向世界 8.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要概括当代“中国桥”建设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4分) 6.(3分)C7.(2分)B 8.(4分) 【答案示例】 ①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标准”走向世界;②以新的技术范例 创造了新的建桥速度,领先世界;③一些特大桥梁设计建设,为国际首例;④“中国
3 B.创造了惊人的大城市建桥速度 C.对工程质量、工程精密度要求很高 D.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平 3.(3 分)D 4.(3 分)D 5.(3 分)B 材料三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和工艺水平。近几 年中国桥梁的成长,是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平行的。“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 70 年代以 前要看欧美,90 年代看日本,而到了 21 世纪则要看中国。”这已是世界桥梁建筑领域公认的 观点。 点开一个专门收集世界最高桥梁的网站,你会惊奇地发现: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 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 的。以至于网站介绍中感慨道:“由于中国正处在有史以来最高速的建设中,未来很长时间 我们都要盯着中国了。”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中国不仅在江河湖海上建起了一座座宏伟的大桥,跨越天堑,联 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千山万壑、重峦叠嶂的山区,中国桥梁建设者一样飞架南北,搭建 着幸福生活。 正在修建的成贵高铁将跨越大渡河、岷江、金沙江三大河流,被称为“世界最难山区高 速铁路”。中铁大桥局承建了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 大桥位于金沙江下游,主跨达336米,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箱拱桥。大 桥上层为4线高速铁路,下层为6车道城市快速主干道,属于重载桥梁。铁路桥面在上,公 路桥面在下,这是国际首例。成贵高铁通车后,成都到贵阳只要3小时,沿线3600多万 人口将获益。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参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智造”的中国桥也大踏步迈向世界。它们之中,有些已经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仅最 近几年,就有很多中国建造的桥投入使用,世界桥梁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 如今,“中国造”桥梁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中国建桥人奋战在世界各地。“中 国造”桥梁跨越天堑,连通世界,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取材于齐中熙相关文章) 6.下列对材料三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桥梁的修建水平决定了工商业水平和工艺水平 B.中国的高桥最多,因此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桥梁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D.走向世界的“中国桥”,都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 7.下列各项中,如果材料三的副标题是“今日中国桥梁发展综述”,那么最适合作为主标题 的一项是(2 分) A.从此一桥架南北 B.誓将天堑变通途 C.我们的“中国智造” D.中国桥走向世界 8.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要概括当代“中国桥”建设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4 分) 6.(3 分)C 7.(2 分)B 8.(4 分) 【答案示例】 ①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标准”走向世界;②以新的技术范例 创造了新的建桥速度,领先世界;③一些特大桥梁设计建设,为国际首例;④ “中国
智造”的中国桥走向世界,连通世界,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 【评分参考】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海淀二模】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 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 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 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 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 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 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这份长情的 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 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晩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 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 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 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 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 “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 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 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 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一一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 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 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do” B.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 C.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
4 智造”的中国桥走向世界,连通世界,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 【评分参考】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海淀二模】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 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 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 ....地归来。 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 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 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 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 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这份长情的 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 ....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 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 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 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 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 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 “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 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 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 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 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 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 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ǎo” B.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 C.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
D.寒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 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 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5分) 1.(2分)A2.(2分)B 3.(5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对《论语》句子理解正确,2分;观点阐释合理,3分 材料二 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 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 1700亿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 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 FC红白机、街机、 Playstation、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 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 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 中。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 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 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 火烧,能产生岀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 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 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 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 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 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 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 C.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 D.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 5.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C.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2分)B5.(3分)B
5 D.寒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 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 井离 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5 分) 1.(2 分)A2.(2 分)B 3.(5 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对《论语》句子理解正确,2 分;观点阐释合理,3 分。 材料二 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 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 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 1650 亿至 1700 亿美元,并在 2022 年前达到 2300 亿至 2350 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 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 150 个国家的 GDP。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 FC 红白机、街机、PlayStation、PC 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 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 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 中。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 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 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 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 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 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 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 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 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 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 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 C.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 D.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 5.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C.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2 分)B5.(3 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