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 作背景 ②簸:摇动。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1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 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譫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17.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 合相关诗句分析。(6分)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 甍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 兮短兵接 15.(3分)C16.(3分)A 17.(6分) 【答案示例 陈词中作者对春花而有“鹃啼血”的悲伤感,并劝春花不要开在血腥的战场上,而应与 好楼台相映,这是美好的风景;又对春风说不要在战场吹动战旗,而应送鲜美的鲥鱼过 江,这是惬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 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答案示例2】 陈词中作者由春花、东风想到战场与战旗,认为美好的春花、东风与血腥的战争氛围不 协调,而应该与楼台与鲥鱼一起,与美好的风景和生活相映衬。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 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 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评分参考】
1 古诗词鉴赏 【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8 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①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②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 作背景。 ②簸:摇动。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16.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 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3 分) A.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鹧鸪天》) C.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夏完淳《即事》) 17.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 合相关诗句分析。(6 分)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 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 兮短兵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 分)C 16.(3 分)A 17.(6 分) 【答案示例 1】 陈词中作者对春花而有“鹃啼血”的悲伤感,并劝春花不要开在血腥的战场上,而应与 好楼台相映,这是美好的风景;又对春风说不要在战场吹动战旗,而应送鲜美的鲥鱼过 江,这是惬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 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答案示例 2】 陈词中作者由春花、东风想到战场与战旗,认为美好的春花、东风与血腥的战争氛围不 协调,而应该与楼台与鲥鱼一起,与美好的风景和生活相映衬。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 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 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评分参考】
陈词4分:“厌战”“向往和平”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高诗2分;春风春花“优美” 分,情感“喜爱”1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 【参考答案】 ①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评分参考】 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海淀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 玉佩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 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6.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 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17.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 析。(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词说“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屈原在《国殇》中也歌颂了将士们死而无悔 的气节:“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②为国效力的忠贞之士,常常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推崇,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③本词运用了典故,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如 “凭谁问:, 2
2 陈词 4 分;“厌战”“向往和平”2 分,结合诗句分析 2 分。高诗 2 分;春风春花“优美” 1 分,情感“喜爱”1 分。意思对即可。 18.(6 分) 【参考答案】 ①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评分参考】 每空 1 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海淀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5-18 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 玉佩鹓③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 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6.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 诗句 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17.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 析。(6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本词说“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屈原在《国殇》中也歌颂了将士们死而无悔 的 气节:“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____,____ ②为国效力的忠贞之士,常常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推崇,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 ,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③本词运用了典故,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如 “凭谁问: , , ?
15.(3分)D16.(3分)B 17.(6分)答案要点: 相同:都表达了惜别和劝勉之情(2分) 不同:严词有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愿、对珍重名节的告诫和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 伤感(2分),王诗表达了乐观、旷达之情(2分) 【评分标准】“不同”中,“严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8.(6分) ①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1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处不得分 【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16.“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 写法的一项是(3分) 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 17.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 分析。(6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3 15.(3 分)D16.(3 分)B 17.(6 分)答案要点: 相同:都表达了惜别和劝勉之情(2 分) 不同:严词有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愿、对珍重名节的告诫和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 伤感(2 分),王诗表达了乐观、旷达之情(2 分) 【评分标准】“不同”中,“严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8.(6 分) ①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评分标准】写对一处得 1 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处不得分。 【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 “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 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D.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16. “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 写法的一项是(3 分) A.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B.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C.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 D.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 17. 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 分析。(6 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一大特色。如《桃花源记》:“土地平 旷,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鸡犬相闻。”再如《兰亭集 序》:“此地有(③ 茂林修竹,又有_④ 映带左右。”又如《苏幕遮》 ,芳草无情,_⑥—_。”这些景物描写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 情 15.(3分) 16.(3分)D 17.(6分) 答案要点 陶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远近结合 王诗采用对比手法,色彩鲜明;描写景物有全景有特写。 18.(6分) 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崇山峻岭 ④清流激湍 ⑤山映斜阳天接水⑥更在斜阳外 【丰台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夏日 荷 宋宋伯仁 宋黄庚 数点沙鸥掠野塘, 红藕花多映碧栏 雨声初歇水微茫。 秋风才起易凋残 桥边十里荷花荡 池塘一段荣枯事, 输与渔人卧晚凉。 都被沙鸥冷眼看。 1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 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 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 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 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17.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 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
4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一大特色。如《桃花源记》:“土地平 旷, 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 ,鸡犬相闻。”再如《兰亭集 序》:“此地有 ③ ,茂林修竹,又有 ④ ,映带左右。”又如《苏幕遮》: “ ⑤ ,芳草无情, ⑥ 。”这些景物描写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心 情。 15.(3 分)C 16.(3 分)D 17. (6 分) 答案要点: 陶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远近结合。 王诗采用对比手法,色彩鲜明;描写景物有全景有特写。 18.(6 分) 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崇山峻岭 ④清流激湍 ⑤山映斜阳天接水 ⑥更在斜阳外 【丰台二模】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6─19 题。 夏日 池荷 宋 宋伯仁 宋 黄庚 数点沙鸥掠野塘, 红藕花多映碧栏, 雨声初歇水微茫。 秋风才起易凋残。 桥边十里荷花荡, 池塘一段荣枯事, 输与渔人卧晚凉。 都被沙鸥冷眼看。 1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 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 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 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 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17.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 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 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 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 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 桥晓别》) 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 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 莲曲二首其二)》) 18.《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各自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6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也有写到“沙鸥”的句子: 岸芷汀生,郁郁青青。” ②周敦顾在《爱莲说》中直接表达自己对“莲”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池荷》中写到“秋风”,杜甫《登高》中也有写到秋风的句子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16.D(“都”“豪情顿生”错。《夏日》中“十里荷花”主要是给人愉悦和闲适之情,《池 荷》“红藕”由“荣”而“枯”则引人感伤。)(3分) 17.C(李商隐此诗写芙蓉,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3分) 8.答案示例:《夏日》中“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歌水微茫”,直接描写夏日雨后沙鸥 在野塘上自由地掠水飞翔,表达作者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池荷》中“池塘 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运用拟人手法,写沙鸥冷眼看待池塘中红藕由荣到枯的变化 表现了作者经历世事沧桑后的淡定,(2分)《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辗转江湖、落魄潦倒的孤独凄凉。(2 分) (6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中手法、情感各1分 19.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②濯淸连而不妖不蔓不枝③风急天髙猿啸哀无边落水萧落下(6 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朝阳二模】
5 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 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 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 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 桥晓别》) 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 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 莲曲二首其二)》) 18.《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 各自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6 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 范 仲 淹 《 岳 阳 楼 记 》 中 也 有 写 到 “ 沙 鸥 ” 的 句 子 : “ , ;岸芷汀生,郁郁青青。” ②周敦顾在《爱莲说》中直接表达自己对“莲”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池荷》中写到“秋风”,杜甫《登高》中也有写到秋风的句子:“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16.D (“都”“豪情顿生”错。《夏日》中“十里荷花”主要是给人愉悦和闲适之情,《池 荷》“红藕”由“荣”而“枯”则引人感伤。) (3 分) 17.C (李商隐此诗写芙蓉,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3 分) 18.答案示例:《夏日》中“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歌水微茫”,直接描写夏日雨后沙鸥 在野塘上自由地掠水飞翔,表达作者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2 分) 《池荷》中“池塘一 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运用拟人手法,写沙鸥冷眼看待池塘中红藕由荣到枯的变化, 表现了作者经历世事沧桑后的淡定,(2 分) 《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辗转江湖、落魄潦倒的孤独凄凉。(2 分) (6 分。共 3 个要点,每个要点中手法、情感各 1 分。) 19.①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②濯清连而不妖 不蔓不枝③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水萧落下(6 分。填对一句得 1 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朝阳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