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堆山理 水等艺术手段改造地形,以种植花草树木、建造厅堂楼阁等方式改变地貌,形成 具有审美功能的自然环境以及可以代替自然的人造环境。园林,不仅是物质层面 的文化,还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其建造形态和规模受制于经济水平、政治结构、 意识形态和时代的审美风尚等诸多因素。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如果从殷周的囿 一最简单的园林形式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演变中,我国古 典园林形成自己多样的风格类型、独特的发展阶段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按照造园基址、功能、隶属关系、审美等不同的标准,园林有多种多样的划分方 法。通常按照隶属关系,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 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等,而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 中最具有个性、发展最为成熟、最能代表我国造园思想、技术和成就的园林类型 秦汉确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展示皇权的威严、显赫和满足皇帝 的游玩享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如上林苑、未央宫、梁园等,其布局 原则是法天象、通神明;其景观或神异、或粗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生产 娱乐多种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转化为以观赏功能为主;随着封建庄 园经济的发展,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 实行,文人士子开始崛起,文人园林肇兴。至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科举取士 范围的扩大和文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文人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技巧进一步成 熟,文人园林形成以诗情画意取胜的特点,逐渐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园林的主 流,并影响到皇家园林等其他园林类型的设计和建造,使我国的古代园林达到繁 荣时期。清中叶以后,我国的古典园林伴随着封建政治、经济的衰败而衰落。总 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古典园林其规模逐渐由大变小,其景观逐渐由 粗犷而精致,其创作方法逐渐由写实向写意转化,文人园林逐渐成为主流。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受中国哲学、诗文、绘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天 人合 壶中天地”的审美观念使我国的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园林景观 的和谐,重视园林意境的营造,使人在小小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玄远、天地的 高妙和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使园林成为“哲理园”。而魏晋南北朝以来,逐渐 发展起来的山水田园诗文、山水绘画与园林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尤其是唐代繁 荣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宋代文人画成熟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设计和建 造,使园林情景交融,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画园”。因此,园林不仅是供人 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是供人游览的艺术天地,尤其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 神家园。 正因为园林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园林常常成为人们歌咏描写的对象,使 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作家不仅通过园林为人物营造活动的典型环境,而 且还利用园林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整部作品富有深 刻的寓意。 1.下列有关“园林”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辽宁省沈阳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堆山理 水等艺术手段改造地形,以种植花草树木、建造厅堂楼阁等方式改变地貌,形成 具有审美功能的自然环境以及可以代替自然的人造环境。园林,不仅是物质层面 的文化,还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其建造形态和规模受制于经济水平、政治结构、 意识形态和时代的审美风尚等诸多因素。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如果从殷周的囿 ——最简单的园林形式算起,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演变中,我国古 典园林形成自己多样的风格类型、独特的发展阶段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按照造园基址、功能、隶属关系、审美等不同的标准,园林有多种多样的划分方 法。通常按照隶属关系,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 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等,而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 中最具有个性、发展最为成熟、最能代表我国造园思想、技术和成就的园林类型。 秦汉确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展示皇权的威严、显赫和满足皇帝 的游玩享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如上林苑、未央宫、梁园等,其布局 原则是法天象、通神明;其景观或神异、或粗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生产、 娱乐多种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转化为以观赏功能为主;随着封建庄 园经济的发展,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 实行,文人士子开始崛起,文人园林肇兴。至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科举取士 范围的扩大和文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文人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技巧进一步成 熟,文人园林形成以诗情画意取胜的特点,逐渐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园林的主 流,并影响到皇家园林等其他园林类型的设计和建造,使我国的古代园林达到繁 荣时期。清中叶以后,我国的古典园林伴随着封建政治、经济的衰败而衰落。总 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古典园林其规模逐渐由大变小,其景观逐渐由 粗犷而精致,其创作方法逐渐由写实向写意转化,文人园林逐渐成为主流。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受中国哲学、诗文、绘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天 人合一”、“壶中天地”的审美观念使我国的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园林景观 的和谐,重视园林意境的营造,使人在小小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玄远、天地的 高妙和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使园林成为“哲理园”。而魏晋南北朝以来,逐渐 发展起来的山水田园诗文、山水绘画与园林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尤其是唐代繁 荣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宋代文人画成熟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设计和建 造,使园林情景交融,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画园”。因此,园林不仅是供人 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是供人游览的艺术天地,尤其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 神家园。 正因为园林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园林常常成为人们歌咏描写的对象,使 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作家不仅通过园林为人物营造活动的典型环境,而 且还利用园林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整部作品富有深 刻的寓意。 1.下列有关“园林”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园林是指通过诸多艺术手段改造地形、地貌而形成的具有审美功能的自然环境 以及可以代替自然的人造环境。 B.在近300年的历史演变中,我国古典园林形成多样的风格类型、独特的发展 阶段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C.园林兼具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无不体现着社会政治、经 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烙印 D.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能代表我国造园思想、技术和成就的 园林类型 2.下列对原文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因其多以“法天象、通神明”为布局原则,所以 园林景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其功能主要由秦汉时期的生 产、娱乐等转化为以观赏为主 C.科举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和推动了文人园林的发展,文人园林自魏晋 南北朝始,到唐宋阶段渐趋成熟、繁荣。 D.文人园林凭借其以诗情画意取胜的造园特点,逐渐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园林 的主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古典园林文化离不开中国诗文、绘画及传统哲学观念的浸染,是一门极 具中国特色的综合艺术。 B.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设与表达,这种风格到清中叶以后随着封建 政治、经济的衰败而日渐淡化 C.园林被文人墨客作为歌咏描写的对象,常常被赋予深刻丰富的寓意,成为人们 托物言志的载体 D.在我国古典园林走向“诗画园”的过程中,唐代繁荣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宋 代文人画成熟的创作方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私署河西王秃发佴檀之子也。偁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 都奔魏。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 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 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 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帝曰:“善。”拜散骑常侍。从驾临江, 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 曰:“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为 宗爱所杀,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文成。令丽 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及即位,贺有 力焉。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 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 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
A.园林是指通过诸多艺术手段改造地形、地貌而形成的具有审美功能的自然环境 以及可以代替自然的人造环境。 B.在近 3000 年的历史演变中,我国古典园林形成多样的风格类型、独特的发展 阶段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C.园林兼具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无不体现着社会政治、经 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烙印。 D.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能代表我国造园思想、技术和成就的 园林类型。 2.下列对原文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汉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因其多以“法天象、通神明”为布局原则,所以 园林景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其功能主要由秦汉时期的生 产、娱乐等转化为以观赏为主。 C.科举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和推动了文人园林的发展,文人园林自魏晋 南北朝始,到唐宋阶段渐趋成熟、繁荣。 D.文人园林凭借其以诗情画意取胜的造园特点,逐渐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园林 的主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的古典园林文化离不开中国诗文、绘画及传统哲学观念的浸染,是一门极 具中国特色的综合艺术。 B.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设与表达,这种风格到清中叶以后随着封建 政治、经济的衰败而日渐淡化。 C.园林被文人墨客作为歌咏描写的对象,常常被赋予深刻丰富的寓意,成为人们 托物言志的载体。 D.在我国古典园林走向“诗画园”的过程中,唐代繁荣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宋 代文人画成熟的创作方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私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 都奔魏。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 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 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 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帝曰:“善。”拜散骑常侍。从驾临江, 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 曰:“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为 宗爱所杀,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文成。令丽 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及即位,贺有 力焉。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 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 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
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贺之临州,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奷人石华告沙 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 及献文将传位于京兆王子推,时贺都督诸军事屯漠南,乃驰传征贺。贺至,正色 固执不可。即诏持节奉皇帝玺绶以授孝文。是岁,河西叛,敕遣贺讨之,多所降 破。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献文览而嘉焉。 又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 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 (选自《北史·源贺传》》原文有删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勒:统率、 率领 B.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 勋:功勋、 功劳 C.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 济:拯救、救济 D.贺之临州,鞫狱以情 鞫:捆绑 拘押 5.以下各组句中,最能表明源贺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①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 ②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 B.①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②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C.①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②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 D.①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 ②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贺先后在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吐京胡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先后被晋封为平 西将军、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略,并善抚士兵。 B.源贺为人英勇果敢,每当遇到盜寇,他就自觉的奋起出击,身先士卒,毫不惧 怕,皇帝曾深情地劝诫他,赐名,这些都说明对他关爱有加 C.对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这件事的处理,看出源贺政治上成熟:先统率部队,控 制宫内外局势;后与南部尚书陆丽迅速商议决策,拥戴文成帝 D.在担任冀州刺史,后改封为陇西王时,源贺提出的许多良策都被皇帝采纳,或 受到君臣一致好评;后力阻献文帝传位于京兆王子推事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 (5分) 答 (2)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5分)
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贺之临州,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 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 及献文将传位于京兆王子推,时贺都督诸军事屯漠南,乃驰传征贺。贺至,正色 固执不可。即诏持节奉皇帝玺绶以授孝文。是岁,河西叛,敕遣贺讨之,多所降 破。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献文览而嘉焉。 又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 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 (选自《北史·源贺传》》原文有删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勒:统率、 率领 B.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 勋:功勋、 功劳 C.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 济:拯救、救济 D.贺之临州,鞫狱以情 鞫:捆绑、 拘押 5.以下各组句中,最能表明源贺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 分) A.①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 ②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 B.①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②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C.①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②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 D.①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 ②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源贺先后在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吐京胡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先后被晋封为平 西将军、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略,并善抚士兵。 B.源贺为人英勇果敢,每当遇到盗寇,他就自觉的奋起出击,身先士卒,毫不惧 怕,皇帝曾深情地劝诫他,赐名,这些都说明对他关爱有加。 C.对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这件事的处理,看出源贺政治上成熟:先统率部队,控 制宫内外局势;后与南部尚书陆丽迅速商议决策,拥戴文成帝。 D.在担任冀州刺史,后改封为陇西王时,源贺提出的许多良策都被皇帝采纳,或 受到君臣一致好评;后力阻献文帝传位于京兆王子推事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 (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落星寺(其三) (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 之一。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 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①落星寺:在鄱阳湖北,庐山南。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 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8.“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中的“藏”、“接”字,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评(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无冻馁之患 矣。 (3)右手秉遗穗, (4)角声满天秋色里,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 常聪慧 儿子很有钱,多到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有钱的儿子想把母亲接到城里,那里有富丽堂皇的别墅,美丽的花园。儿子想尽 孝心 但母亲不肯离开乡村,她有两亩地,院子里的枣树、梨树、满畦的蔬菜,几只鸡 几只鹅,都让她放不下 “儿子,你在外面过得好,过得高兴,妈就天天像过年。”母亲总是这样说 儿子无奈,嘟囔道:“哪儿有天天过年的?” 儿媳从遥远的南方来接婆婆,哭得泪眼汪汪,母亲陪着掉泪,可就是不肯走。儿 媳失望而去,临走留下一些现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题落星寺①(其三) (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 之一。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 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①落星寺:在鄱阳湖北,庐山南。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 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8.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中的“藏”、“接”字,有何妙处?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评(6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5 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 (2)县官日有廩稍之供, ,无冻馁之患 矣。 (3)右手秉遗穗, 。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 亲 常聪慧 儿子很有钱,多到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有钱的儿子想把母亲接到城里,那里有富丽堂皇的别墅,美丽的花园。儿子想尽 孝心。 但母亲不肯离开乡村,她有两亩地,院子里的枣树、梨树、满畦的蔬菜,几只鸡, 几只鹅,都让她放不下。 “儿子,你在外面过得好,过得高兴,妈就天天像过年。”母亲总是这样说。 儿子无奈,嘟囔道:“哪儿有天天过年的?” 儿媳从遥远的南方来接婆婆,哭得泪眼汪汪,母亲陪着掉泪,可就是不肯走。儿 媳失望而去,临走留下一些现金
母亲不知拿这些钱如何是好,银行帐户里有很多了,又没有开销,要那么多做什 么。她想了一夜,第二天起早托了一个妥当人,从省城运来一架钢琴,和一些乐 器,送给了学校。 她和校领导说,“组个乐队吧,培养培养咱娃,没准能出几个大音乐家。”其实 她是想儿子了,当年儿子喜欢二胡,拉得不错,还得过奖,但家里穷,初中就辍 学外出打工了。她觉得欠儿子的。 每天下午放学,母亲就坐到学校墙外听乐队练习。听着听着她眼前就想象是儿子 在弹琴,那琴声像髙髙低低的山坡,偶尔会蹦出淘气的小兔子,沿着草尖儿跳」 出舞蹈 学校去市里文艺汇演,特意邀请了母亲。学生们上场了,精神得像精致的洋娃娃, 开始演奏前,学生代表讲话,他说,他们只是冀中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级小学, 今天能通过层层考试来到这里,要感谢一个人-刘奶奶。 灯光转暗到观众席上的母亲。母亲惊愕地站起,不知所措地鼓着掌。 学生代表说是刘奶奶让他们这些从来没有摸过贵重乐器的农村孩子实现了自己 的梦想。孩子继续讲。妈妈已经听不进了,她的耳朵里像响着吵人的火车。她颤 抖着拨通儿子的手机,冲那边喊:“儿子,你听……” 儿子在忙,匆忙嗯了几声就挂了 观看孩子们演出,母亲双眼始终盈着幸福的泪水。 儿子总是忙,路途又遥远。以前是一年回来一次,后来几年回来一次。每次通电 话,儿子总一副疲惫不堪的音调,每次总提要母亲去城里享福。母亲还是拒绝, 她想儿子孙子,但她是真的放不下。 儿子春节回来,给她带来一对阿拉斯加狗解闷。说城里的老太太们都养这狗,听 话懂事像孩子。 学校再开学,母亲就带着阿拉斯“儿子”听音乐,两条小狗温顺地跟在她身边, 淡蓝的眼珠像水晶,总是深情地望向她。这样的目光让母亲心里融化了,拴了几 次,再没用儿子留下的项圈锁它们。 现在,母亲更舍不得离开她的家 学校里的孩子都叫她“刘奶奶”。哪天没有经过学校孩子就会惦记。村子里有许 多她这样的留守老人,儿子儿媳打工走了,留下父母和孩子,情况都差不多。 有一天村里一个老人没人照顾,跌断了脚,80多岁了,躺在床上,哭得像个孩 子。老母亲探望回来,走进了村长家。她要拿出她所有的钱,发动大家有钱的出 钱,有力的出力,在村里办个敬老院,聘请专门的护工,照顾年龄大的老人。没 地方可以把敬老院安在她家,只要能照顾好老人们 事惊动了省报,报到后敬老院迅速成立。附近村里的老人也闻风而来。 儿子听说后,打来电话问母亲,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过,安静的小院不要,图什么 母亲回答不出,只傻笑。 儿子担心母亲,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也带走母亲 他提着行李来到家门前。惊讶地发现他不认得这个家了。门前的梨树像是欢迎他, 开得洁白绚烂。过了影壁墙,更让他震惊,院子里正开音乐会,十几个老人欢欢 喜喜坐成几排,屋廊下是几个表演的孩子 他的母亲,围着一条围裙站在偏屋门前,笑呵呵地观看着。两只阿拉斯加犬蹲卧 在母亲身边。笑容满面的母亲慈爱得像一个守护天使
母亲不知拿这些钱如何是好,银行帐户里有很多了,又没有开销,要那么多做什 么。她想了一夜,第二天起早托了一个妥当人,从省城运来一架钢琴,和一些乐 器,送给了学校。 她和校领导说,“组个乐队吧,培养培养咱娃,没准能出几个大音乐家。”其实 她是想儿子了,当年儿子喜欢二胡,拉得不错,还得过奖,但家里穷,初中就辍 学外出打工了。她觉得欠儿子的。 每天下午放学,母亲就坐到学校墙外听乐队练习。听着听着她眼前就想象是儿子 在弹琴,那琴声像高高低低的山坡,偶尔会蹦出淘气的小兔子,沿着草尖儿跳一 出舞蹈。 学校去市里文艺汇演,特意邀请了母亲。学生们上场了,精神得像精致的洋娃娃。 开始演奏前,学生代表讲话,他说,他们只是冀中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级小学, 今天能通过层层考试来到这里,要感谢一个人----刘奶奶。 灯光转暗到观众席上的母亲。母亲惊愕地站起,不知所措地鼓着掌。 学生代表说是刘奶奶让他们这些从来没有摸过贵重乐器的农村孩子实现了自己 的梦想。孩子继续讲。妈妈已经听不进了,她的耳朵里像响着吵人的火车。她颤 抖着拨通儿子的手机,冲那边喊:“儿子,你听……” 儿子在忙,匆忙嗯了几声就挂了。 观看孩子们演出,母亲双眼始终盈着幸福的泪水。 儿子总是忙,路途又遥远。以前是一年回来一次,后来几年回来一次。每次通电 话,儿子总一副疲惫不堪的音调,每次总提要母亲去城里享福。母亲还是拒绝, 她想儿子孙子,但她是真的放不下。 儿子春节回来,给她带来一对阿拉斯加狗解闷。说城里的老太太们都养这狗,听 话懂事像孩子。 学校再开学,母亲就带着阿拉斯“儿子”听音乐,两条小狗温顺地跟在她身边, 淡蓝的眼珠像水晶,总是深情地望向她。这样的目光让母亲心里融化了,拴了几 次,再没用儿子留下的项圈锁它们。 现在,母亲更舍不得离开她的家。 学校里的孩子都叫她“刘奶奶”。哪天没有经过学校孩子就会惦记。村子里有许 多她这样的留守老人,儿子儿媳打工走了,留下父母和孩子,情况都差不多。 有一天村里一个老人没人照顾,跌断了脚,80 多岁了,躺在床上,哭得像个孩 子。老母亲探望回来,走进了村长家。她要拿出她所有的钱,发动大家有钱的出 钱,有力的出力,在村里办个敬老院,聘请专门的护工,照顾年龄大的老人。没 地方可以把敬老院安在她家,只要能照顾好老人们。 事惊动了省报,报到后敬老院迅速成立。附近村里的老人也闻风而来。 儿子听说后,打来电话问母亲,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过,安静的小院不要,图什么。 母亲回答不出,只傻笑。 儿子担心母亲,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也带走母亲。 他提着行李来到家门前。惊讶地发现他不认得这个家了。门前的梨树像是欢迎他, 开得洁白绚烂。过了影壁墙,更让他震惊,院子里正开音乐会,十几个老人欢欢 喜喜坐成几排,屋廊下是几个表演的孩子。 他的母亲,围着一条围裙站在偏屋门前,笑呵呵地观看着。两只阿拉斯加犬蹲卧 在母亲身边。笑容满面的母亲慈爱得像一个守护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