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文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煴(yun)火 弋(yi)射不复省(xing) 单(shan)于 B.弹劾(he) 藩篱(pan)缪(mi)贤 乞骸(he)骨 C.相当(dang)重( zhong)负国纺缴(zhuo) 辟(bi)公府 D.锲而不舍(qi)天雨(y)雪经传( zhuan 礼节甚倨(j)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畔主背亲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复举剑拟之 3.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A.筌其善意 B.请指示王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D.衡下车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D.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 、课内阅读(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2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干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干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文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煴.(yūn)火 弋.(yì)射 不复省.(xǐng) 单.(shàn)于 B.弹劾.(hé) 藩.篱(pān) 缪.(m¡ù)贤 乞骸.(hé)骨 C.相当.(dàng) 重.(zhòng)负国 纺缴.(zhuó) 辟.(bì)公府 D.锲.而不舍(qì) 天雨.(yǔ)雪 经传.(zhuàn) 礼节甚倨.(j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畔主背亲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复举剑拟之 3.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答其善意 B.请指示王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衡下车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D.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 二、课内阅读(16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翻译题每小题 2 分) (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 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土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 L②句读之不知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①则群聚而笑之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官盛则近谀 8.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师之 B天下云集响应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单于壮其节 (三)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 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 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师.之 B.天下云.集响应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单于壮.其节 (三)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 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 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 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9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10.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词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 1l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三、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 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 第—,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 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 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 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 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 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 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 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9.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10.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词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翻译题每小题 3 分)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 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 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 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 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 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 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 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
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 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12.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于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1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14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15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剌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置门下,甚幸爱。 (2)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四、古诗文默写(5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5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 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12.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于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1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14.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15.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召置门下,甚幸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5 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5 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 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 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 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 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 晩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岀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 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虛静,它天生就是-种 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 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 时我极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 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 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 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 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 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 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 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岀的是-种悲壮和磅礴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 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 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 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 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 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 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 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 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 时我极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 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 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 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 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 “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 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 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