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12月定时检测 语文试题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悚然(song)坍圮(tan)朱拓(tuo)B.新正( zheng)倔强( Jiang)炮烙(ldo) C.监生(jian)歆享(xin)亘古不变(geng)D.形骸(hai)谬种(mi)熨帖(y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桀骜不训 震憾 部署 衣衫褴褛 B.好高骛远 殒命 和蔼 义愤填膺 C.喋喋不休 弦律 静谧 消极殆工 D.绿草如茵 杜撰 喑熟 焕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词语填入恰当的一组是() ①看着这种 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了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 事了。 ②这次 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成功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③我终于找到工作了,新单位让我明天就去单位 A.饲养试验报到 B.饲养实验报道 C.喂养试验报道 D.喂养实验报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芇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 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200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大大刺激了农村百姓消费的增长,这使原来趋于 滞销的家用电器一下子成了百姓炙手可热的商品。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 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地铁近期故障频发,运营事故只是影响居民出行,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造成全市轨道交 通的瘫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今天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来的 混乱现象以及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对防火问题总是不以为然,是造成“11·15” 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B.他多年来在这一项领域刻苦钻硏,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C.新闻媒介披露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的真实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 中毒。大家不胜感慨,今后,谁还敢放心地饮酒 D.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 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设”被邓小平批准, 这说是著名的《863计划》
汶上一中 11-12 学年高一 12 月定时检测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ng) 坍.圮(tān) 朱拓.(tuò) B.新正.(zhèng)倔强.(jiàng)炮烙.(lào) C.监.生(jiàn)歆.享(xīn)亘.古不变(gèng) D.形骸.(hái) 谬.种(miù) 熨.帖(y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不训 震憾 部署 衣衫褴褛 B.好高骛远 殒命 和蔼 义愤填膺 C.喋喋不休 弦律 静谧 消极殆工 D.绿草如茵 杜撰 喑熟 焕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词语填入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看着这种 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了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 事了。 ②这次 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成功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③我终于找到工作了,新单位让我明天就去单位 。 A.饲养 试验 报到 B.饲养 实验 报道 C.喂养 试验 报道 D.喂养 实验 报到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 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 B.2008 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大大刺激了农村百姓消费的增长,这使原来趋于 滞销的家用电器一下子成了百姓炙手可热 ....的商品。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 而不要当侃侃而谈 ....、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地铁近期故障频发,运营事故只是影响居民出行,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造成全市轨道交 通的瘫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今天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来的 混乱现象以及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对防火问题总是不以为然 ....,是造成“11·15” 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B.他多年来在这一项领域刻苦钻研,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 C.新闻媒介披露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 ....的真实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 中毒。大家不胜感慨,今后,谁还敢放心地饮酒。 D.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 ....的。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 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 3 月,由 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设”被邓小平批准, 这说是著名的《863 计划》
D.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 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7.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 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8.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 A.对比、反问、反复、对偶 B.对比、设问、反复、对偶 C.对偶、反问、反复、对比 D.对偶、设问、反复、对比 9.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 万里祥光普照大地 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D.千家笙歌迎朗月 琵琶箫管乐中秋 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夏衍在《包身工》中用点面结合 的方式介绍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说明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势。它的发表, 对当时提倡的报告文学运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B.新闻又叫消息,是介绍新近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件。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 洁性等特征。要求用事实说话,一般情况必须符合“零度写作”的原则 C.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对小狗包弟之死表达了自己的内疚、悔恨之情,体现了他对生命 的尊重。因他敢于解剖人性,直面自己的错误,被誉为中国文学的良心。 D.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敢于用笔作为战斗武器,针砭时弊,唤醒麻木的 群众,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呐喊》就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1~13题 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 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 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 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 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用于工业生产,8%用于生活用水。总的 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 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即使到了2050年,全球总水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质量守 恒定律。如果有一部分水似乎从天而降,那是因为它来自蒸发的地表水分,经过冷凝后形成降 水,又返回大地 如果我们在淋浴时用了一箱水,这能算作“用光”吗?是否可以将其收集起来浇灌花草呢?
D.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 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7.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 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8.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 亡。” A.对比、反问、反复、对偶 B.对比、设问、反复、对偶 C.对偶、反问、反复、对比 D.对偶、设问、反复、对比 9. 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 )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 万里祥光普照大地 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 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D.千家笙歌迎朗月 琵琶箫管乐中秋 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夏衍在《包身工》中用点面结合 的方式介绍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说明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势。它的发表, 对当时提倡的报告文学运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B.新闻又叫消息,是介绍新近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件。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 洁性等特征。要求用事实说话,一般情况必须符合“零度写作”的原则 C.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对小狗包弟之死表达了自己的内疚、悔恨之情,体现了他对生命 的尊重。因他敢于解剖人性,直面自己的错误,被誉为中国文学的良心。 D.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敢于用笔作为战斗武器,针砭时弊,唤醒麻木的 群众,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呐喊》就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1~13 题。 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 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 的提高, 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 1 公斤花生要比生产 1 公斤大豆多消耗近 1 倍的水,而生产 1 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几乎是生产 1 公斤鸡肉的 4 倍,生产 1 杯橙汁也要 消耗 1 杯茶用水量的 5 倍。随着全世界 20 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 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 22%用于工业生产,8%用于生活用水。总的 来说, 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 20 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 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即使到了 2050 年,全球总水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质量守 恒定律。如果有一部分水似乎从天而降,那是因为它来自蒸发的地表水分,经过冷凝后形成降 水,又返回大地。 如果我们在淋浴时用了一箱水,这能算作“用光”吗?是否可以将其收集起来浇灌花草呢?
它也可以渗透至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水,抑或汇入江河之中,再供他人循环利用。 真正将水“用光”,使其短时间内不能再为人类使用有两种情况∷水从游泳池、蓄水池或 水塔蒸发,进入大气层;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从植物叶面蒸腾到大气层。这两个过程合称 为蒸发蒸腾作用,往往被水资源决策者所忽视。 人工调水运费不菲,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 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 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 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很多举措己广为人知。各国政府必须开 诚布公,将江河流量、水位高低、天气预报等讯息公之于众,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寻求解决 水资源问题的方案。例如,修筑全天候通行的道路系统,以方便农产品运输,实现从自给农业 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 果、草莓或蓝莓。而消费者也需学着接受转基因食物。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 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等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生产、生活用水量相对农业生产用水量来说,是以成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的。 B.就世界范围来看,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是用水总量的70%、22%、8% C.人们不断追求美味可口的食物,饮食质量提高,造成农业用水增加。 生产花生、牛肉、橙汁用水量要高于生产大豆、鸡肉、茶饮品的用水量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再过几十年,全球的总水量也不会增加 B.我们使用过,又被别人循环利用的水,不能视为“用光”的水 C.经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的水将永远不能被人们使用 D.淋浴过的水,还可以再利用,如收集起来浇花,它还可以渗透到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 水 1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人工调水运费价格较高,雨水和地表水有不足时,人们会用地下水解决燃眉之急。 消费者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休止地采用地下水,会带来水层被透支,甚至地面建筑 物下沉等诸多严重的问题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因此,只要各国政府开诚布公、集思 广益,就能实现从自给农业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个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王延政据建州,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尝遣部将刺事于军前,后期当斩;惜其材,未有 以处,归语其妻。其妻连氏,有贤智,私使人谓部将曰:“汝法当死,急逃乃免。”与之银数 土两,曰:“径行,无顾家也。”部将得以潜去,投江南李主,以隶査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 部将适主是役。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连氏使人谓之曰:“建民 无罪,将军幸赦之。妾夫妇罪当死,不敢图生。若将不释建民,愿先百姓死,誓不独生也。” 词气感慨,发于至诚。不得已为之,戢兵而入,一城获全。至今连氏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 者相踵,皆连氏之后也。又李景使大将胡则守江州,江南国下,曹翰以兵围之三年,城坚不 可破。一日,则怒一饔人①鲙鱼②不精,欲杀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
它也可以渗透至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水,抑或汇入江河之中,再供他人循环利用。 真正将水“用光”,使其短时间内不能再为人类使用有两种情况:水从游泳池、蓄水池或 水塔蒸发, 进入大气层;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从植物叶面蒸腾到大气层。这两个过程合称 为蒸发蒸腾作用,往往被水资源决策者所忽视。 人工调水运费不菲,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 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 20 万居民生活用水的 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 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 200 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 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 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 或被海水回灌。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很多举措己广为人知。各国政府必须开 诚布公,将江河流量、水位高低、天气预报等讯息公之于众,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寻求解决 水资源问题的方案。例如,修筑全天候通行的道路系统,以方便农产品运输,实现从自给农业 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 果、草莓或蓝莓。而消费者也需学着接受转基因食物。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 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等。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工业生产、生活用水量相对农业生产用水量来说,是以成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的。 B.就世界范围来看,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是用水总量的 70%、22%、8%。 C.人们不断追求美味可口的食物,饮食质量提高,造成农业用水增加。 D.生产花生、牛肉、橙汁用水量要高于生产大豆、鸡肉、茶饮品的用水量。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再过几十年, 全球的总水量也不会增加。 B.我们使用过,又被别人循环利用的水,不能视为“用光”的水。 C.经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的水将永远不能被人们使用。 D.淋浴过的水,还可以再利用,如收集起来浇花,它还可以渗透到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 水。 1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由于人工调水运费价格较高,雨水和地表水有不足时,人们会用地下水解决燃眉之急。 B.消费者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休止地采用地下水,会带来水层被透支,甚至地面建筑 物下沉等诸多严重的问题。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因此,只要各国政府开诚布公、集思 广益,就能实现从自给农业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三、文言文阅读(共 16 分,其中选择题每个 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16 题。 王延政据建州,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尝遣部将刺事于军前,后期当斩;惜其材,未有 以处,归语其妻。其妻连氏,有贤智,私使人谓部将曰:“汝法当.死,急逃乃免。”与之银数 十两,曰:“径行,无顾家也。”部将得以潜去,投江南李主,以隶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 部将适主是役。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连氏使人谓之曰:“建民 无罪,将军幸赦之。妾夫妇罪当死,不敢图生。若将不释建民,愿先百姓死,誓不独生也。” 词气感慨,发于至诚。不得已为之,戢兵而入,一城获全。至今连氏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 者相踵,皆连氏之后也。又李景使大将胡则守江州,江南国下,曹翰以兵围之三年,城坚不 可破。一日,则怒一饔人①鲙鱼②不精,欲杀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
满地,奈何以一食杀士卒耶?”则乃舍之。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先是, 西南依险,素向不设备。卒乃引王师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二人者,其为 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 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注]①饔人:厨师。②鲙鱼:切鱼。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法当死,急逃乃免 当:判罪 B.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 全:保全 C.奈何以一食杀士卒耶 食:吃饭 D.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 遗:留存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连氏“仁德与道义”的一组是 ①私使人谓部将②与之银数十两③惜其材,未有以处④不得已为之,戢兵 而入,一城获全⑤若将不释建民,愿先百姓死⑥奈何以一食杀士卒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章某坚守建州城,令他的手下打探军情,其手下因延误时间应被杀头,但由 于爱惜手下的才能,章某一时下不了手。 B.连氏出于仁义,私下放跑了贻误军情的将领,后来建州被围,连氏拒绝了那位将 领的保护,为建州百姓请命,全城人得以保全。 C.胡则因厨师切鱼不细而要杀掉他,后考虑战事紧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那名士 兵恩将仇报,勾结外敌,将胡则一家斩尽杀绝。 D.胡则依仗江州城西南的险要地势没有设防,致使降卒引领对手乘虚而入,坚固的 城池就这样被攻破了 17.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之银数十两,曰:“径行,无顾家也。”(5分) (2)二人者,其为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5分) 四、诗歌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10分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 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 的理解。(4分)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 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诗经·氓》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满地,奈何以一食.杀士卒耶?”则乃舍之。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先是, 西南依险,素向不设备。卒乃引王师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二人者,其为 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 ——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注]①饔人:厨师。②鲙鱼:切鱼。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法当.死,急逃乃免 当:判罪 B. 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 全:保全 C. 奈何以一食.杀士卒耶 食:吃饭 D. 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 遗:留存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连氏“仁德与道义”的一组是 ①私使人谓部将 ②与之银数十两 ③惜其材,未有以处 ④不得已为之,戢兵 而入,一城获全 ⑤若将不释建民,愿先百姓死 ⑥奈何以一食杀士卒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将章某坚守建州城,令他的手下打探军情,其手下因延误时间应被杀头,但由 于爱惜手下的才能,章某一时下不了手。 B. 连氏出于仁义,私下放跑了贻误军情的将领,后来建州被围,连氏拒绝了那位将 领的保护,为建州百姓请命,全城人得以保全。 C. 胡则因厨师切鱼不细而要杀掉他,后考虑战事紧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那名士 兵恩将仇报,勾结外敌,将胡则一家斩尽杀绝。 D. 胡则依仗江州城西南的险要地势没有设防,致使降卒引领对手乘虚而入,坚固的 城池就这样被攻破了。 17.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之银数十两,曰:“径行,无顾家也。”(5 分) (2)二人者,其为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5 分) 四、诗歌阅读(共 16 分) 18.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10 分) 双调•折桂令 九 日 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 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 的理解。 (4 分)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 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6 分)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女也不爽,____ 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5)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五、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小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 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 者不多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 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嬴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 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 助陈寅恪教学硏究,又要硏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 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 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 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 歇。这正妤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 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 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 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 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 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 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 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 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 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 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荪”(金龙荪、陈 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 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 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 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 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 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 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淸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 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 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 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借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
(5)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五、现代文阅读 (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小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 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 者不多。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 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 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 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 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 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 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北院 9 号的那盏灯,总是与 14 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 歇。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 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 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 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 12 年里,他的 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 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 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 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 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 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 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荪”(金龙荪、陈 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 ……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 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 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 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 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 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 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 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 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 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