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镌(juan)刻粗犷( kuang)量( liang)体裁衣 卷帙(zhi)浩繁 埋(man)怨载(zdi)体暴殄(tian)天物 戛(jia)然而止 C.宝藏(zang)晕(yun)车恪(ke)守不渝 称心如意( cheng) D.熨(yun)帖熟稔(ren) 相形见绌(ch) 徇(xin)私枉法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殒身不恤 良晨好景江山如画 斐然成章 B.不容置喙 精益求精居心叵测 惊涛骇浪 C.觥筹交错 沧海一粟刻舟求剑 完璧归赵 D.博闻强识 因噎废食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二月,上海一名高中学生到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一名 保安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一番议论后,没有了下文,我们期待有关 部门能给个明确的“说法”。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 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北京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的争战,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你生活中人生中有什么不如意,不妨去一趟孤山,一定会有所感悟,起码你会 平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靖江孤山_诗意盎然,古意盎然,_没准能从孤山峭 石间发现一个大境界。 A.如果乃至不仅而且 B。虽然以至不管都 C.如果甚至不论还 D。尽管乃至因为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组委会在特意把奖杯送到袁隆平海南的水稻实验基地后,这位闻名世界的“中国水 稻杂交之父”就在田地里接过了“2007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奖”奖杯 B.国产大片的稳定发展,不仅吸引了境外资金和国内其他行业资金投向国产电影,而 且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C.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就是和自己 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也应该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 D.大量注入的外资,在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先进管理理念与 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排列是()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 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汶上一中 11-12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镌.(juān)刻 粗犷.(kuàng) 量.(liàng)体裁衣 卷帙.(zhì)浩繁 B.埋.(mán)怨 载. (zài) 体 暴殄.(tiǎn)天物 戛.(jiá)然而止 C.宝藏.(zàng) 晕. (yūn) 车 恪.(kè)守不渝 称.心如意(chèng) D.熨.(yùn)帖 熟稔.(rěn) 相形见绌. (chù) 徇.(xùn)私枉法 2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殒身不恤 良晨好景 江山如画 斐然成章 B.不容置喙 精益求精 居心叵测 惊涛骇浪 C.觥筹交错 沧海一粟 刻舟求剑 完璧归赵 D.博闻强识 因噎废食 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年二月,上海一名高中学生到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一名 保安目睹了这扣人心弦 ....的一幕。 B.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一番议论后,没有了下文,我们期待有关 部门能给个明确的“说法”。 C.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 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 D.北京奥运会一百米跨栏比赛是亿万观众最期待的,刘翔和罗伯斯将展开激烈的争战, 鹿死谁手 ....,还未可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 生活中 人生中有什么不如意,不妨去一趟孤山,一定会有所感悟,起码你会 平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靖江孤山 诗意盎然,古意盎然, 没准能从孤山峭 石间发现一个大境界。 A.如果 乃至 不仅 而且 B。虽然 以至 不管 都 C.如果 甚至 不论 还 D。尽管 乃至 因为 所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组委会在特意把奖杯送到袁隆平海南的水稻实验基地后,这位闻名世界的“中国水 稻杂交之父”就在田地里接过了“2007 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奖”奖杯。 B.国产大片的稳定发展,不仅吸引了境外资金和国内其他行业资金投向国产电影,而 且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C.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就是和自己 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也应该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 D.大量注入的外资,在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先进管理理念与 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排列是 ( )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 , ,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 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暴露他人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A.②①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⑤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 7.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 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 B。宋代词作家群星灿烂,苏轼、辛弃疾、陆游、范仲淹等创作了大量豪放词作,欧阳 修、柳永、李清照、温庭筠、姜夔、李煜、周邦彦、晏殊等则创作了大量婉约词作 C。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是万家宝的剧作《雷雨》,该作品和《日出》一 起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D。《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 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 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 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 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 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 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 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 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 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 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 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 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法规范 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 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 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 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 类品性的新人 8.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 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 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 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 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暴露他人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A.②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7 . 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 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 B。宋代词作家群星灿烂,苏轼、辛弃疾、陆游、范仲淹等创作了大量豪放词作,欧阳 修、柳永、李清照、温庭筠、姜夔、李煜、周邦彦、晏殊等则创作了大量婉约词作。 C。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是万家宝的剧作《雷雨》,该作品和《日出》一 起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D。《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20 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 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 境教育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 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 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 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 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 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 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 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 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 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 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法规范 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 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 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 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 类品性的新人。 8.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 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 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 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 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 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 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 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 的生存状态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 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 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 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 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 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 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 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 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 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 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 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推演) B.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念) C.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D.则仆偿前辱之责(同“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 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 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 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 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 的生存状态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 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 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 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 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7 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 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 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 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 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 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 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 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推演) B. 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念) C. 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D. 则仆偿前辱之责.(同“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B.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 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今虽欲自雕琢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 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B.第二段司马迁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史记》的目的,同时表明自己忍辱负重 著书洗辱的良苦用心。 C.第三段司马迁写了自己的悲惨处境,向任安解释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同时也流露 了受屈忍辱的痛苦之情和愤叹之意 D.这几段文字写得瑰伟奇丽,情辞优美:内容上充满强烈的怨愤和对自己即将完成《史记》 的欣慰;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句,一骈到底,显得酣畅淋漓。 14.将上面文言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四、古代诗歌欣赏及古诗文默写(1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 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 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4分) 16.请默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李密《陈 情表》) 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共4小题,共22分) 溜索
B. 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 C.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 今虽.欲自雕琢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第一段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 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B. 第二段司马迁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史记》的目的,同时表明自己忍辱负重、 著书洗辱的良苦用心。 C. 第三段司马迁写了自己的悲惨处境,向任安解释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同时也流露 了受屈忍辱的痛苦之情和愤叹之意。 D. 这几段文字写得瑰伟奇丽,情辞优美:内容上充满强烈的怨愤和对自己即将完成《史记》 的欣慰;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句,一骈到底,显得酣畅淋漓。 14.将上面文言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四、古代诗歌欣赏及古诗文默写(14 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题葡萄图 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 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 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4 分) 16.请默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李密《陈 情表》)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溜 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 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 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 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驀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 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 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 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 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 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 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 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 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 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 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 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 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 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 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 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 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 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7.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8.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主要写出了牛的什么状态?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 用?(6分)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 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 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 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 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 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 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 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 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 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 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 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 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 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 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 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 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 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 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 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 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7.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18.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主要写出了牛的什么状态?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 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