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贵溪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第I卷(33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敕造整饴 炽热 佗傺满怀 B、监生槛车 僭越 间不容发 C、笑靥梦魇 俨然 前合后偃 D、罪愆歉收 堑壕 黔驴技穷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荒缪 掉胃口 蘖根祸胎 安下葫芦浮起瓢 B、踌躇 出洋像 度长契大 拿大旗做虎皮 C、放诞 倒栽葱 坐茧自缚 百足之虫,死而不疆 D、蝥贼 挡箭牌 安步当车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 原有资源,以钒 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②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 日子,他又闲 不住了。 ③人们 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 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A、依托 清净 不单 B、依附 清 静 不单 C、依托 清净 不但 D、依附 清 不但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落马前文强总喜欢唱高主角一一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髙调。究其原因,一是恐 慌,二是掩饰,三是作秀一—一作了婊子,还得立牌坊,可笑可耻更可恨。 B、厌倦了苦读圣贤书的中学生对校外的花花世界总是充满向往与憧憬,却不知 花迷人眼,歧路亡羊,能够让自己甄别是非的除了社会阅历外,便是由知识支撑 的智慧。 C、2010年月10月23日第十三届省运会将在鹰潭拉开序幕,为此市政府特地从 外面请来“养生”专家给我校髙一的学生教授易筋经和五禽戏,真乃墙内开花墙 外香 D、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自2000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翻 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名人,而2003年“经济年度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 川的一位普通农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2010年5月富士康“N跳”事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有关部门要查明事故 原因,严肃追究责任者,但是也要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再次 发生 B、“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 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江西贵溪市实验中学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第 I 卷(33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敕造 整饴 炽热 侘傺满怀 B、监生 槛车 僭越 间不容发 C、笑靥 梦魇 俨然 前合后偃 D、罪愆 歉收 堑壕 黔驴技穷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荒缪 掉胃口 蘖根祸胎 安下葫芦浮起瓢 B、踌躇 出洋像 度长契大 拿大旗做虎皮 C、放诞 倒栽葱 坐茧自缚 百足之虫,死而不疆 D、蝥贼 挡箭牌 安步当车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 原有资源,以钒 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②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 日子,他又闲 不住了。 ③人们 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 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A、依托 清净 不单 B、依附 清 静 不单 C、依托 清净 不但 D、依附 清 静 不但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落马前文强总喜欢唱高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原因,一是恐 慌,二是掩饰,三是作秀——作了婊子,还得立牌坊,可笑可耻更可恨。 B、厌倦了苦读圣贤书的中学生对校外的花花世界总是充满向往与憧憬,却不知 花迷人眼,歧路亡羊,能够让自己甄别是非的除了社会阅历外,便是由知识支撑 的智慧。 C、2010 年月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省运会将在鹰潭拉开序幕,为此市政府特地从 外面请来“养生”专家给我校高一的学生教授易筋经和五禽戏,真乃墙内开花墙 外香。 D、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自 2000 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翻 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名人,而 2003 年“经济年度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 川的一位普通农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2010 年 5 月富士康“N 跳”事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有关部门要查明事故 原因,严肃追究责任者,但是也要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再次 发生。 B、“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 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 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 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 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 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 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 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 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 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 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 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 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 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 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 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 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 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 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 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 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 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 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 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 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 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 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6—8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 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 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 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 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 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 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 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 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 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 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 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 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 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 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 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 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 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 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 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 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 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 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 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 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 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8、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 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 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 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 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脯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 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 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 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媚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 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 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陳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罍 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 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 之记。 【注】①外家:指外祖父家。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 部,流经昆山。②表兄淀山公:周大礼别号淀山,系因淀山湖之地而名。归有光 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③马鞍山:在今江苏昆山境内, 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娄水:即娄江。④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⑤罍(l6i)石:大石。⑥草木之缗(min):草木丛生,芒昧不分之意
7、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 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 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 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 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8、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 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 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①。表兄淀山公②,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 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③。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 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 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④者之所 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 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 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 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 石⑤?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 草木之缗⑥,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 之记。 【注】①外家:指外祖父家。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 部,流经昆山。②表兄淀山公:周大礼别号淀山,系因淀山湖之地而名。归有光 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 ③马鞍山:在今江苏昆山境内, 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娄水:即娄江。④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⑤礨(lěi)石:大石。 ⑥草木之缗(mín):草木丛生,芒昧 不分之意
9、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宦游二十馀年 在外游玩 B、而僭为之记 为了 C、今公于此山日亲 一天比一天 D、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命名 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独一时之所适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B、①公殆未能以忘于世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①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 客曰 11、综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然亭乃归有光的表史淀山公所建,其名源于陶渊明的诗,既写出了居住环 境的悠然闲适,又暗含居住者罢官归来的隐逸超脱。 B、归有光写作此文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居住在外祖父家,得以感受悠然亭 的舒适惬意,再加上表兄淀山公人格魅力的感染,使作者在很多年以后回忆与悠 然亭有关的往事仍倍感亲切与温馨。 C、从表面看,文章似乎围绕悠然亭漫意而作,实则是对表兄淀山公无限的思念 与由衷的敬佩,在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D、从风格上讲,本文和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脉相承的,即都是通 过家庭琐事的回忆与叙述,表达人世沧桑的感叹,体现了作者作为“唐宋派”领 军人物贯有的风格和与当时文风不同的艺术追求 第II卷(117分) 四、(26分) 12、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3分) 译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媚者所不容。(3分) 译: (3)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4分) 13、阅读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然后回答问题。(6分) ①一水护田将绿绕 ②花木成畦手自栽 ③两山排闼送青来 ④茅檐常扫静无苔 (1)原诗的顺序已打乱,请根据你所学的韵律知识进行排序。(2分) 答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哪两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4分) 答
9、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宦游二十馀年 在外游玩 B、而僭为之记 为了 C、今公于此山日亲 一天比一天 D、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命名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独一时之所适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B、①公殆未能以忘于世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①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 客曰 11、综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悠然亭乃归有光的表史淀山公所建,其名源于陶渊明的诗,既写出了居住环 境的悠然闲适,又暗含居住者罢官归来的隐逸超脱。 B、归有光写作此文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居住在外祖父家,得以感受悠然亭 的舒适惬意,再加上表兄淀山公人格魅力的感染,使作者在很多年以后回忆与悠 然亭有关的往事仍倍感亲切与温馨。 C、从表面看,文章似乎围绕悠然亭漫意而作,实则是对表兄淀山公无限的思念 与由衷的敬佩,在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D、从风格上讲,本文和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脉相承的,即都是通 过家庭琐事的回忆与叙述,表达人世沧桑的感叹,体现了作者作为“唐宋派”领 军人物贯有的风格和与当时文风不同的艺术追求。 第 II 卷(117 分) 四、(26 分) 12、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3 分) 译: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3 分) 译: (3)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4 分) 译: 13、阅读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然后回答问题。(6 分) ①一水护田将绿绕 ②花木成畦手自栽 ③两山排闼送青来 ④茅檐常扫静无苔 (1)原诗的顺序已打乱,请根据你所学的韵律知识进行排序。(2 分) 答: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哪两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4 分) 答:
14、文学常识与名言默写。(10分)【从(一)(二)两题中限选一题作答,每 空1分】 (一)(1)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凭着代表作 》于1954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书中集中刻画了“背运老人” 这一主 人公形象。遗憾的是老年的海明威身患抑郁症,1961年η月2日用猎枪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既有“ ,枯松倒挂 倚绝壁”的极度夸张,又有“ ,仙之人兮列如 麻”的天马行空,更有“ ,千金散尽还 复来”的自信与狂放,以及“ ,为欢几何”的岁月感 叹 (3)杜甫的现实主义既有“从菊两开他日泪, 桑梓之情,又有“艰难苦恨繁霜鬓, ”的老病之 叹,更有“戎马关山北, ”的家国之恨,以及“五更鼓角声悲 ”的战乱紧张。 (二)(1)架起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桥梁的是杰出的文学家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但丁过后扛起文艺复兴大旗的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 》《奧赛罗》《 》和《麦克白》被 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3)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此日六军同驻 马 (5) ,惟有幽人自来 去 (6)吴楚东南 坼 (7)未老莫还 乡 (8) ,石破天惊逗秋 雨 (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20分)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 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 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 记忆和想象
14、文学常识与名言默写。(10 分)【从(一)(二)两题中限选一题作答,每 空 1 分】 (一)(1)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凭着代表作《 》于 1954 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书中集中刻画了“背运老人” 这一主 人公形象。遗憾的是老年的海明威身患抑郁症,1961 年 7 月 2 日用猎枪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既有“ ,枯松倒挂 倚绝壁”的极度夸张,又有“ ,仙之人兮列如 麻”的天马行空,更有“ ,千金散尽还 复来”的自信与狂放,以及“ ,为欢几何”的岁月感 叹。 (3)杜甫的现实主义既有“丛菊两开他日泪, ”的 桑梓之情,又有“艰难苦恨繁霜鬓, ”的老病之 叹,更有“戎马关山北, ”的家国之恨, 以及“五更鼓角声悲 壮, ”的战乱紧张。 (二)(1)架起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桥梁的是杰出的文学家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但丁过后扛起文艺复兴大旗的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 《 》《奥赛罗》《 》和《麦克白》被 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3)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此日六军同驻 马, 。 (5) ,惟有幽人自来 去。 (6)吴楚东南 坼, 。 (7)未老莫还 乡, 。 (8) ,石破天惊逗秋 雨。 (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共 20 分)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 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 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 记忆和想象